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本田研究發動機,豐田研究車,大眾研究中國,為什麼本田發動機還是出了問題?

我上網來看看

這句話的說法挺有意思,豐田研究車,主要說豐田是以最經濟的方式生產處大眾化的車型,可靠性不錯;而大眾研究“國人”,完全是在揣摩“國人心理”,研究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因此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至於“本田”研究發動機,就說是說本田的發動機太好,還有句著名的用語“買發動機送車”,無非是本田過去的發動機太優秀了,人們習慣了優秀,就容不得它出任何問題了。

本田的發動機確實好,我第一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在2004年,F1大獎賽首次在中國上海舉行時,在直道上,本田賽車每次都超法拉利車隊,但在彎道又被法拉利給反超,說明本田發動機的動力性能相當不錯;隨後我也開過很多本田的車:CR-V、雅閣、十代思域等,尤其是十代思域開起來簡直讓人著迷。

本田給人發動機好的印象太深刻了,一旦出了問題就是人人喊打,就像你一直考100分,這次考了95分,會被人說,而你一直考50分,這次65分反而會被人表揚。當然我也理解車主的想法,畢竟我就是衝你發動機可靠耐用才買你本田的,是你的賣點,結果偏偏賣點出了問題,難以接受,這就是為何這次本田發動機機油增多那麼多反響的原因。

事實上,一輛車上有幾萬個零件,出現事故也不足為奇,豐田、大眾也經常動輒召回上千萬輛汽車,損失巨大。關鍵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決心。

東風本田已經決定自2018年5月22日起,召回2017年2月14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產的搭載1.5T發動機的部分2018款思威 ( CR-V ) 汽車,共計130455輛。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空調控制單元、升級FI-ECU軟件,對搭載CVT變速箱的車型同時更換散熱器下水管總成、升級TCU軟件,抑制機油液麵增高,消除安全隱患。召回實施時為對象範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髮動機機油和機油濾清器,並添加發動機清潔劑。

從技術上而言,基本上可以解決機油增多的問題,就是時間慢了點,被大家所詬病,CR-V畢竟在全球範圍內都證明了自己的成功,相信還有市場潛力。(鹿鼎記)


DearAuto

題主這個“命題”是從哪裡看來的?最喜歡研究中國的是“豐田”(但不是“研究國人心理”),而大眾研究“國人”,完全是在揣摩“國人心理”。至於“本田”研究發動機,無非是過去太優秀了,人們習慣了優秀,就容不得它出任何問題了。(近因效應)。


既然上文重提到了“近因效應”這個詞,我就先給大夥解釋一下這個“近因效應”是啥意思。

近因效應:一個好人做的好事再多,都比不上最近做的一件壞事讓人印象深刻,之前產生再多的好感和尊敬都抵不過當前的厭惡情緒。一個壞人做的壞事再多,只要做一件好事,人們就會對他產生好感,並且還會有“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錯覺。這個道理用在“本田發動機”身上非常貼切,本田生產的優秀髮動機太多了,導致所有人腦子裡都認為這麼“優秀”怎麼會出問題呢?可大夥可以想一想,世界上有沒有出過問題的“品牌麼”?沒有,而且本田發動機出的問題“最少”,那為什麼出問題“最少”的本田發動機會被人無法原諒呢?還不是因為“近因效應”麼。隨著排放法的日益嚴格,本田也逐漸的捨棄過去的“高轉速”路子,比如曾經的K20A發動機,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原裝225匹馬力,一個自然吸氣發動機,這個數據可以了吧,這是10多年前的發動機,比比現在2.0渦輪增壓發動機,數據不見得比225多很多吧?況且人家提前了十幾年達到這個數據,所以“本田的發動機”確實很優秀,但再優秀不代表就不會犯錯,理性對待。美國航天飛機還厲害呢,全世界它獨一份生產,我們可以說它專做“航天飛機”,但看看現在,掉下來幾架了?都快摔乾淨了。這就說明了,無論多優秀,都會犯錯!!



