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在臨汾旅老兵後代紀念臨汾解放70週年活動中,作者第一個接待的是太原來的張樹明。活動工作人員介紹,攻堅臨汾成功的兩條坑道,他父親張裕龍負責其中一條,而且成功爆破,將城牆炸開30餘米的口子。“父親除了經常講述臨汾攻堅的故事,與老戰友相聚也講決死三總隊的往事,我經常站在旁邊聽,有一場戰鬥活捉日本鬼子的故事,從來沒有人與父親討論過,前幾年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與父親說得情節大致相同,而且那個抗日老兵還活著,這次一定要替已逝去的父親看看老戰友”張樹明與老兵後代交談。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張裕龍是輪訓大隊長

“父親當時在臨汾南邊的張禮村任輪訓大隊長,正在輪訓全旅的連、排長,班長及優秀戰士,聽到前方的槍炮聲,他的心也早飛到了前線,主要集訓的科目是爆破攻堅,除大隊部外,有250餘人,分為兩個中隊”張樹明說道,父親寫的“解放臨汾坑道爆破紀實”文章中的故事聽了多少遍也不煩,看了一次又一次,其中的細節還記得“當時的一中隊學員是排、連幹部,二中隊學員是班級骨幹”

“1948年4月16日,黃定基旅長來到了張禮村,隨同旅長一起來的還有偵察科侯參謀和警衛員賈根錄,旅長向父親說,臨汾攻堅到了決戰時刻,準備將輪訓大隊用上,父親和大隊政委向旅長立下了軍令狀元‘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張樹明講的津津有味,聽著雅雀無聲。

隨後張裕龍與政委一起來到旅部,與旅部其他首長一起沿隱蔽的外壕來到了67團一營指揮所,營長賈天文(臨汾戰役光榮犧牲)詳細地向大家介紹了陣地四周的地形和敵情。他指著已經攻佔的路基陣地東南方向的一條大壕溝說。那就是東關北城牆的外壕,外壕頂頭和我們公路路基陣地銜接。那個位置地勢本來就很低窪,再加上路基突出的高度,就形成了城牆上觀察不到的廕庇地,如果在那裡挖掘坑道是最理想的地方。

黃旅長靜聽著賈營長的彙報,十分高興地說“走,我們現場看一下”。在賈營長的帶領下,他們利用路基東側的隱蔽地,時而躍進在露天的平坦開闊地,時而鑽進覆蓋的交通壕內,很快來到東關北城牆的外壕和公路的銜接部位。只見東關北城牆的外壕連同自然溝勢寬有40餘米,深有15米,它的底部和主城外壕的底部在一個水平線上。外壕頂部和公路陣地又形成了個丁字形,真是一個很好的隱蔽地。坑道口放在這裡十分合適。

黃旅長和張裕龍在一起,又對四周地形、地物反覆進行了具體周密的偵察和研究,從正面看後又從兩個側翼進行了偵察。黃旅長最後決定一號主坑道就從這裡挖掘,目標是古城牆東城樓以北,第一突出和第二突出部的中間地段。然後黃旅長果斷地對張裕龍下達命令。給你們大隊三天時間,完成組織動員,坑道口的平整和構築,4月 20日正式開始挖掘。另外、在一號坑道口北面60米處,有重磅炸彈炸的深坑,作為了二號坑道口的位置。

經過一天緊張的組織工作,4月18日黎明前,第一批作業學員來到現場。

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張樹明表示還要聯繫關俊龍,網上的文章是他寫的,紀念活動結束後,19日到曲沃看望父親80年前的老戰友。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他們一起參加抗日決死隊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2015年拍攝的老兵常常崇壽,當年93歲

19日,天空的烏雲雲集,小雨變成中雨,而且雨勢不減反增,惡劣的天氣也沒有擋住張樹明探望老兵的步伐,他與關俊龍一起來到了曲沃史村鎮西常村。

“說句實話,我對網上那篇文章持有不同的觀點,父親那麼多戰友,坐在一起聽他講活捉吉野太郎,從沒有人插嘴。”張樹明在從曲沃返回的路上解釋,但這卻是事實。

父親的口琴吹的好,這個小細節,一般人不知道,從常崇壽老人回憶錄中的照片當中看到了父親的身影,原來他們是一起參加抗日決死三總隊的老戰友。1986年,父親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參加秦崗烈士追悼會。

近百歲的常崇壽日常生活離不開他人的照顧,但那驚人的記憶力讓在場的人折服。“張裕龍,有文化,是我的好領導”“他的口琴吹的特別的好”。

古稀老人、老師出身的楊浩有退休不退崗,他成了一個地域文化研究者、保護者、挖掘者。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張樹明看望老兵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老兵說,張裕龍是好領導,他口琴吹得好

楊老師介紹, 常老經歷了1939年“十二月事變”他的兩個入黨介紹人全部遇難。每每提起此事,成了老人一塊心病。“父親也經常說起了‘十二月事變’,事變前,父親得了一場大病,到後方休養,病好之後,他又找到原部隊,到了晚上,父親發現不對勁,原來熟悉的面孔大部分消失,於是他趁夜色掩護,悄悄地跑出來,找到了上級,因為‘十二月事變’所在部隊的黨員幾乎全部被迫害,你咋能全身而退,組織上對父親進行了嚴格的甄別,而且父親兄弟三個,一起參加決死三總隊,大伯也離開了部隊回了家,最終,父親通過了甄別,用事實證明,他是一位有堅強信仰的共產黨員,在85歲時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張樹明講述父親的往事。

