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清代旅行家陈鼎在《黔游记》中记载了一个长达五百里的观音洞,在洞中行走九天半后出来发现是都匀一个叫穵麻的地方,可惜并未详细描述洞口在什么地方。因为贵州叫做观音洞的地方实在太多,史学界给它取了个专有名称叫“五百里观音洞”。根据此书上下文出现的景点顺序推测,“五百里观音洞”的入口应该在龙里县城至贵阳龙洞堡之间的古驿道沿线,因此肯定不会是贵阳油榨街附近那个并不深的观音洞。1983年的时候,贵州省曾对寻找这处名胜古迹十分重视,组织过几支考察队进行寻找,勘察了六十六个符合位置条件的洞穴,但未能确定哪里才是真正的“五百里观音洞”。其中与陈鼎在《黔游记》中描述景象比较类似的溶洞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连当地村民都害怕进入的谷脚镇王关村

大风洞,一个自明代以来一直是当地名胜的龙山镇莲花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何家庄大门

龙里县城西南三公里的莲花大坝南边,有一个村子叫何家庄,后边的一列大山叫做莲花山,那一带有一个庞大的溶洞群,包括同样出现在《黔游记》中的当地名胜留人洞(现名留云洞),龙里县自来水厂的水源流阴洞以及多个不知名的溶洞。其中要数位于莲花山顶洼地内的莲花洞最深,最好看,也最神秘。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登山古道

何家庄后边有一条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年的石砌古道(1983年用水泥修补过),沿着八百余级古老的阶梯往上攀登到这一侧的山顶,首先看到的是包括出水洞在内的三个溶洞,三个洞口相距不远,都朝向北门的何家庄。路边那个最小的洞口进去十多米就斜向下延伸了,里边是一个危险的竖井。上方的出水洞则有一条往外流淌的阴河,能供人走入的平坦部分也不是很深。出水洞外是一个石头垒砌的平台,据说清代有一个姓吴的道士在这里修了三间寺庙,他曾进洞走了大约五十公里,发现另一头是龙里县羊场镇的孔雀寨。但不清楚他进的究竟是这个出水洞,还是另一边山顶上的莲花洞,或者这座山上的多个洞穴都是相通的?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包括出水洞在内的三个洞口

在水洞口外沿着古道继续向东走,一直翻过这个山头,小路的尽头通往的便是山顶洼地内的莲花洞。途中右侧的巨石上有两幅摩崖,分别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时任贵州省主席的薛岳题写的“立马峰头”和59师师长韩汉英题写的“擎天一柱”。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薛岳的“立马峰头”摩崖

包括第四军军长吴奇伟在莲花洞洞口题写的“天下第一洞”石匾及对联在内,这个摩崖群现在被列为了龙里县文物保护单位。这三个国军将领同登莲花山游莲花洞的时间为1936年冬,有资料记载曾带了一个连的兵力来探索莲花洞,但并未走通,据传实际是为了追剿两个月前在这一带掉队躲入洞中的红军战士,有人曾在莲花山一带的洞穴中发现枪支和衣服,便有可能是红军的遗物。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擎天一柱”摩崖

莲花洞的洞口外两旁刻着一副别有深意的对联“千年洞府疑无处,万幻莲花别有天”,说明民国时期人们便认为莲花洞可能就是陈鼎笔下那个至今没有人找到的“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天下第一洞”石匾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莲花洞口

其实早在几年前,改哥就开始关注龙里这个莲花洞,还曾联系到一位家住山脚的网友了解情况。上个周末改哥终于前往龙里,比较完整地游览了莲花洞内容易行走的部分,进洞后一直走到徒手无法继续深入的地方才返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洞口的对联在“文革”期间被毁坏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洞口的对联在“文革”期间被毁坏

需要注意的是,莲花洞内大多数路段都还算比较平坦好走,但在一些嘎嘎角角里也有危险的竖井存在,务必谨慎探索。并且由于这个洞较深,电筒一定要带足备用电池,最好带上标记物一路留下标记,万一不小心迷路了也别惊慌,而是应该冷静下来回忆来时看到过的景象。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回望洞口

以下是本次探洞的时间记录,供想要前往实地探险的朋友参考:

16:18 看完了洞口的“天下第一洞”题刻及损坏的对联,沿着32级台阶进入莲花洞第一洞厅。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洞口32级台阶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一洞厅中央的石柱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在第一洞厅回望洞口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从洞顶掉落的锥形钟乳石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漂亮的石笋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石幔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一洞厅有很多根被打断的石笋,可能是被拿去装点鱼池了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造型各异的石笋,如果有彩灯照射就好看了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连天接地的一排大石柱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一洞厅的地名比较平整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地上有些泥土,说明这里曾经是阴河的河道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一排被人为“腰斩”的石笋

16:21 进入第二洞厅,看到“霸王鞭”。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掉落在地面的钟乳石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霸王鞭”

第二洞厅“太和殿”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二洞厅内的“御柱台”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16:28 在第二洞厅左侧石壁上看到“打倒日本”红色题壁。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左侧像是有岔洞,但我们未进去探明。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这里有一根上细下粗的廊柱显得与众不同, 可作为独特的地标。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二洞厅与三洞厅之间的“关卡”,需要弯腰低头才能通过,按资料记载名为“回营楼”,有多根连通上下的廊柱。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廊柱群

16:35 穿过“回楼营”廊柱区进入到第三洞厅,洞厅中央有一个倒挂的“金瓜”。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三洞厅中央的倒挂金瓜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石蘑菇

16:40 弯腰穿过一道“矮门”(门上的钟乳石拴着一条前人留下的标志带),往左拐斜向下来到第四洞厅,该洞厅十分宽敞,后部的空间由一条阴河一分为二。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地上有一条作标记的红白相间的塑料带

16:44 顺着阴河逆流而上,被河上一道狭窄的石门拦住去路,但随后便在河上的石门左边几米外找到一个可以侧身通过的“石门”(下图红箭头走向)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16:48 穿过“石门”后地面不再平坦,河床里有片状的巨石。在路上还见到一根大木棒。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四洞厅掉入阴河的大石板

16:54 走到第四洞厅最深处的“小瀑布”下(一路边走边拍照,进洞共耗时36分钟),这里是一个竖井,没有梯子无法爬上阴河来源处的小洞并继续前行。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第四洞厅末端”到此一(日)游“

右侧岔道不深,壁上有现代人题写的红色“到此一(日)游”,地上有塑料饮料瓶,说明不久之前也有人到过这个位置。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尽头瀑布下方的木杆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从洞口抵达莲花洞最深处,共用时40分钟。但并未看到如资料上记载的,薛岳派兵探洞后留下的“游客止步”石碑。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瀑布上方,阴河来源的小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瀑布上方是一个很高的竖洞,用可射三百米的聚光电筒仍然照不到顶。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用可射三百米的聚光电筒仍然照不到竖洞的顶

17:01 开始返程出洞。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这里有一堆木板木棒

可通行地段尽头的瀑布顶端有一个小洞,从有水流出推测如果爬上去或许还可更深入。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17:27 走出莲花洞口,出洞共耗时26分钟。按每小时3.5~4公里的步速计算,行程肯定超过了1公里,而不是某些资料上说的600米,但是估计也不到2000米。从莲花洞和莲花山脉的走向(都是从西北往东南延伸)来看,此洞确实有比我们徒手探索的路段更深的可能性,或许有些不太显眼的岔洞我们没有注意到,有待于专业探险队进一步勘察。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何家庄莲花山一带的卫星地图(红线为登山路线)

龙里莲花洞 疑为“五百里观音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