之前提到了“最喜歡”研究中國的是“豐田”,豐田研究什麼?豐田“研究”中國的“氣候”,“路況”以及其它很多科目,知道為什麼霸道跑西藏最安穩?就是因為早期國外汽車進入“高原時”紛紛產生了高原反應,只有豐田建立了一座“研究所”,針對“高原氣候”搞專門的研發,所以,豐田或者說日系車在中國更不容易出問題。

我們在看看“大眾”研究什麼(廣“大”人民的,從“眾”心理,簡稱大眾)。如果大眾在為產品配備“DSG”時,能多調研一下國內的“交通擁堵實際”狀況,早期的DQ200也就會及時的作出改良,也不至於當時爆發出那麼多狀況,還一度上了315,對不對?大眾研究的都是些國人的心理,比如“DCT”,即使現在,也沒任何廠家敢說比AT穩定,更何況08年前後了,但“大眾”的T+DSG一下子抓住了國人得心理。快,確實是快,DQ380(2T車型)也確實穩定,但是卻不足以掩飾DQ200所出現的問題。所以大眾原因研究的是與車無關的“消費者”心理。
總結的說,您這個問題有些不嚴謹,豐田對中國的“用車環境”研究的最透徹,大眾對中國“消費者心理”研究最透徹,本田的發動機一直以來過於優秀,就導致人們已經無法接受它“犯錯”了(近因效應)。


非專業車評

客觀的說,本田發動機沒有那麼神,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嚴重,積碳門和機油門的確存在這個問題,但網上很多是被“友商”的水軍煽風點火、添油加醋了,本田是家技術宅公司,不大會玩營銷和公關,比起大眾豐田差遠了。

直噴發動機都會有積碳,網上好像也沒有看到哪輛本田地球夢發動機因為積碳壞在路上了,他被人認為積碳嚴重的根本原因是每次4s保養都要加添加劑,別的品牌不用,等積碳嚴重了清積碳就行了嘛,本田為什麼要求每次都加添加劑呢?其實是為了賺錢。聽過幹本田4s的朋友說過一句話“本田的車TMD不怎麼壞,靠售後維修掙不到錢,因為不壞都不來修,後來為了賺錢就賣各種添加劑唄,成本幾塊,賣十幾塊一瓶”。

這次的機油門事件其實很多車也有這個問題,本田的為什麼鬧的這麼大呢?

1、本田給人的印象就是發動機好,你一旦出了問題就是人人喊打,就像你一直考100分,這次考了95分,會被人說,而你一直考50分,這次65分反而會被人表揚。當然我也理解車主的想法,畢竟我就是衝你發動機可靠耐用才買你本田的,是你的賣點,結果偏偏賣點出了問題,難以接受;

2、本田的1.5T在思域身上就被奉為神車,同級動力最強,說明本田的發動機的確很厲害,機油嘴斜設計功不可沒,這也是這次出問題的主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3、發動機設計是有問題,但被“友商”和不怎麼懂得車主給抹黑了,也就東三省的車主在低溫下出現這個問題,其他地區測出來機油超出位置很多是測得時間不對,同時你去測別的品牌的也許也這樣,我座標蘇州,身邊2個買新CRV和3個開思域1.5T的朋友都一切正常;

4、本田是個很負責人的車企,很多問題都是召回解決的,我自己開8代雅閣,之前的高田氣囊問題就召回了,連6代雅閣都召回了,這次拖這麼久的確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就算找到了也要經過驗證,畢竟發動機改動不是一會就能解決的,不像大眾斷軸釘個鋼板就完事了,他們也想為車主解決問題,在此呼籲車主們理性對待這次事件。

沒有哪個廠商不會出問題,能及時解決就可以了,希望不要因為這次事件導致本田一蹶不振,從此買車少了一個選擇。


會開車的豬

積炭問題

至於積炭的問題這應該是所有缸內直噴發動機的通病,不過大眾的EA888第三代和豐田的D4S-T已經有了雙噴射技術,可以有效的控制住發動機氣門背面積炭的惱人事情發生。本田這類問題仍然尚未解決,導致地球夢發動機被很多人詬病為積炭夢。

為什麼說本田研究發動機?

