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玉門油田1956年,新中國首個石油基地


玉門是由甘肅省酒泉市管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東連嘉峪關市和金塔縣,西接瓜州縣,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為鄰。玉門,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生活的痕跡。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國和匈奴地。

民國16年,仍設玉門縣,先隸安肅道,後隸安肅區。民國25年,隸甘肅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9月26日,玉門油礦解放,27日玉門縣解放。1955年10月26日,國務院批准成立玉門市。1961年12月15日,改為縣級市。

1938底,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愛國學者在抗日戰爭的隆隆炮聲中來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廟旁,1939年,玉門油田正式投入勘探開發。1939年3月,位於老君廟北15米處的1號井人工挖掘方井見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層,由此揭開了玉門油礦工業開發的序幕。

1940年5月,中國有杆泵採油技術開始用於玉門老君廟油田。1941年,甘肅油礦局成立。同年10月,四井發生強烈井噴,發現L層,玉門油田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抗日戰爭期間,玉門油礦共生產原油25萬噸,佔同期全國原油產量的90%以上,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9月門油礦獲得解放。解放前10年,油田累計生產原油52萬噸,佔當時全國石油產量的95%以上。1952年底,玉門油田原油產量達14.26萬噸,成為新中國最大的油田,其開發建設被列入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中。

為了振興民族石油工業,1953年到1957年,國家集中力量加快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建設。玉門油田迅速成長壯大為一座集地質勘探、鑽井、採油、煉油、機械製造、油田工程建設、石油科技、教育等為一體,門類齊全、設施完備的大型現代石油工業基地。

玉門油礦培養了中國石油工業最早的一批鑽井工程技術人員。百年中國十大人物中的王進喜,1923年10月出生於甘肅省玉門市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38年,王進喜進舊玉門油礦當童工,1959年9月,王進喜出席甘肅省勞模會,被選為建國10週年國慶觀禮代表和全國“工交群英會”代表。

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玉門闖將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於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1960年4月29日,1205鑽井隊準備往第二口井搬家時,王進喜右腿被砸傷,他在井場堅持工作。


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危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柺杖,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1960年,“五一”萬人誓師大會上,王進喜成為大會戰的一面旗幟。1970年王進喜不幸病逝,終年47歲。---【玉門油田,1956年。攝影:Tom Hutchi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