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祕密

衡水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華北平原單體水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它享有“東亞地區藍寶石”、“京津冀最美溼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譽。但知道它的人並不太多,瞭解它的人更少,因為它可以追溯的歷史很長,但成為“美麗衡水湖”的時間卻並不長。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衡水湖溼地景觀。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衡水湖的白鷺。

沉睡湖底的“華北之花”

衡水湖所在的地方几千年前曾是一個巨大的古湖泊,衡水湖卻是1958年當地政府在此建設水庫後才有的名字。為了建設水庫,淹沒了大量的農田,包括新中國的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被譽為“華北之花”的冀衡農場。即使現在,如果從天空俯瞰衡水湖的蘆葦蕩,還依稀可見農田渠網的痕跡。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在20世紀初,千頃窪裡已經存在順民莊和胡家莊兩個村莊,窪地周圍村莊也都在窪裡開墾了一些土地。因為地廣人稀,村民過著水進我退、水退我耕的日子,雖然畝產不多,但總產不少。1947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也看中了這塊人少地多的天然窪地,在其中建立了機械化農場,就是後來的冀衡農場。此後十年間,農場人在窪裡共開墾了4萬多畝荒地。

冀衡農場作為新中國的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在歷史上書寫了值得自豪的一頁——4萬畝良田,300多眼機井,慶祝新中國成立一週年那天曾在天安門廣場驕傲地展示其自制的三聯播種機。而在解放之初,黑龍江、新疆、海南島等重要墾區都有冀衡農場輸出的農機技術骨幹,農場的成就曾被印成郵票全國發行,其事蹟還被收入1952年小學語文教科書,作為農業機械化的典範讓孩子們學習。

這一切,到1958年興修千頃窪水庫時畫上了休止符。那時候,全國各地都在興修水庫,灌溉農田。當時的衡水、冀縣、棗強三縣把目光瞄準了冀衡農場所在的千頃窪。經上級批准,冀衡農場從千頃窪遷到小辛集。窪內的順民莊、胡家莊同時實施搬遷。只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以大躍進的速度完成了水庫主體的修建。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1959年汛期到來時,滏陽河水通過新挖的冀碼渠引到千頃窪,使千頃窪幾千年來第一次因為人力變成了水庫,它也有了一個新名字——衡水湖。衡水湖豪情萬丈地迎來了第一次新生,其結果卻是在三年後宣告夭折。因為沒有配套的提水設備,蓄水未能用來澆地,且因為高水位蓄水,加劇千頃窪周圍的土地鹽鹼化。1962年水庫開始放水,退水還耕。順民莊的村民和農場人又遷回原址進行農耕。

家住衡水湖東岸徐南田村的徐中東老人曾親眼目睹了那幾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我才十幾歲,幾萬人一起築堤壩,紅旗招展、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尤其湖中間修的一條隔堤,說是為了分庫蓄水,結果1959年水一引進來,整條堤壩就被衝得沒了影,大躍進乾的活,質量不行。1962年放掉湖裡的水也是因為周邊村民擔心堤壩不安全。可是1963年還是發了一場大洪水把周邊的村子都給淹了,房子全都倒了,人們都死命地抱著樹幹才沒被沖走。”

冀衡農場也是修了搬,修了又衝,沒得安生,之後沒能再現輝煌。趙雲旺介紹,20世紀70年代以後,為解決莊稼灌溉用水的需要,人們又開始琢磨衡水湖的蓄水功能。先是當時的冀縣政府築堤把衡水湖東南部截起來,修建了冀州小湖,併成功引水。接著,衡水相關部門也開始恢復衡水湖蓄水工程,修築圍堤、興建引水樞紐。從1973年開始,衡水湖就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從滏陽河上游引水,但水量時大時小,有的年份一點水也沒有蓄上。這一時期,窪裡的村民和農場人仍在窪裡種地,水多就少種,水少就多種,和窪裡的水玩著捉迷藏。冀衡農場也開始逐漸轉型,最後變成了化工企業。

到後來,衡水湖穩定蓄水,併成為溼地保護區,開始不斷加大環湖汙染治理,冀衡農場化工廠便在2005年停產,設備搬遷,僅部分老職工在農場家屬院居住。2012年春,作為保護區多年一直想拆而未拆成的最後一處汙染點——冀衡農場2.1萬平方米老舊住宅區也被成功拆除。如今,這裡成了衡水湖的景區入口生態主題公園,包括馬拉松廣場、遊船碼頭、綜合服務區和大面積的湖畔綠地。筆者在馬拉松廣場看到,有一個下沉式的冀衡農場紀念牆,它成為了新中國第一個國營機械化農場曾經輝煌的特別紀念。