①本田發動機技術過硬應該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得到驗證了,當年代號為RA167E的1.5升V6增壓發動機經過壓榨可以達到1050匹的馬力和660N·m的扭矩輸出,這種情況在當時可算是讓廣大F1方程式有關的所有人員歎為觀止。這需要本田技研相當嚴格精密的加工技術才可以承受住高缸壓與萬轉的壓力。

1988年 搭載這臺本田RA167E發動機的邁凱倫車隊橫掃F1,16場比賽15場勝利實至名歸的奪得年度總冠軍。


②1973年 由於中東戰爭爆發導致石油禁運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當時汽油價格從3美元漲幅到13美元,本田在之前就推出搭載CVCC的發動機技術的第一代思域,當時美國各大主機廠無法制造出可以達到排放法規的經濟型車型,本田依仗著這款車在全球各大市場奪得一席之地。



不過現在本田由於最新的1.5T發動機技術不完善,導致冬天低溫的情況下直噴到缸內的汽油燃燒不充分混入到機油中導致乳化問題,熱銷的新款CRV停售,本田在國內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希望廠家推出更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的延長質保更換機油。


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豐田車

當時合資建廠造車的過程不是很順利,我們想用國內的市場去換取車廠的技術,很顯然豐田沒有參考這個提議,那時豐田的主要一門心思撲在美國市場無暇顧及去拓寬國內的銷售途徑,奠定了大眾在國內直到現在仍然無法撼動的地位。

真正讓大家對豐田可靠性與舒適性的肯定車型無非就是當時人們口中的霸道陸巡和皇冠,霸道在國內銷量的攀升也得益於三菱帕傑羅山貓的作死型讓步。


如今在國內蘭德酷路澤家族已經是越野車的代名詞,無論是野外作業車還是有條件去玩雨林穿越走爛路大家首推的車型無疑都是豐田車系。可靠強大的四驅系統與粗糧細糧都不挑的發動機都是其亮點,很多越野愛好者都曾說:當你處在荒無人煙路況很差的野外能給與你強大的精神支柱只有蘭德酷路澤。


豐田對於車的研究已經數十載,從開始拆解美系車型學習造車到超越北美各大主機廠包括福特、克萊斯勒的市場份額,是靠著獨特的品牌魅力一點點堆積起來的。



還有一點可以詮釋豐田研究車這句話,那就是在控制成本提高利潤這方面,豐田能用塑料卡扣解決的問題絕不提高成本用金屬螺絲,前提是不影響整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畢竟一個企業存在的最終目的那就是最大化的獲取利潤。


2018年八代凱美瑞上市,搭載全新TNGA架構與全球最高熱效率的發動機,無疑又是對同級別的一擊重創。


朝月與車

別人用渦輪增壓是你叫喚其不穩定會撞燃,大眾死定了,並且鼓吹自己玩自吸玩高轉,等到自己老舊的自吸發動機被市場唾棄了,這會兒你也上了,又在吹該技術源自日系車企,自己的扭矩更大,技術更成熟領先於歐美車企,老子最見不得這種妄自尊大無底線的車企!

別人有ESP的時候你們宣揚這些都沒用,安不安全在人,等你們裝上ESP了,又開始笑話人家沒有的,有種你別裝啊? 當人家同級別都上渦輪的時候,宣揚日本不是沒有,就是不想用,渦輪不耐用不平順,等自己車上了,又開始宣揚自己動力強了,別人技術不行了,本田玩高轉,本田玩自吸,這回本田性能車給你裝渦輪了,日黨是不是該這麼宣傳了:本田玩渦輪了,歐美車死定了?! 以前中級車日系三車佔前三位,日黨鼓吹這是技術,國人懂車所以買,等以後大眾排前了,開始鼓吹中國人不懂車了,中國人人傻錢多了,我就不明白了,車市是越來越成熟的,怎麼以前懂車現在就不懂了,國人退步了? 當歐美用上直噴發動機的時候,日黨一口一個噪音大,一口一個容易撞燃,現在自己車用上了,又開始狂喊新技術,省油了,當別人配上高科技配置你說不安全沒有用處,頭條裡經常看到精日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狡辯說辭,怎麼就看不見別人長處,看不見自己短處呢?


