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用藥,治病變成了致病

盲目用藥,治病變成了致病

現代不少中醫在診療的過程中,經常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病人普遍已經吃了不少清熱解毒的中藥或是西藥抗菌素,病情有沒有改善暫且不論,但是他們的脾胃往往被藥物所傷。

古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在中醫區分的辛、甘、酸、苦、鹹五味中,藥品的味道為什麼都偏苦呢?其實,我們的身體在很多時候都可以本能地選擇自身需要的東西。當身體的元氣或者氣血津液失去平衡的時候,它能通過對不同口味食物的偏好而自動調節,例如餓了就會喜歡偏甜的食物,酒醉了會喜歡偏酸的食物,這就是身體的智慧。苦味則是我們的身體最排斥的口味,因為人體在長期進化過程形成了口味偏好,對於苦味物品的判斷就是:這是不適合食用的東西。但是當人體處於疾病狀態時,就會對苦味的味覺有所變化或感覺不到那麼苦。

就以急性肝炎為例,急性肝炎為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急性肝炎,很多都是由於溼熱蘊結在脾胃,阻礙了肝膽正常的升降功能而造成的。很多醫生一看到“肝炎”的“炎”字由兩個“火”字組成,就只看到火熱為患的一面,使用大劑量的苦寒藥,忽視了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各腑臟之間的陰陽平衡和升降出入。結果就是病人的病情沒有起色,甚至藥後病情加重的也不乏其人。

所謂升降,正如我們看太陽的運行,有日升日降,有日出日落,形成一個循環,從而生生不息;再看水的循環,也是有水蒸氣的升降和雨雪冰雹的降落。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也有升降出入。在人體的腑臟之中,也是一升一降的組合,肝、脾主升發,胃、腸主通降,這四個臟器是人體氣機升降的關鍵。

在五行中,肝屬木,在季節為春。肝的生理機能就像春天的樹木一樣,經歷一個冬天的收藏,剛剛開始生長。它的生長方向是向上的,由低而升,樹木枝條的生長是向外發散的,枝條之間,越是疏朗越能吸收更多的陽光。所以中醫說,肝的生理特性就是“主升發“,”喜條達“從功能方面說就是”肝主疏洩“。苦寒藥雖然可以清熱、燥溼,但是大量使用,那就像是早春之後突然來一個大降溫,完全遏制了肝臟的升發特性和疏洩功能。

前面也提到了,苦寒藥是影響脾胃功能的。脾胃在五行中屬土,肝屬木,樹木也要從土壤中攝取營養,所以脾胃功能的損傷,非常不利於肝功能的恢復,所以中醫說,知肝之病,當先實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