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对话于佳宁:区块链不是泡沫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发费用也是不断飙升,但是他们确实一直在坚持,这种坚持,不仅使得我们在比特币矿机专用芯片这个领域在全世界取得领先地位。 ”

作为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所长对行业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在一次区块链技术交流会上,他认为:从整个技术的发展曲线当中,我认为区块链现在处在一个新兴的、蓬勃发展的,包括市场教育的阶段。

比特币是泡沫吗?区块链技术该如何监管?信息如何上链?交易上链具体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做?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于佳宁所长会如何回答。

方刚对话于佳宁:区块链不是泡沫

以下是此对话的精彩内容

1、区块链不是泡沫,比特币也不是泡沫。于佳宁所长认为:比特币的发行规则是明确的,不依赖于某个平台,而可以独立存在,持有者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些特性决定了比特币不是泡沫

2、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从白皮书的调查结果,于佳宁所长得出结论:第一,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这个观点比较重要。第二,整个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快速落地,报告反映了整个中国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实际情况。

3、区块链技术的监管问题也是当下比较严峻的问题,于佳宁所长认为:互联网金融实践探索形成了联合监管、分类监管、底线监管、技术监管等等一系列的新型监管模式,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也发挥了网贷平台等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因此今天对于区块链的监管,也要充分吸收消化之前在互联网金融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实现真正有效的包容性监管。

4、交易上链具体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做?于佳宁认为:“交易上链”实施起来很容易,几家机构组成一个联盟组织,搭建一个联盟链,就可以快速组建一个区块链系统,基于大公司的BaaS服务或者未来的公链搭建速度更快。好处很明显,第一个好处就是快速提高协同效率;第二个好处是实现业务的「可信数字化」,进而实现数据资产化,帮助企业更加容易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以下是对话全部内容:

方刚:各位腾讯网友,晚上好。今天对话的嘉宾是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于博士。于所长先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于佳宁:各位腾讯网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产业区块链。

方刚:咱们直入主题,第一个问题,马云说,区块链不是泡沫,比特币是。您认可这个说法吗?

于佳宁:我不认可这个观点,我认为两者都不是泡沫。首先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独立数字资产的载体,但终究还是一个技术,技术怎么会成为泡沫呢?区块链技术从2008年发展至今,也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如果说根本上就是一场泡沫,那恐怕也早就被刺穿了。就是因为区块链有其内在的、独特的、颠覆性的价值,因此才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可。

再说比特币,比特币就是一种虚拟的数字商品,或者说是数字资产,但是这种数字资产和以前的一个电子数字有很大的差别,也就导致了它具有实质性的价值。

差别的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它的发行规则是明确的,而传统的电子积分发行和创设则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发行规则明确意味着在每个时点的总量可以预期,进而可以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它不依赖于某个平台,而可以独立存在。这个逻辑在于,区块链底层的数据库是分布式存储的,也就是说之后还有一个节点还存在,那这种价值的权属就可以被得到证明。而传统的电子积分,则高度依赖于某一个平台来证明权属关系。中本聪在创造了比特币后就消失不见了,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但这不影响整个比特币网络的运行。所以说,这样的数字资产是一种真正独立的资产。

第三,持有者有更大的自主权。传统的电子积分往往在使用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独立化的数字资产。持有者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处置方式。因此,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资产,本身就可以很有效的承载价值。此外,对于比特币这样的早期数字资产,确实可能价值还不够清晰,但是对于类似以太币等数字资产,本身就是计算基础设施的的一种平台流动性,要运行智能合约,就必须花费以太币,而运行智能合约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也是客观存在的,双方的交易也是客观的,因此,作为平台流动性来说,也一定是有价值的。

所以说,我认为这些东西并不是泡沫。

方刚:工信部信息中心最近发了一个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您也是项目参与者之一,报告中有哪些您印象深刻的数据或者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过也可以说一说印象最最深刻的东西。

第一,我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已经初步形成,这个观点比较重要。我们在白皮书中有一张描绘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的图,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区块链产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比较基础的是「狭义的区块链产业」,包括了硬件制造、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等等。还有一个层面是产业服务,比如媒体、社群、新型投资机构等等。但是覆盖面最广的还是在应用层面。

第二,整个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快速落地,实际上我们编写这个报告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为了反映整个中国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实际情况。

很多人其实都怀疑区块链到底能不能和产业结合起来?但是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这个顾虑应该可以很快就打消。因为中国的区块链技术真的已经在开始广泛落地。在白皮书上,金融应用列了11个应用方向,实体产业列了13个应用方向。所有的应用方向都适用大量实际落地案例为支撑。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有一些案例没有完整展现在上面。我们希望通过白皮书能让区块链的创业者看到更多落地的方向,让传统产业的企业家能够看到与区块链结合的潜在模式和收益。