20萬以下的日系車就連價值幾十塊錢的霧燈和拉手都給減配了,你還指望給你配車身電子穩定系統,日間行車燈,胎壓監測,制動力分配,牽引力控制,剎車輔助,陡坡緩降,拼接車門,鐵皮衝壓車門鉸鏈等等這些安全配置!尤其是日系車穩定優秀的動力組合卻配以減配不安全的垃圾車身。鐵皮油箱,40安時左右的電瓶,T級別輪胎,鐵皮擺臂。

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可怕的是所有日系車美版的車身使用熱成型的高強度鋼材,而到了國內全部簡配成低強度的普通鋼材,過炮彈坑車身扭曲變形咯咯響,每逢車禍日系車身嚴重損毀,更有甚者四分五裂,在這一點上不要說德繫了就連主流國產車比它強好幾倍!

反正在用料上絞盡腦汁“精打細算”,一噸重的車子換取的所謂省油,穩定,吸能,行人保護。但每逢車禍日系車損傷最為慘烈,大家都深知血比油更值錢!為了裝逼面子太多的國人寧可高價購買減配不安全的垃圾合資車,拒絕購買高配安全低價的國產車,這便是國內的奇葩車市!一定程度上這是日企長期給消費者洗腦的結果!


祐邊E

大忽悠積碳夢本來就很一般,引一群無骨媚日幼畜跪舔。


機油尺上這點機油能這麼黑說明已經發生早期磨損+積碳,乳化嚴重!趕緊找廠家、兒子店維權、換機油,能忍的加點抗磨劑儘量少開吧!兒子店抽機油的方法純屬扯淡,說不超上限3釐米,原機油位是在兩孔之間(上下限),累計要4釐米左右,多一釐米也相當於因為技術缺陷在用劣質機油!

日系車到此為止,以後沒必要再追了,廠家這態度純屬糊弄廣大車主朋友,寒心!這個問題不光東北,現在全國都開始出現,包括廣東海南,還有北美,絕對是質量問題!比曾經德系燒機油更糟糕,1.5T發動機機油增多竄進大量汽油,汽油潤滑性極低、穩定性不行容易乳化變質,容易出現早期嚴重磨損、油耗增高動力下降、不注意隨時拉缸、已經頻繁自燃(搜索CRV自燃,汽油揮發性極高),涉及車型CRV、UR-V、冠道、思域、傑德等;要是車外或者駕駛室內能聞到汽油味更要注意,加上剎車失靈、到現在沒解決的變速箱漏油通病,比主流國產質量、安全性都差遠了!國產帶T這麼多年、保有量那麼大也沒這毛病啊……,像奇瑞、比亞迪、長城、吉利、中華、紳寶、觀致、寶沃、長安、T700、T800、漢騰、獵豹、榮威、MG、傳祺、凱翼,包括看不上的力帆、眾泰、川汽野馬等,未來國產車必將像手機、家電那樣被滿世界追捧!

以後買車,要麼就歐美,要麼就國產!沒必要再追日系韓系,日系車在美國主要是窮人在購買,包括雷克薩斯都要靠終身免費保養+低價促銷,最近幾年日系這麼糟糕是有原因的,種種造假:豐田碰撞測試造假、本田發動機性能宣傳造假、本田尾氣排放造假、高田氣囊篡改測試數據長達15年、神戶制鋼強度數據造假長達10年、三菱燃油效率造假長達25年、三菱尾氣排放造假、鈴木燃油效率造假7年、日產質檢造假超20年、日產尾氣排放造假、能效造假、日系車身高強度鋼用拉伸強度混淆屈服強度(帶防撞鋼樑的日系懟不過不帶鋼樑其它系車的真相)、甚至連每月開頭報銷量都要靠說謊!在碰撞測試中甚至可以清楚看到少見的車身扭曲變形一下!

