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户部官票是如何发行的?

DDDDD哒

想要了解户部官票如何发行的就要先了解咸丰时候的时代背景。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已经内忧外患,日薄西山了。内有的“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半壁江山不保;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割地赔款,因此爆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了解救危机,朝廷大员就提出发行纸币的动议,毕竟那时候大量白银外流,国家的白银储备已经告急。咸丰元年,陕西道监察御史奏请发行可兑现的纸币,咸丰帝认为这有违经济规律没有应允。转而批户部商议,后因军需河饷开支迫切,无奈于咸丰三年(1853)户部发行“户部官票”纸币。其以银两为单位,分成1两、3两、5两、10两、50两等若干种面额。形什大明宝钞,不过尺寸略小。上端由“户部官票”满汉两种文字,中间印有银两数目,花纹字画用蓝色印刷,银两数目用大字墨戳。


户部官票发行后,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信用破产,且不能兑现,受到多方抵制。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职权,低价买进,作为付赋税等之用,从中大发国难财。因而不得已于咸丰十年停发“户部官票”,但其仍然能在世面上流通。在咸丰驾崩以后,户部官票正式寿终正寝。


好史不死

回答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纸币具有制造成本低、易于携带等优点,在当前社会流通广泛,但在古代社会,纸币的流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古代纸币是为了解决“钱荒”而产生的,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飞钱,但飞钱只是一种汇券,而并非官方发行的货币。至于宋朝,成都地区出现了交子,一度十分流行,可以算是最早的地域性流通货币。此后的元明两朝,均有过发行纸币的尝试,但无一不以纸币贬值,通货膨胀收尾。清朝有鉴于前代经验,对于发行纸币一直持谨慎态度。

(户部官票)

根据记载,清朝最早的纸币应是顺治年间发行的,一般称为“顺治钞贯”,但目前关于“顺治钞贯”的资料十分有限。而往后最具影响力、也是目前留存最多的就是咸丰年间发行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白银外流日益严重,各地银价飞涨不止。继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军事开支剧增,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咸丰皇帝即位后,面对空虚的国库和紧张的财政,不得不思索解决良方。此时许多大臣开始提出发行纸币的意见。

咸丰元年(1851年),王茂荫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上给咸丰皇帝上了《条议钞法折》,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有限制地发行可兑现的纸币。咸丰皇帝将奏折交户部商议,起初并未采纳,但在形势的逼迫下,只得将发行纸币提上议程。咸丰三年(1853年),王茂荫、花沙纳等人绘制官票样式,订立施行章程,进呈于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正式颁旨行钞,户部官票于是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清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四乾五宇官号钱铺”(乾恒、乾豫、乾丰、乾益官号和宇升、恒、宇丰、宇泰、宇谦钱铺)承办兑换事宜。

(大清宝钞)

然而由于户部官票不能兑现,其在流通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大多数人并不信任其价值,以致户部官票自流通伊始就开始贬值。许多地方官吏利用户部官票横征暴敛,外国商人也利用户部官票投机取巧。咸丰皇帝进而发行大清宝钞,希图解决问题,但却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市场的混乱,票钞价值一路飞速下跌。同治元年(1862年),户部官票最终寿终正寝,实际流通时间不到十年。

当然,户部官票相较于前代货币,也具有一些进步性。首先,纸币上不仅有年号,还填写有制钞日期。其次,纸币上还开始出现了编号和冠字。同时,纸币上还加有细的纤维丝,以作防伪之用。这些说明此时的纸币制造技术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官方的管理也十分严格。总的来说,户部官票在中国货币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参考文献:

1、周祥:《清代纸币珍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

2、王永生:《纸币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3、赵隆业、徐枫:《咸丰户部官票研究》,《中国钱币》,1994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