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粮堆发热的常识

粮食在储藏期间,粮堆温度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粮食发热是粮食霉变正在发展的表现,所以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有关粮堆发热的常识

一、储粮发热鉴别的基本方法

(一)粮温变化与气温比较。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也随之上升,如果粮温上升速度大于气温上升速度,应视为发热;在秋冬(9、10、11月份)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如果粮温长期不下降,甚至反而上升,这个现象,也是粮食发热。

(二)粮温变化比较。

1、将同类型粮堆进行比较。检查粮温时,可将同类粮食,粮质相近和仓型基本相同的粮温进行比较,如甲仓高出乙仓粮温5℃以上,有可能是发热。

2、仓内各测温点同部位的粮温进行比较。粮堆发热往往是从局部开始,如果某局部粮温高出其他部位粮温4℃以上,则有可能是发热,特别是背阳面的粮温如果高于向阳面的粮温时,则可能是发热。

(三)粮情记录进行比较。粮仓内均有粮温检查记录卡,每次检查粮温时,应与上次检查之粮温进行比较,如果粮温突然增高,就是发热现象。

(四)扦取样品进行比较。如对某部位粮温变化发生怀疑时,可扦取粮食样品与正常粮样进行比较,比较粮食的水分大小,比较粮食的色、香、味等。若有甜、酸、霉味,粮粒湿润,局部成团结块等均属发热现象。

二、粮食发热的主要原因

储粮之所以能够发热,必须有某些不正常因素,如:仓房条件差,仓外强烈照射,特别是阳光直射,导致粮食发热;仓房上漏下潮或雨水浸湿,引起粮食发热;粮仓各部位温差过大,粮堆结露引起发热;或粮堆水分通过湿热扩散而转移引起粮堆发热;害虫活动猖獗,引起粮食发热;但最主要的是粮食原始水分大,温度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粮食发热。粮食发热的形成,主要是粮堆内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积累的结果。其原因在于:第一,粮食本身及杂质、害虫都带有大量的微生物;第二,粮食微生物分解粮食有机质的能力强,呼吸强度大,放出热量多。第三,粮食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三、储粮发热的过程

粮食发热是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阶段:出现→升温→高温。

四、储粮发热的类型

1、局部发热;2、上层发热;3、下层发热;4、垂直发热;5、全仓发热。

五、储粮发热的预防和处理

储粮发热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抓好入库粮食质量,降低水分,减少含杂量;其次要做好隔热防潮工作,改善仓房条件,合理堆装,适时通风密闭。另外,做好粮食发热的预测预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也是防止储粮发热导致损失的重要工作。储粮发热预测除了通过粮食温度、水分的不正常变化这些简单指标以外,还可通过测定储粮微生物类群的演替进行预测,这一预测手段比通过其他指标预测更为准确,更加及时。当然,也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受过培训的检测人员。

对于发热的处理,应根据发热的原因而采取不同措施。如因粮食潮湿而引起的粮食发热,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进行干燥处理,如烘干、晾晒或机械通风、降水、降温。因杂质多或害虫活动而引起的粮食发热,应结合干燥进行清理杂质处理。如发热部位害虫集中,应进行熏蒸杀虫。

发过热的粮食,一般储藏稳定性降低,不宜长期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