所以導致僅僅從故障率方面來講,可搜索“2016年汽車召回”最多的品牌前二十名中有8個是日系(本田召回最多,第三是豐田、第四馬自達、第七日產、第九雷克薩斯、第十是三菱、十二斯巴魯、十七英菲尼迪),以豐田為例:召回故障分類:PCS碰撞預測安全系統、高田氣囊、制動執行器、座椅、EGR程序等多種問題,本來就脆皮棺材送葬車,涉及安全性方面還這麼多缺陷問題,“開不壞的豐田”是扯淡!直接車報廢人玩完滅口!其它系包括國產車也召回,可沒這麼多嚇人的問題。


aoling1027

汽油洩漏導致機油增多,“一代神車”本田CR-V隕落東三省。

本田CR-V“機油門”事件發酵至今,對車主以及市場造成的影響可謂深遠。自長春數百名車主就本田CR-V機油無故增多去4S店集體維權開始,短短半月內,已從東三省全境蔓延至全國。瀋陽、哈爾濱、長春、河北、內蒙等22省市,均有車主發現CR-V有機油增多現象。

針對此,長春市成捷4S店曾公開表態稱:“機油增多符合1.5T地球夢發動機本身特性,並聲稱是廠家給出的結論。”而東風本田最高品質負責人加藤文南,銷售副部長郭和平,售後服務副部長慄田峰男等廠家負責人更加明確表示,“CR-V機油增多不是缺陷,不存在質量問題。”

從1月13日車主集體維權,到1月20日東風本田在長春召開媒體通氣會,在短短7天內,廠家就針對“機油門”事件得出了結論,廠家表示:“受天氣影響,CR-V冬季機油(汽油、水、機油混合體)升高,夏季減少,不會對車輛產生任何影響。”

對此筆者既驚訝又茫然,短短7天就能查明的問題,在新車檢測中為什麼沒有發現。另外,冰雪試駕從來都是新車上市前必檢項目,而且往往氣溫更低、環境更加苛刻。那麼在測試中,為何缺失了對機油增多以及汽油洩露隱患的排查?

事件發生至今,從4S店的解釋以及廠家的回答來看,毫無主動承認產品有缺陷以及主動承認錯誤並召回的舉措。在無數消費者鐵一般證據面前,東風本田表現出的強權以及傲慢姿態一覽無餘。因為,誰都知道機油就是機油、汽油就是汽油,兩者混淆不得。

要知道,CR-V機油增多並不是個別現象。在東三省有數百名乃至數千名車主都遇到了此種問題,那麼廠家為何偏偏事前失明呢?而在事件發生後,為何東風本田敢信誓旦旦、言辭鑿鑿得出結論呢?

眾所周知,機油混入大量汽油和水肯定會對發動機造成影響。而東風本田則以技術性解答企圖迴避客觀事實,並作出表態:機油上限在機油尺上限30mm不會對日常行駛造成損害,機油超過上限30mm,免費更換機油。從而刻意迴避了機油、汽油、水大量混合對發動機造成傷害的事實。

這樣的回答,著實給消費者上演了一場技術“洗腦”的知識普及。一是,機油和汽油混合並乳化不影響使用;二是,機油允許發生汽油混合;三是,發動機汽油洩露是受溫度影響;四是,機油增多是本田地球夢1.5T發動機的特性。

按照東風本田官方的說法,機油增多是自然災害,只能怪東北天氣太冷。對此,個人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沒想到你竟能厚顏無恥到這種地步!"在汽車機油增多、嚴重影響車輛性能以及消費者財產安全情況下,是誰給了東風本田權利,讓它可以在消費者面前如此蠻橫,敢於撒下如此彌天大謊?對於這種做法,我們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又如何看待?

我們姑且認為本田說的有道理,那麼這又是否意味著本田CR-V 1.5T車型不適合在東北進行銷售以及既然本田認定是天氣寒冷導致,那麼官方是否在問題發生前就已知曉?

