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嚳:締造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

帝嚳(dì kù),上古五帝之一。帝嚳的曾祖便是黃帝,黃帝去世後,黃帝長子也是帝嚳的祖父——少昊繼位,少昊去世後,帝嚳的堂叔父顓頊(黃帝次子昌意之子)執掌天下,帝嚳在15歲時便開始輔佐叔父顓頊,30歲時,顓頊去世帝嚳繼位成為天下共主。

帝嚳:締造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

帝嚳畫像

帝嚳在位,遷都於亳,這裡遠離洪水,使得人民免於洪水之患。也便於把軍隊迅速投放到前線戰場,徹底解決不安分的共工氏餘部。後來在擊退外敵遊牧民族犬戎之後,並沒有趁機窮追猛打,而是將精力轉向內政,處理民族問題,將部落安危風險降到最低。

在處理內政上,帝嚳探索天象和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使華夏農業出現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帝嚳知人善任:當時有一個叫羿的人,射箭技術天下無雙,帝嚳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負帝嚳深望,當白難反叛時,他一舉將其平定。

帝嚳又發現鹹黑、柞卜擅長音樂和製作樂器,帝嚳就命他們為樂官,終於創作出《九招》之樂和鼙鼓、笭、管、壎、簾等新樂器。

帝嚳的治國方略是:一要博愛於人,二要讓民獲利,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嚳在人民群眾中尤以誠信而著稱。帝嚳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為歷代帝王所推崇。

帝嚳沒有黃帝一樣統一天下,開疆擴土的業績;他勤於內政,甚至在擊退犬戎一族後,放棄進攻,轉而經營內政;期間遷都,讓人們生活不受洪水乾擾;劃分時令,完成農業改革;平息共工餘部矛盾;任人唯賢,使得天下穩定,進入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

人們多數都看得到黃帝開疆擴土的豐功偉績,卻少看到顓頊、帝嚳安撫天下,帶來太平盛世,奠定華夏根基。就像任何一個故事一樣,豐富的矛盾衝突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才能刺激人們的感官。但是現實生活中百姓安居樂業才是最根本的需要,也是最難的任務,因為和平才是最幸福的事。

如果說黃帝是為人們帶來了一片肥沃的土地,那麼顓頊與帝嚳則是利用了這片土地,為人們帶來了豐碩的果實。

帝嚳:締造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

帝嚳(左) 顓頊(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