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說「山東是人才流失第一省」?

非常道64641655

這是從來沒出過山東省的人自已臆想的吧?

每個省份每年都會有常住人口的數據報告,根據這個報告能夠看出人口的流失狀況,不論從數量還是行業分佈來看,山東都談不上什麼人才流失。

而人口流失的前列大省分別是四川、河南、安徽、湖北,壓根就不可能有山東。

同樣,至於說到人才流失,那湖北和安徽每年分佈在江浙滬的學生和白領數量,足夠讓人怵目驚心了。

山東省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就不可能有什麼人才流失,也不太可能有太多人才流失,膠東半島緊靠大海有海港之利,同時氣候土壤又適宜農產品耕作,中國從古到今山東都是漁米大省,大型自然災難能禍害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很少有山東什麼事。

走南闖北的人能看到處處是河南的民工,安徽的學生,江浙的生意人,山東人遍天下的場景就從來沒出現過。

不清楚你這個人才流失第一省的數據是從哪來的。


足球新聞翻譯官

我是煙臺人,在煙臺上班,我來說幾句吧。只對比上班族,個體戶老闆不說。個人觀點勿噴!第一,煙臺在整個山東省經濟排名第二,但是工資收入跟排名不成正比。不排除高工資的,但是那畢竟是少數人。第二,思想觀念落後。拿我自己家人和身邊朋友來說,家裡都希望孩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如果能考入體制內更好,很多家長特別是農村家長不會鼓勵孩子自己去創業。第三,城市缺少發展活力,服務業不發達。外來流動人口少,大部分是本地人,生活按部就班,缺少一線城市的那種激烈競爭和快節奏。基本屬於小富即安的那種狀態。第四,區位原因。山東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很近,有能力的人誰不想去更好的地方發展。第五,缺少發揮才能的平臺。煙臺幾乎沒有那種大型的高科技企業能給高科技型人才一個發揮能力的平臺。煙臺的企業基本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高科技的很少。

最後說一點我在南方出差的感悟吧。去年夏天在寧波出差三個月,再回到煙臺就明顯能感覺到北方城市跟南方城市的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煙臺到晚上十來點鐘街上基本就沒有多少擺攤的了,店鋪除了一部分服務行業其他的也都關門了(夏天可能能好一些),而寧波十來點鐘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一個死氣沉沉的城市能給得了他們什麼?所以留不住人才也正常。

之前我加了一個廣州的QQ群和煙臺的QQ群。從每天大家的聊天就能看出差距。廣州的群每天基本都是大家互相交流做生意的心得,或者找合作的,而煙臺的群基本都是胡侃海吹,這真的能看出差距。


null242824901

山東作為全國的人口大省,其學生成績也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是為什麼大家都說山東留不住人才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地理位置。山東往北緊鄰天津,北京,而南邊靠近江蘇、上海等南方發達城市。這就造成省內優秀人才大部分流向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本省內就業機會少,所以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發展前景好的一線城市。

其次山東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體制和社會觀念的落後。相對於其他省份來說,山東的人才重視程度不夠。省內很多大學生的創業不受重視,社會普遍認為大學生創業大多以失敗告終。相關的創業優惠政策也遠遠沒有其他省份重視。大學生創業難以及社會整體觀念的落後限制了企業的創新發展以及轉型。

再者近年來互聯網和金融相關專業成為了熱門產業,而山東省以傳統產業為主,新型企業在山東並不受歡迎。政府的相關引進政策也比較少,導致新型專業的相關職位匱乏,這也間接導致許多心儀這些專業的大學生選擇去其他大城市謀求生路。


決勝網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這個問題,不用查找、羅列什麼數據,就可以很確定的說,山東的人才流失就是全國最厲害的!

理由如下:

1)從就業環境看:山東是高考人數前三的大省,每年大量優秀學生入讀省外的985、211高校,畢業後回來的比例極低。為什麼低?相對北上廣、珠三角、長三角等城市,省內的高端崗位就業機會少、工資水平低、單位內部人際關係複雜,不利於出身普通的年輕才俊的成長。

2)從城市規劃佈局看:作為人口大省,省內沒有一線核心城市。青島有點領先優勢,但相對濟南、煙臺和濰坊等,領先的也比較有限,並且對其他省內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嚴重不足。各個地市基本是各自為政,類似長三角的協同發展基本看不到。沒有核心大城市,相對北上廣等,也就沒有了聚集高端人才的競爭力。

