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卫员牺牲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1915年4月19日,在四川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农民家实在太穷了,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小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吮破了妈妈的乳头,也吸不出一滴奶水。没办法,妈妈拖着重病的身子,走东家,串西家,要来半把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这个谷娃子就是张思德。

一个警卫员牺牲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张思德旧照

张思德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幼小的他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苦。红军来到他的家乡仪陇后,张思德听说红军是为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于是就加入了红军。

张思德虽然外表憨憨的,但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1942年他被调到中央警卫连,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身边担任警卫工作。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1944年8月底,部队在石峡峪农场的生产活动已经彻底结束。这个时候,有个负责生产的战士提议说:“趁着这个时间,咱们可以多砍伐一些山上的树木,用它们烧木炭,这样冬季取暖就不用发愁了。”

上级觉得此方法可行,于是就同意了这个提议,并下达了烧木炭10万斤的任务。就这样,全体生产队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任务。

当时,已经立秋了,要完成这个任务对他们而言非常困难,因为要想在两个月之内、大雪封山前实现烧10万斤木炭的计划,任务量实在是有点大。但是抱着必须完成任务的决心,战士们还是积极行动了起来,他们首先勘察了树木的分布和山坡的土质情况,因为不是什么树木都可以用来烧木炭的,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打窑的。

一个警卫员牺牲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油画《张思德》

在分配好砍伐、运输木材的任务之后,张恩德想到:烧10万斤木炭至少要掏七个烧炭窑。思来想去,于是便主动挑起这个重担。为了让大家明白炭窑的结构,张恩德不仅在地上画图,而且还垒模型向战土们讲解。他说:“一窑炭木,一般要烧九至十天。炭烧得成不成、质量好不好,全在于能不能掌握好火候及灭火的时间。这要一看冒烟情况,二听窑内动静,三闻木炭糊味,才可以断定该不该启窑了。”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天空显得十分阴郁,没过多久,就下起了毛毛雨,张思德一看,就知道地里的活儿干不成了,于是在和大家商量之后,决定临时组织一个突击队,进山赶挖几个新炭窑。张思德带着八个战士,一路唱着歌到了庙河沟的山林,分散在三个地方挖窑。

活儿没干多久,这雨是越下越大了,张思德赶紧拿了几个麻袋给另两处的几个战士送了过去,让他们遮雨用,随后,他冒着雨跑回来,又接着挖窑。跟他一起干活的战士小白请求说:“这一次就让我进去挖一会儿吧!”张思德见外面还在下雨,窑里只能容下两个人了,就说:“好,进去多注意!”小白见他还要进去,劝他歇会儿。张思德说:“我不累。我们得赶紧把炭窑挖成,好多出几窑炭。现在革命需要炭,领导和同志们需要炭,多出一窑,就是为抗战多做一份贡献!”说着,又钻进了窑里。

慢慢地,雨停了下来。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炭窑马上完工了。为了保证质量,张思德拿着小䦆头开始修整窑面,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张思德马上就大叫道:“快出去,有危险!”说着,便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轰隆”一声,两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整个埋在土里。就这样,张思德为了战友的安全,献出了生命,时年仅29岁。

一个警卫员牺牲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听说张思德牺牲后,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且写了悼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