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前面的話

“匠人精神”的口號流行很久了,使用範圍也愈加廣泛,最近我發現,給我們辦公室送水的師傅,工裝也赫然印著“匠人精神”。

但什麼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又實在太少人能說清楚。

每一個好的匠人,都是一步步地修煉而來的。但這個修煉的過程,落於每個匠人身上卻是各不相同的,雖然奇妙,卻也非常樸實,絕非“神壇”上的故事。

這和那長期尋找散落於大地上的民間藝人故事。有時候我們覺得,似乎越是這些不習慣說“匠人精神”的手藝人,才越說得清楚這個詞。所以,在我們的非遺和民藝故事裡,有一部分就是匠人的口述文章。

今天的文章,就是這種類型。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李正文,貴州黔東南雷山縣人,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承人

(圖 | 許偉明)

苗疆銀匠:我是“偷學”成師的

口述 李正文

記錄 許偉明

七代銀匠往事

剛開始學做銀飾的時候,感覺很費勁,有時我都沒法睡覺。怕學不會,睡不著。

我家在控拜苗寨。我年輕那會兒,控拜一個寨子裡就有三四十個銀匠。在家裡把銀飾加工好以後,然後走村竄寨去售賣。

我從1978年開始打銀,那時我22歲。那時改革開放不久,大家對銀飾的需求多了起來,所以我決心也做銀飾謀生。做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

我父親是個銀匠,但打銀不是他的主業,他在農閒的時候做銀飾,掙一點錢來補貼家用。我的爺爺、太爺爺其實都是這樣,以農活為主,但是手藝好。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黔東南控拜苗寨(圖片自網絡)

我的師父有兩個,就是我的父親和堂哥,我是銀匠家的第七代傳承人。

一開始,我在堂哥那裡學。為什麼睡不著? 我邊學邊想,怎麼才能做得比堂哥好一點,甚至超過他。在他睡覺後,我還在不停地練習做銀飾,做好了再熔化,又重新再做。

我堂哥並不是在雷山,而是在丹寨縣的排調寨。他帶我去到那兒跟著學,她在那邊多年了,對那裡已經很熟悉了,市場也集中在那一帶。我在堂哥那就學了27天,學到了一些基本的技藝,然後就回家了,又跟著我父親學了兩個月。

到1979年的10月份,我就不再和堂哥、父親學了,開始“出師”了。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製作銀飾的工具

(圖 | 許偉明)

大家各個都是“偷”

一開始我做的不好,做的不夠精。但一旦遇到什麼困難,我就去“偷學”——學其它銀匠是怎麼做的,在他們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造性,然後就變成了我自己的技術了。

我做一個樣了,但其實做的沒有那麼精,我等你在家做的時候,我就去你家玩一下,其實我意思是來看你怎麼做的。

比如說,我做這個龍的銀片雕的不夠像,不夠生動,那我就看別人是什麼雕的。我故意去別的銀匠家裡,趁他們在家做銀飾的時候,假裝說是過來坐坐。看見了心裡就“得了”。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銀飾是雷山苗族服飾的靈魂(圖片自網絡)

這樣搞了兩個月,我邊模仿別人,變成自己的東西。我第一次介紹我的辦法的時候,他們就笑我說,這是偷來的。我說,大家各個都是“偷”,自己創造的不可能那麼全,每個人都“偷”。

我之所以要偷,也是沒辦法。我的父親的技藝也不是很高超,也沒有一個超越我的師父教我。所以我就偷學別人,不偷就沒長進。這種方法很有用,能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了,同樣的東西,別人為什麼能做的更好看,自己還差什麼,應該怎麼做,必須注意什麼,都能在對比中發現。

慢慢的,我的技藝提高了,很多人就來找我買銀飾了。他們就說,李師父你來了,幫我們弄個東西。後來堂哥就對我生氣了,因為我的技術超過他了,原本找他弄銀飾的人就只用我,卻不用他了。

