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鄂温克族敖包会

敖包会,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等地鄂温克族人民盛大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除祭敖包等活动外,还举行赛马,唱歌,跳舞等文娱活动。

敖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象征物。鄂温克族不仅每个氏族有敖包,而且还有全旗共同行祭的敖包。敖包会,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四至六月之间。

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鄂温克族敖包会

鄂温克族敖包

(由来)

很早以前,在东北某鄂温克的村子里,有一个少女被人逼死了。由于她是含冤而死的,所以死后也不安生,阴魂不散。这个冤死的阴魂为了寻找自己的仇人,便经常来村子里兴风作浪,今天侵扰东家,明天祸害西家,整个村子被她搅得人心惶惶。

怎么办呢?有位老人出了个主意,请来一位萨满跳神,捉住那阴魂投进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烧。人们跪在火堆前祈祷:“我们已经杀了羊牛,把您当成伯母来接待。我们请来的萨满已穿上法衣,戴上铜面,看到您已经吃饱了。现在我们把您放进火里,祈求您和通红的火一起燃烧,让您的灵魂升上天空,变成永远闪烁的星斗。我们将把您留下的洁白的骨灰镇放在西边的岩石底下。愿您从此后不再给我们带来灾难,使我们像树木一样茂盛,像松树一样常青,子孙后代都像花朵一样兴旺娇艳,而满山遍野的牲畜像草木一样增长。”

人们把一切祈求都说给了那个少女的阴魂,那阴魂听了倒也十分满意,于是便悄悄地离开了这个村子,走得很远很远的,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人们按照自己提出的办法,把那个少女的骨灰镇在村子西边的岩石底下以后,还怕它再回来作怪,便每天都要派人往那岩石上去添上一两块石头。来往的外村人和从别的地方来的过路人,每当经过这里时,也都学着这里人的做法,在上面添上一两块石头。时间一天天一年年地过去了,人们添上去的石头越来越多,最后竟堆积成了一座小山。有一年,小山上还长出了一棵美丽的松树。当然,那个少女的阴魂再也不出来兴风作浪了。

渐渐地,人们早就把这下面埋着少女骨灰的事忘记了,只把它当成一座小山看,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敖包”。于是,每年的四五月份,村里的人们都要选择吉日进行祭祀“敖包”的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如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祭祀以后,举行骑马,射箭,摔跤等比赛,全村老幼和外村的客人一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地欢乐。这种活动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敖包”会。

(习俗)

鄂温克人的敖包是选择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用石头堆积成一个小山包,在其中心立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或桦树。

这一天,鄂温克人身着整齐的服装,带着肉、奶食品、野果等祭品前往敖包地点。到达目的地后,人们把祭品摆在敖包前面,向敖包祈祷,叩拜,说出自己的心愿与要求。

祈求四季平安,风调雨顺——鄂温克族敖包会

向神灵献祭

鄂温克人认为,敖包是神灵所在之地,你向神灵献祭的供品,叙说的祈祷,神灵都能看见和听见。因此,你若是不做触犯神灵的事情的话,神灵会保佑你和你的家庭一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祭祀敖包活动结束后,人们在敖包前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

鄂温克人的敖包节历史悠久,而且沿袭至今,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祭祀敖包和神灵的仪式依然存在,只是增添了许多娱乐、欢庆及商贸洽谈等新的内容,而且参加人数也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