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鳳雅”募捐風波,帶來幾多反思?

■斯涵涵

真相在爭辯中越來越明,但相關爭議仍在繼續。一直以來,個人接受民間捐款的情況還很難明確監管部門,網絡募捐的操作過程不透明、監督不及時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長期存在。一些大型且知名的公益組織在募捐過程中尚且備受爭議,一個確有困難又有兩個病童的家庭,如何讓善款真正“用得其所”,更讓人充滿疑慮,這是這一事件發展成為輿論風波的原因所在。

面對網絡募捐,不能僅僅依靠自律,而需加強監督,這是不言而喻的結論。不過仍需要指出的是,捐款人與受捐人之間是一種無償贈與關係,受捐者可以合法獲取資金成為自己的財產,但必須建立在誠信、透明的基礎之上,這種誠信與透明是對善款和良善的珍視。而捐助者、監督者也要保持對捐助者的尊重,不可居高臨下、妄自猜測,甚至捕風捉影,惡意詆譭。無論是自私自利、借病斂財、拒絕公眾監督的行為,還是借病孩、慈善炒作以流量變現牟取名利的行為,都是對愛心的透支及對公益熱情的遏制。

愛心博大而溫暖,即便遭遇失望和質疑,當貧弱群體需要幫助時,總會有一雙雙手臂伸出予以扶持;同時,慈善又是脆弱的,一個個負面新聞似凜冽的倒春寒,容易冷卻珍貴的愛心。所以,當愛心、公益遭遇創傷,就需要法律大力發揮威力了。據瞭解,目前小鳳雅父母準備對網絡上不切實際的文章和傳言提起訴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募捐者的資格和權利、善款的規範與監督,捐贈人和受益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各種媒體的公正與真實報道、網友的理性參與和冷靜發言……建立健全長效的慈善監督制度刻不容緩,“小鳳雅”募捐風波再一次引發了環繞慈善的大眾焦慮,亟待各方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