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作者王钢:儿童文学作家,郑州市加斯顿小学校长

在敲下这个题目时,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也许,错的是我,我过于偏执了吧。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每次面试语文老师,对我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以至于愤怒。

相对于诸如学历、经验而言,我更在意老师的专业素养。在我看来,教材是死的,而教师是活的,教师的个人素养所带给孩子的影响,一定远胜过教材本身。你想,如果你最喜欢的老师出口成章,你能不喜欢语文吗?学历不够高没关系,经验不够丰富也没关系,只要真的热爱孩子,会努力向上的。可是,素养却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

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人的素养提升在大学毕业后就停滞不前了。

不,我看到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在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发育了。

(王钢,你这个刻薄的家伙!)

因为时间关系,我考察应聘老师的语文素养的方式非常简单。

“请你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好么?”

我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应?

“呃,我不知道。”

“想不起来。”

“写一句行不行?”

当然,大部分老师会拿起粉笔,犹犹豫豫地写起来。

写什么呢?

写《静夜思》的最多,然后是《咏鹅》,也有写《春晓》的。

“呃,老师,咏鹅的作者是谁来着,王什么,王昌龄?王之涣?”

有一位老师,字写得还不错,可是一首《咏鹅》,写错了三个字。

有一位老师,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嗯,莫非是巾帼不让须眉?“作者……作者我想不起来,这首诗我也就记住了这两句。”

有一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古诗的小伙子,我就跟他提《清平乐·村居》,他一脸茫然:“这是小学的?”我点点头,“辛弃疾写的那首词,在小学课本里。辛弃疾,字什么,你知道吧?”他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哪个朝代的呢?”“不知道。”

还有位老师为自己辩解了一下:“我大学学的……主要是文学作品,对古诗不熟悉。”

于是我终于刻薄地给了她一句忠告:“希望你不要去当语文老师,你,不适合。”

还有下半句我没说出来。

“那样必然误人子弟。”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平静下来,我想明白了几件事。

一是他们其实也未必喜欢《咏鹅》《静夜思》《春晓》,他们只是熟悉,可见童年的经验何等重要,尤其是启蒙阶段的,那是深深地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二是他们的大学乃至中学可能真的没学多少东西,大概只是做题,而没有思考。而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三是他们低看了小学老师。

“我觉得自己小学语文数学都可以教吧,没啥难的。”那个小伙子是挺自信的。他的声音不只是属于他自己,正如我们学校的于露老师在文章中写到的,太多人是觉得其他工作不好干,就把一张教师资格证当成了保底的选择,好像当老师最容易。

而这样的年轻人呢?搞不清楚拼音是怎么回事,一篇文章读不顺溜,“的地得”也不会用……就以为自己教个语文是易如反掌。

有个姑娘很坦白。

“我去那所公办小学应聘的时候,就没想着能教主课,因为自己不是师范专业的嘛。可是校长听了我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就让我去教四五年级语文了,说是缺人。我就教了两年,觉得还行吧。其实我不喜欢也不擅长当语文老师。”

于是我建议她走出我们的校门后,立即去找一份她真正喜欢也擅长的工作去做,千万凑凑合合。

她点点头。

不知道听进去没?

工作是真不好找啊……

宁缺毋滥。

作为校长,我自然要咬牙切齿地一遍遍强调这四个字。

可是,我的心里是深深的悲哀。

看看这些好歹都上了大学出来而且准备为人师表的年轻人。

这么多年,学了什么?

又有什么是真的浸润到他们的生命中了呢?

王钢: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答应我,不要当语文老师。

答应我,不要当老师。

这个活儿不好干,而且是真的神圣。

我们是除了父母之外最容易对孩子造成重大影响的人。

不是好的影响,就很有可能是坏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