沒錯,我就變成搶客戶去了。看到堂哥不高興,我就向他解釋,要不這樣,他還繼續走他在丹寨縣排調那邊,我就不走那邊了,而是走從江、黎平這些地方,還有廣西的很多地方。那時候,從江、黎平、廣西那邊打的銀飾,都非常的粗糙。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父親給李正文留下的銀飾樣片(圖 | 許偉明)

在過去,這是銀匠最保密的信息

現在我自己收徒弟,每個徒弟教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教徒弟,第一步,我讓他認識這些銀是假的還是真的,必須能鑑別真假。第二步,敲銀,必須學會敲。把銀條打得四四方方,正正規規,就變成一個初步的師父了。

接著呢,就是壓模具,在模型上敲出大體的形狀。接著在這個模型上進行雕刻。這個模具畢竟還是很粗糙的,無法做得精細,必須用雕來補充。就是(比如)我要用這個磨具打一個蝴蝶,我先打出蝴蝶的大概的凸起模樣,接著再雕刻蝴蝶身上的紋理圖案,一點一點地雕。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雕刻銀飾的工具(圖 | 許偉明)

也不是所有的銀飾都用磨具,(拿出一個沾在松香板上的銀片)像我這個就全是手雕的。

到這個以後,基本上初步的功夫都大概懂了。第二步呢,我教他用銀子,就是銀子的拉絲、焊接、吹泡。特別是焊接,我們做銀飾的用“焊水”來焊接,沒有焊水的話無法焊。

你看,這個是一根銅絲,我要把它焊到銀片上,那必須用這個焊水來焊。比方說我手裡的這個焊水,銅的比例是40%,也就是100克的銀子配40克的銅。其實在過去,這是銀匠最保密的信息,但現在公開讓你知道了。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焊水是銀飾製作的“第一個大事”(圖 | 許偉明)

還沒明白?那我示範給你看。這個薄薄的金屬片,不是銀片,也不是銅片。而是我把銀和銅都熔化,然後拍成的金屬片,它也就是我說的焊水。然後,我把這個焊水裁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燒鍋裡,再弄點硼砂——蹦砂的作用是催化劑,然後弄一點清水。加熱以後,硼砂就溶解了。我現在要把這個銀絲焊接到這個銀片上,夾出一塊小金屬片,放在要焊接的點,加熱一下。你看,這個焊水熔化了,然後又凝固,這樣就焊接好了。

焊水的原理是,它的熔度要比要焊接的兩個銀片低。比如,70%純度的銀的熔度大概是500攝氏度,那麼焊水的熔度就能調到300攝氏度。而焊水的熔度,當中銅的比例是非常關鍵的。焊水中,銅銀的比例,或者是一比二,也有可能是二比三,是變化的——能夠掌握這個了,你就是師父了。如果說把銀飾都做好了,但焊水不好,就把辛苦了一天的東西全部弄壞了。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李正文正在焊接銀飾(圖 | 許偉明)

以前呢,人家師父保留什麼東西,就是保留這一些,所以現在公開了。我們作為傳承人,就更不能保留。傳給徒弟的時候,你不跟他講這些,他就永遠學不會。焊水是第一個大事。

我們用的銀子,過去是民間收購的,有時還用銀元來熔化了做銀飾。但是現在我們用湖南永興產的銀,那邊產的銀的純度是兩個九(99%)。

銀的純度克不是越高越好。你看這個鈴鐺,它是掛在女孩衣服身上,走起路來的時候會叮噹響。但它的純度是比較低的,因為純銀特別軟,容易變形。純度低一點的話,也就硬一點,不容易弄壞。

所以要考慮銀飾的用途,在哪一種情況下用哪種銀。不能為了純銀而純銀,否則很容易壞掉。銀飾的氧化很快,但只要一洗,就又像新的一樣閃亮了。

【這和那】苗疆銀匠口述:大家各個都是“偷”

作者 許偉明

文化學者,青年作家,這和那創始人,著有《鄉愁裡的廣東》《西鹹新區啟示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