对于每一个应用方向,我们基本都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业概况、目前产业的痛点、区块链与产业结合的方式、区块链应用能起到的实际效果,并辅助以实际落地的案例来说明模式的可行性。

方刚:政府干部还是研究学者,您觉得用哪个角色定义您更准确。

于佳宁:我在研究所工作,所以肯定是研究学者。当然,我们的工作性质,肯定和高校等机构的研究学者不太一样。

由于平台很好,所以我们也能很容易的接触到各个行业中的精英翘楚,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式往往是案例研究,通过大量的调研访谈,充分理解业界的最新实践,并将业界精英的前沿理念汇总、吸收、融合,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导向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些既有高度但也真正接地气的思想理论。研究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政策服务。

方刚:当年互联网的发展指导和行业监管到底归口哪个部门,历经了曲折发展,最终日趋成熟,从用好区块链,管好区块链的角度,您有哪些建议?

于佳宁:首先,区块链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的孙猴子,而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新技术,我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讲,与之前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并没有那么本质性的区别。

因此对于区块链的监管模式,完全可以继续发挥我们在推进「 互联网+」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稳定模式。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对于新技术、新模式来说,往往采用相对包容性的监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保护创新,又可以规范市场。

二是,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基石,也很可能重塑国际产业竞争新格局,当然对国内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也肯定会产生一些变化。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产业促进政策和传统产业促进政策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区块链发展的基层基础性要素,一是创新人才,二是产业场景。对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反而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从人才来说,我认为,目前区块链还处于快速创新的阶段,即使做应用落地,也有大量的坑要踩,也需要用持续创新去拉近技术和场景之间的距离。但去过的人才不仅仅是IT人才,真正的区块链人才不仅要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有很深刻的认识,也要对区块链系统经济运行模式有深刻认识。所以真正的顶级区块链人才一定是横跨经济和技术两个领域。我认为,未来区块链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就会是产业发展高地,所以要发展区块链产业,首先要解决人才培育、认证、保障等问题。

产业资源也很重要,但这可能是很多区块链创业者非常缺乏的东西。所以需要靠政府来帮助他们补上短板。比如说之前我在杭州调研的时候,看到杭州市西湖区将一个「 最多跑一次」电子政务改革的子系统,开放给区块链企业,让他们用区块链技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因为一旦这家企业在西湖区当地把这个系统跑通。那他将获得一个很好的样板工程,对于他们未来在全国各地推广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系统会非常的有帮助。

所以。想发展区块链产业,首先政府就要有区块链思维,要深切的了解区块链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服务。

方刚:互联网底层有宣传和舆论监管的逻辑,区块链底层有金融监管的逻辑,不单单是IT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问题。历史上,我们国家把互联网用好了,也管好了。区块链这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于佳宁:就像您说的,我们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之前的网贷平台等等一些新业态,在发生早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像今天的区块链一样,有很多骗子、传销者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搞一些非法勾当。

后来呢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联合监管、分类监管、底线监管、技术监管等等一系列的新型监管模式,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也发挥了网贷平台等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因此今天对于区块链的监管,也要充分吸收消化之前在互联网金融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实现真正有效的包容性监管。

方刚:我们继续。说说交易上链。您多次提到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条件是交易上链。交易上链具体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做?

于佳宁:交易上链也分很多层次,目前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交易信息上链。也就是把交易记录和支持交易的一系列文件和信息,存储到链上。

这样做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几家机构组成一个联盟组织,搭建一个联盟链,就可以快速实现这一点。也可以基于大公司的BaaS服务,实现方式也是搭建联盟链。所以操作起来不难,但是好处真的是很明显。

第一个好处就是快速提高协同效率。目前,大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到了产业协作环境,一下就退回「前信息化时代」。比如一个企业和一家银行对账,都需要让金融机构先把账目信息打印出来,盖上章,财会人员拿回来,再和自己的帐进行比对。

以往没有区块链,只能这么做,因为任何一家机构都不可能完全相信他交易对手在自家数据库记录的信息。但是有了区块链技术,以对账为代表的这种协作环节马上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刚才说的那个复杂对账过程,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是先对账后结帐,不再需要事后的反复对账和审计了。

第二个好处是实现「可信数字化」,进而实现数字资产化,进而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为,以往两个主体就算对交易进行了再多次的比对,他们还是不能够让第三方确信,这些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但是现在基于区块链,别人很明确的能够认识到,链上的内容在上链后是不可被篡改的。因此,银行基于这些可信的数字就可以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而不必担心贷款材料造假等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这里只是举两个例子,交易上链还有太多太多的好处,值得大家去探索。

方刚:富士康上市的事儿最近备受关注。郭台铭特别看好工业互联网。在您看来,啥是工业互联网,它和区块链关系紧密吗,有哪些创业机会?