期待越來越美的溼地

不但湖區人對這幾十年的變化懷著複雜矛盾的心理,就是衡水湖的管理者,也是在一步步摸索著前行。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上世紀八十年代,剛開始蓄水的時候,除了用於灌溉,在湖區主要發展水產養殖。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衡水湖的水產養殖業空前發展,年水產品產量達到4000多噸。徐中東一家就是在那個時期,在政府引導下開始圍埝養魚的。

1994年以後,水多了,魚蝦就多了,隨之而來的鳥類也多了。剛剛穩定的衡水湖,這個靠跨流域補水度日的人工水庫,有了一個在當時來說很時尚的追求,要申請成立溼地與鳥類自然保護區。人工水庫能申請自然保護區嗎?這是相關生態保護專家對衡水湖最直接的疑問。但這片區域畢竟有過千年古湖泊、數百年沼澤窪地的歷史,曾經的多樣化生態很快被滔滔黃河水給喚醒了。衡水湖的水域、沼澤、草甸、灘塗、林地等逐漸顯現出多樣化溼地生態系統的明顯特徵。2000年,衡水湖獲省政府批准成為溼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從改變生態獲取經濟價值,到加大經濟投入保護生態環境。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對衡水湖重要性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可能一些群眾還有這些巨大投入值不值的疑問,而國家、地方政府和生態保護專家現在想的、做的就是如何把華北平原這一珍稀的溼地資源保護好。”衡水湖保護區高級工程師、衡水市溼地和鳥類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宏凱說,衡水湖擁有163.65平方公里的保護區面積,最大水面可達75平方公里,這在乾旱少雨的華北平原是極其珍貴的。衡水湖溼地為北京、天津等城市空氣起到了過濾和調節功能,同時也在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控制汙染、蓄水防洪等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京津冀經濟圈建設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伴隨著自然保護區的申請、設立、升級,衡水湖的汙染治理、環境整治力度也是越來越大。”衡水湖保護區綜合辦副主任米俊川介紹,10多年來,陸續搬遷了湖區周邊413家企業、作坊,拆除了60多萬平方米有礙觀瞻的建築物,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汙口。凡是拆遷後的場地全部做生態綠化,陸續建成了溼地公園、荷花園、九州公園等多個濱湖公園。

日前,筆者一行人環湖而行,相隔不遠看到一些遊客正在湖邊垂釣,而湖中淺水區總有成群的水鳥在戲水覓食,不遠的地方還有漁民乘舟撒網捕魚,大面積的蘆葦、蒲草在秋風中搖曳,就像一幅意境淡雅的山水畫。而在湖的北岸,公路從茂密的樹林間穿過,綠草茵茵、樹葉婆娑,汽車穿行其間,撲面而來的是陣陣花的芬芳、草的清新。正是傍晚時分,有一些衡水市民的私家車停在路邊,人們或跑步或快步走,進行著健身鍛鍊。

衡水湖藏著諸多的秘密

米俊川介紹,這是近年來衡水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開展土地流轉、實行市場化運作以及採取排鹽壓鹼等技術措施,大力開展環湖造林的成果之一,目前保護區林地面積已經達到3萬多畝,形成了既有景觀又有保護作用的生態防護林帶。而在衡水湖裡,2008年一次性清理取締了1.38萬畝網箱、攔網、圍埝養魚。近年來,保護區管委會則堅持每年清除部分旺長的蒲草,並進行增殖放流、放養魚苗,轉移水體中的營養物質,遏制富營養化趨勢。衡水湖溼地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水質由過去局部劣Ⅴ類達到總體Ⅲ類。

如今,衡水湖孕育了較為完整的水域、沼澤、灘塗、草甸、林地等天然生態環境,其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的內陸淡水溼地生態系統在華北內陸地區首屈一指。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候鳥選擇在這裡落腳,嬉戲覓食。據衡水湖保護區調查,這裡有觀測記錄的鳥類多達310種,僅國家二級以上重點保護鳥類達53種,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明年,亞洲溼地保護網絡研討會將在衡水湖召開,中德兩國政府還將在衡水湖共同開展溼地和鳥類保護項目。”米俊川說,未來衡水湖將越來越美麗。

來源衡水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