3)從產業結構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能源、化工、機械等重工業,金融、互聯網和高新技術產業相對江浙和廣東嚴重不足。這些年來,統計下的話應該會發現,很大一部分優秀學生,都選擇了這些新興、熱門的專業。即便是鄉土情深的山東生源學生,回來就會面對無法找到對口專業工作的窘境,當然會更願意往發展空間更大的地方去。

4)最後,從教育環境看:山東學生可以說得上是全國最用功學習的群體之一,高考難度也是最大的幾個省份之一。全國統一試卷時,同一所985高校裡,山東考生的高考分數高出其他省份同學100多分是非常普遍的。優秀學生離開山東,考入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校後,自己不願意回來,更不想自己的下一代也經歷自己那如同煉獄般的高中生涯。不回來,就會成為很多人的共同選擇。

其實,縱觀全國,我們山東人是最安土重遷、心繫家鄉的,只要山東的大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相信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山東人都願意回家鄉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濰坊微觀察

老貓來回答這個問題啊。

山東學生確實優秀。

老貓是湖北人,在大學當老師,一直教著學生,還擔任過一屆班主任,所以老貓應該對各地區的學生都有所瞭解。

山東學生的確成績不錯。我當班主任的兩個班150多名學生,僅有的幾個山東學生,每個人每學年都得到獎學金,畢業時考公務員,基本上都是考上的千里挑一的崗位。

也就是說1000:1級別的公務員考試,這些學生差不多都考上了。

這些職位差不多都是國家部委,一線城市的好職位,都是千萬人爭著去的。

自然,這些學生沒有一個回山東工作。

要知道,老貓所在的學校也僅僅是個二本而已。

另外一個例子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老貓的兒子在國內一所985學校讀物理學博士,他的博士同學很多是山東籍的。這些學生很多甚至是二本學校的,可是非常勤奮,最後讀到博士。估計以後回山東工作的機會也不大了。

原因分析

山東算是遠海城市,比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優秀的學生最後的選擇要麼北京、上海,甚至是天津,真的回山東的可能性很低。為什麼啊?還是發展落後啊。儘管吹起來還是很厲害的。這個是不管用的。

老貓炒股票,卻不喜歡山東股票啊。

(此處刪掉213字。)

山東人可是孔孟之鄉,講的可是仁義道德。“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

明白了?


股票數據貓

不知道題主是從哪方面看到山東是淨流出人口省份?

山東的戶籍人口是9600多萬,而常住人口是10005萬。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出,山東是淨流入省份。流出人口比較多的是濟寧,臨沂,菏澤,德州,聊城和棗莊。其他城市基本上是以淨流入人口為主。

山東 是常住人口過億的第二個省份,濟南,青島,東營,威海淨流入人口超過了10%。菏澤的淨流出人口是總人口的15.26%。排名第二的是臨沂淨流出人口是8.26%。第三名的棗莊淨流出人口是4.9%。青島的淨流入人口是16.17%而濟南的則達到了14%。


路邊哪些事

山東只是人口大省從來不是什麼人才大省。以前高考全國統一卷時不管理科還是文科各省重點一本錄取線排名,山東沒有一次是拿全國第一的。按2015年底全國兩院院士籍貫統計以及各省人口數據,浙江出院士比例全國最高、每百萬人口出6.7個院士,江蘇次之、每百萬人口出5.6個院士,山東靠後、每百萬人口僅僅出1.4個院士,山東人口是浙江的1.8倍、出的院士數量不到浙江的五分之二。


飛雲過盡

我覺得人才流失應該從國家的角度分析。

山東是人口大省,高考人數很多,而且錄取分數線很高。大量優秀的學生在山東考不上大學,給國家造成多大的人才流失啊!

有一個笑話。高考完成後,北京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可高興了,準備讓孩子上北大,上海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可高興了,準備讓孩子上覆旦,山東的考生考了五百多分,父母氣死了,準備讓孩子去打工。四年後,大學畢業,北京的考生給上海的考生打電話,說在山東有招了一群沒文化的工人,這批工人都是考了五百多分。

現實,殘酷的現實!人才流失太嚴重了!


裝高冷cool

本人煙臺人在濟南上的大學,畢業後留濟南工作剛入職抱著學習心態工資夠養活自己就行,工作一年多,公司沒有加薪的意思 ,其他公司待遇較之差距不大,迫於房價生存考慮離開濟南,在深圳找了工作收入立馬漲幅近3倍.你說呢(從事互聯網行業)


上進的銀子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看

2:山東雖然是全國GDP排行前三,但是其工農業為主,就旅遊,互聯網,創業來說,山東的氛圍其實並不高,很難留住人才,和吸引外來人才,導致人才流失

結論就是人才多但是都流向外地,英雄無用武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