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兩黃金值多少白銀?

甘文飛

關於清朝的金銀比價、其實可以從小說中找出一些線索。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有這樣一個情節:

年關臨近,莊頭烏進孝前來送年貨,寧國府家長賈珍看了嫌少,大皺眉頭。烏進孝問:“……娘娘和萬歲爺豈不賞的?”賈蓉從旁笑答:“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裡知道這道理?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了我們不成!她心裡縱有這心,她也不能作主。豈有不賞之理,按時到節不過是些綵緞古董頑意兒。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

這裡賈蓉說得格外清楚,當時金銀比為十換,即一兩黃金恰好可換十兩白銀。

事實也確實如此。據貨幣史專家考證,從明末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中,金銀比價一直穩定在十換左右。這個比值,一直維持到雍正初年。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曹雪芹在江寧織造府中度過他難忘的少年時光。雍正五年,曹家被抄家,舉家遷往北京。一年年長大的曹雪芹,開始醞釀構思他的小說。在他的回憶及親屬們的講述中,當年金銀“十換”的穩定比率,無疑是記憶深刻的;這才有了賈蓉口中“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的毫不含糊的敘述。

有意思的是,《石頭記》中賈蓉的這段話,在後來刊出的程高排印本中,做了修正。程甲本的敘述變成“就是賞,也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一千多兩銀子"。“一千兩銀子”變成“一千多兩銀子”,這又是為什麼?

原來,維持一個多世紀的十換金銀比價,恰恰在雍正中葉發生了變化。雍正十年(1732 ),廣州的金價開始浮動,帶動了全國金價上漲。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而歐洲的金銀比價一直高達十五換。是黃金的外流,推高了金價。


古道犀風

清朝貨幣計量單位有銅錢的文,其次有兩。清朝黃金,白銀和銅錢之間的兌換比例並不固定。大致來說,一兩黃金=十兩白銀,一兩白銀=1000文銅錢。


舊制一市斤等於16兩,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平均來說一兩黃金可兌換8~11兩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