如果事前東風本田已經知曉,那麼則有義務和責任對消費者進行告知。但是這一切東風本田都沒有做到,而是一昧的求銷量、求利益,一旦發生問題,則通過各種辦法進行推脫。試想,這樣的廠家還如何讓消費者信賴?在大是大非面前,東風本田的做法即使稱為“下三濫”,也絲毫不為之過。

在當今汽車技術不斷進步、消費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東風本田的產品品質卻走向了“滑坡”,著實讓人深思。對於機油增多事件,毫不誇張的講:置消費者訴求於不顧,視產品缺陷為正常,睜著眼睛說瞎話,這是道德的嚴重淪喪。

在東北數千車主集體控訴中,經銷商無力承受,廠家出面解決給出的說詞,並不合法、合規。另外,想以天氣導致機油增多為由,避免自身陷入法律糾紛以及利用消費者對汽車知識的盲目,企圖混淆視聽以消除影響,東風本田對“機油門”事件的這種做法更是激化了矛盾。

換句話講,東風本田的說法誰來證明呢?僅憑它一家之言,就能將涉及數千車主、幾十億元資產的汽車消費糾紛拒之門外,可笑至極。雖然東風本田免費幫CR-V車主更換機油,並應允在春節前夕給出具體解決方案,但這仍沒有解決消費者的根本訴求。

根據相關法律,消費者購買車輛在質保期內,如果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有權要求廠家或經銷商予以召回或者更換並承擔相應責任,而消費者也有權利和義務啟動法律程序捍衛自身權利。

對於本田CRV機油增多事件,國家質檢總局也做了強有力的回應:高度重視。此外,消費者也可向國家質檢部門進行投訴,國家相關部門應介入調查,並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調研,並根據有關法規督促東風本田做出主動召回或相關措施。

筆者認為,事件發展到此起性質已發生了改變。東風本田發現車輛有問題,卻故意以所謂的官方回覆欺瞞車主,涉嫌故意欺詐消費者,非法出售問題車輛對消費者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害。對此,東風本田必須就此事做出回應,並接受相關部門檢查。如果後期認定為產品缺陷,與東風本田現有說辭不同,那麼必須問責東風本田以及相關負責人。

另依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佈的《汽車產品安全 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指南》國家標準,機油品質破壞會降低潤滑效果,嚴重時會導致發動機損壞,屬於中等嚴重性風險等級。所以,奉勸東風本田認清當前形勢,積極解決消費者問題。


侃車e族

題主的結論挺有趣,部分認可題主說法。

談談個人看法。

A,先說本田

現在回顧一下本田汽車此次事件的幾個疑問點

1.機油增多的機理。

僅是冷機階段的汽油冷激,還是發動機運行的全過程?

還沒有明確答案。

2.汽油進入機油後的影響

汽油進入機油後,汽油對機油潤滑特性的影響。

高溫油氣混合氣會不會出現爆炸極限問題。

曲軸箱強制通風通道油氣混合氣對發動機排放的影響。

這些目前沒有明確答案。

3.現提出的改油尺刻度治本嘛

改新尺後加油規範如何執行?

按照新的油尺刻度加機油,可以抑制汽油竄缸或汽缸壁汽油冷激?

這些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

4.基於這些,可以說目前還沒有找到或者東本不願意公佈汽油/油氣混合氣進入油底殼的根本原因。

到底是設計問題還是單一批次問題還沒有根本的說法。由此就懷疑東本發動機設計說不過去。

目前只能說東本態度有問題。

B,豐田研究車

豐田對國際汽車消費的研究,對市場的研究以及對製造技術,管理技術的研究是世界公認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豐田確實是研究車的行家裡手。

C,關於大眾研究中國

不僅僅是大眾,而是整個德國企業都在有效的藉助政府間的合作或者互動,獲取或者榨取中國市場。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