活捉吉野太郎

年近百歲的常崇壽說話斷斷續續,除了記得一些零星片斷,已經不能正常表達自己意願,但還要堅持與自己老戰友後代話往事。幫他完成回憶錄寫作的楊浩有老師向張樹明和在場的人講述秦崗戰鬥的活捉吉野太郎的故事,老人聽的很認真,不時還插語,並示意後代摟起袖子,讓人看他活捉吉野太郎時負傷的傷痕。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張樹明端詳老兵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楊浩有老師與老兵交談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張樹明指認1986年秦崗烈士追悼會上父親的身影

往事:80年前,與父親共同抗日的老兵

老兵展示當年留下的傷痕

1938年7月12日,中隊長戴海長派三分隊隊長張裕龍帶領20名戰士到東下坪村催運糧食,隊伍集合好後,張裕龍對常崇壽說,你對那一帶地形熟悉,和隊伍一起快去吧!於是常崇壽就跟著張裕龍一同到了東下坪村。

工作剛開始,突然,有村民告訴,看見7個鬼子兵在離這兒不遠的符冊村南門外的西瓜地裡吃西瓜。張隊長當即命令戰士們準備戰鬥,跑步向西瓜地趕去。

東下坪村距符冊村僅有二三里遠,部隊跑步前進,很快就趕在西瓜地不遠處,分隊戰士隱蔽在地埝後邊,仔細觀察,確實是7個鬼子兵。他們把槍靠在身後,一個個蹲在瓜地裡,雙手捧著西瓜,正大口大口地啃著。張裕龍看到他們毫無防備,決定衝上去,活捉他們。誰知,就在這時,不知什麼響聲驚動鬼子兵,他們突然扔掉西瓜,拿起槍就朝四周射擊,分隊長張裕龍見此情景,覺得活捉不成,只有將他們消滅。戰士們一邊射擊一邊喊話要鬼子繳械投降打了一陣,鬼子兵靠在一起,見西邊人少,一邊射擊一邊跑,決死隊戰士也是邊追擊邊射擊。

鬼子跑了一陣子,看到前邊有一座墳頭,墳地雜草叢生,就鑽進去繼續頑抗,部隊也利用地形與鬼子對射。後來聽不見槍聲,戰士們便匍伏前進,快到墳地時,見墳頭後邊露著幾個人頭,但靜悄悄的,一點動靜也沒有。仔細一看,原來是幾頂日軍帽子,狡猾的鬼子兵已經開溜。

戰士們知道鬼子跑不遠,決心非要活捉他們,於是張裕龍下令,向西南方向急速搜尋、追趕。部隊一直追到樊店西的一條田間小路上,遠遠地看到了他們的身影,邊追邊放槍,很快有4個鬼子中彈倒地。看到這4個鬼子確實死了,便把槍揀起,背在背上。再看剩下的三個,他們繼續向縣城方向逃竄。

當追到曲沃地界的張範村,突然不見了三個鬼子的身影。戰士沿途詢問在田間幹活的老百姓,有一犁地的老人說,見三個光頭提著槍,往北向縣冊村方向跑去。縣冊村南有一條溝,在溝邊幹活的百姓說,三個人下溝去了。這條溝位於縣冊村與東常村之間。有幾百米寬,幾十米深,溝中樹木繁茂,鬱鬱蔥蔥。溝是南北走向,南邊有緩坡,越往北越深。戰士們到溝底,在快到縣冊村南側時,發現了鬼子。這三個鬼子很頑固,儘管已是精疲力盡,但硬是不投降。後來,他們看見東邊土崖上有個窯洞,其中兩個鬼子兵就鑽了進去,而另一個卻繼續沿溝溝向北跑,

戰士先將窯洞包圍起來,決定先捉住這兩個,再去尋找另一個。鬼子在暗處,不停地向外射擊。戰士們在明處,張裕龍及戰士們與鬼子僵持著。

有人出主意說"放火燻,像燻狐狸、燻獾一樣,不信他不出來!。於是百姓們主動抱來柴草,有一個老大娘抱來一撲子高梁杆,還有百姓拿來幾把桑權,大夥點著火後,用桑權挑著柴梱往窯洞內扔。一連扔了好幾捆,窯洞內濃煙滾滾,火勢很旺,燻得那兩個鬼子兵直打嗆,再也不打槍了。見他們已無力反抗,常崇壽與戰士衝了進去,在濃煙中,見一個鬼子兵在門口爬著,手裡仍拿著帶刺刀的槍。常崇壽撲上去,拽住鬼子的胳膊就往外拉,不想那鬼子順勢一戳,刺刀尖扎進了崇壽的右胳膊。血也流了出來,當時也顧不了許多,仍然死死按住他。後來戰友們進來幫助下,將兩個鬼子兵從窯洞裡抬了出來。

處於半昏迷狀態的鬼子兵醒來後,指著脖子,要求讓殺死他們,沒有辦法,戰士們只好將他們綁在門板上抬回翼城南常村總部。

張裕龍看到常崇壽右胳膊流著血,讓人給包紮好傷口。常崇壽告訴張裕龍,就是那個胖乎乎的鬼子兵刺了他一刀,隊長張裕龍也笑著說,給你留個記號,證明就是你捉的俘虜。

後來聽說,那個俘虜兵送到延安,還成了反戰同盟的戰士,名字叫吉野太郎,經常活躍在前線,向日軍喊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