于佳宁:对工业互联网下定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体系的,明确的技术架构。今天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我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一定可以和区块链深度结合。

比如说工业互联网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比如,如果控制信号被劫持,攻击者向系统中输入一些错误信息,很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的白皮书中收录了一个例子,很有意思。

他们就是用区块链逻辑,在一个工控系统中设了很多物理节点,让工控信号不是直接的从控制端到机器,而是要随机经过这些物理节点,在每个节点上都要验证一次,最终经过这些节点传输的数据在和通过原有网络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比对,比对通过就去执行。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但它充分反映了区块链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会有很多场景可以进行结合。

方刚:很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于所长研究能源工业和能源经济吗,能源互联网和区块链是什么关系,有创业机会吗?

于佳宁:有没有创业机会我说不好,但是能源互联网也一定会和区块链深度结合,特别是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用中心化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统一结算,效率远远比不上这种点对点自主结算的方式来得高。所以分布式的能源网络,其实也特别需要这种分布式的价值传输网络。

方刚:搞矿机的嘉楠耘智最近要上市。区块链算力、ASIC和AI芯片成为热点。前一段中兴事件引发热议。于所对国家如何引导、扶持和建设区块链核心技术有何建言,包括加密技术、芯片、公链、分布式OS等?

于佳宁:嘉楠耘智也是白皮书的调研对象之一,我到嘉楠耘智停留了很长时间,仔细了解了他们的一些业务情况。

我觉得这个案例实际上是整个区块链产业对国家带来的重要正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实例。这个公司本质上是一个芯片设计公司。

但是为什么在比特币矿机这种专用芯片设计方面,我们中国企业遥遥领先走在世界前列?这主要还是在于对区块链技术价值坚定的信念,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投入,持续创新。他们走过了110nm、55nm、28nm、16nm的一系列发展历程,现在甚至在挑战7nm的前沿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发费用也是不断飙升,但是他们确实一直在坚持,这种坚持,不仅使得我们在比特币矿机专用芯片这个领域在全世界取得领先地位。现在更将这种优势扩展到了人工智能芯片等等一些全新领域。在未来,随着边缘计算的崛起,专用芯片的重要程度甚至可能会超过通用芯片。区块链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芯片产业在特定领域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问题1:适合区块链产业落地的场景有哪些?国家机构从宏观上考虑,会着重引导区块链网哪些产业方向发展。

于佳宁:适合区块链产业落地的场景,我还是建议大家去读读《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上面列出的24个应用方向,应该说都是短期内区块链即将广泛应用的领域。只要是真正在产业场景都落地的项目,能和产业真正结合起来,解决产业痛点,提升产业效率,降低产业成本,这种产业区块链的项目,应该是可以受到欢迎和支持的。

问题2:腾讯网友问: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呢?

于佳宁:我个人认为,在区块链领域,专利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新的活跃情况。由于很多区块链技术都是开源的,所以呢专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反而是开源社区、创新生态层面上的竞争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开源社区的贡献情况,其实也可以反映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水平。

搞区块链的朋友普遍认为,中国项目的技术水平绝不逊色于美国项目,但是想实现并跑容易,要实现领跑就非常不容易。所以在创新方面还任重道远。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即将开始的公链大战,将是对我国在区块链方面技术创新的一次检验。

问题3:腾讯网友问:您觉得区块链领域有没有可能催生出下一个独角兽级的企业,并对目前的互联网巨头造成实质性的竞争威胁呢?作为创业者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会?

于佳宁:肯定会有一批独角兽,但是其组织形态,有可能不再是企业,有可能会是社群,以太坊的成功已经开始证明社群也可以成为很强大的经济组织。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肯定是存在威胁的,因为互联网巨头的一个核心资产是经过长年经营积累下来的用户信任,这种对品牌的信任实际上是创业者最难逾越的护城河之一。但是随着区块链的普及,实际上,使得创业者第一次有机会基于技术的信任取代对于大公司品牌的信任。用好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用户相信,不管创业团队怎么样,就算跑路了,用户的财产安全还是可以得到保障。

方刚:时间有限,今天的对话告一段落。再次感谢于佳宁所长的精彩回答,期待于所长更多的研究成果发布。谢谢各位腾讯网友。再见。

于佳宁:好的,谢谢主持人方老师,谢谢主办方腾讯科技和31区,谢谢各位腾讯网友的观看,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与大家交流。

于佳宁:晚安

方刚:感谢各位腾讯网友,大家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