凱騰聚知

本田的所謂買發動機送車其實是個正反面口碑,發動機耐操故障率低,同時做工材料質感不行,尤其隔音和質感。比豐田日產軟不拉幾的風格好開,但是小震動抑制不行,不舒適,而且隔音垃圾。後輪幾乎個個吃胎,尤其輪胎尺寸大而且獨立後懸掛的,尼瑪傾角還不能調。我家裡大眾本田都有,基本上本田的車底盤和隔音的水平和大眾低一個級別的車差不多。

然後,發動機和波箱的口碑,其實來自自吸、平行軸、電噴這三個關鍵詞,R18 R20 電噴的K20 K24 J30 J35都故障率很低,停產的飛度老款1.5也很耐操。平行軸波箱換擋衝擊大,但在自動波箱裡算省油的,除了換波箱油沒啥要注意。但你要說沒毛病也是吹。R系列抖死狗沒治,老K24十萬公里以上燒機油厲害(缺兩升多才會報警,很多人燒了不知道罷了)。但是,這是傳統,不代表本田就是耐用耐操的。1.5T的本田,電噴渦輪cvt,幾乎把傳統全顛覆,用老機頭的口碑想當然的以為新技術也一樣靠譜(其實這套動力總成上市時間很短)這就屬於被洗腦洗得有信仰了。

本質上合資自主車企都是一個套路,沒啥厚道不厚道的區別。開不爛的豐田?同事的1.2T卡羅拉每次去4s都會發現正常保養以外的小問題,親戚的雷凌3萬公里兩條減震漏油了。當年九代花冠那是真的開不壞,不過說回來,1.8 電噴 4AT 板車還是減震套在彈簧裡的板車,也沒啥值得壞的。

本田唯一厚道的地方是,他目前為止換代積極,國外換代後很快國內同步,看車型停產。這點比多代同堂的其他幾家厚道。不過這幾年拉皮車太多,好多同款特供車,估計以後也會玩老車型不停產。


盡挹西江3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本田研究發動機,豐田研究車,大眾研究中國這句話確實能一定程度反應了每個車企的特點。本田也被稱作買發動機送車的主機廠,一直以來本田的發動機都是沃德十佳的常客,很少缺席,其實力還是毋庸置疑的。有實力也並不代表沒缺陷,早在之前本田發動機就存在積碳問題,這也是地球夢科技最大的弊端,只是沒有嚴重到引起所有人都重視的程度,而這次的機油門事件,波及的消費人群過於廣泛,而且問題非常突出,這才一下子把本田推上了風口浪尖。

實際上發動機有缺陷的也不只本田一家,寶馬這麼牛逼,發動機不照樣漏油,奧迪同樣也存在燒機油的問題,就連豐田也不敢保證發動機一滴不漏。那為什麼本田會被格外吐槽呢,主要原因還是本田一直都是以穩定耐用著稱,而本田發動機也有點過於被神話了,在神壇上待的時間久了,消費者就不會允許它犯錯誤。如果說連本田發動機都靠不住,那還能相信誰,一下子就打破了所有人的認知,這種情緒就會集中爆發。

實際上本田發動機絕非十全十美,它的發力點還是在性能上,將爆點提前,極大壓榨發動機的潛能,提升功率和扭矩才是本田的真正強項。不可能發動機的方方面面都被照顧到,顧此失彼在所難免。這次機油增多主要原因在於曲軸箱通風不暢造成的,竄入曲軸箱的油氣混合氣不能及時排出也容易使水蒸氣和汽油在遇到箱體時液化和機油混合,導致機油增多和變質現象。

另外都說本田的ivtec天下無敵,其實也並沒有這麼邪乎,可變氣門升程在很早之前就被本田掌握,但近幾年一直難有突破,還是停留在從前的水平上,像寶馬的這項技術早已遠甩本田一條街了,連豐田也已研製出更為先進的可變氣門升程。本田發動機的技術優勢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看真的沒有傳說中的強悍。

捧的越高,摔的越狠,這句話絕對經典,這次機油門事件也許才能讓消費者理性看待本田發動機,同時也是本田的另一個新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