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切切,意綿綿——襲人和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不同感覺

讀《紅樓夢》不瞭解襲人和黛玉等於沒有讀懂。兩人出身不同,文化程度不一樣,但卻都是賈寶玉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牽動寶玉的情緒波動。襲人是寶玉生活上的保姆和伴侶;黛玉卻是寶玉精神的寄託,感情的追求。

情切切,意綿綿——襲人和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不同感覺

襲人是從小就被父母賣進賈府的丫鬟,由於性格純良,又善於投主人所好,被賈母賜給了賈寶玉。襲人到了寶玉身邊就做了通房大丫頭。襲人很識時務,知道自己的幸福就攥在主人手裡,服侍好寶玉就是自己最大的功勞。寶玉上學,“襲人早已把書筆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把大毛衣服包好,把腳爐手爐準備好交給小廝;寶玉出門,襲人服侍他梳洗穿戴整齊,千叮嚀、萬囑咐地讓他照顧好自己;寶玉在家裡,襲人也總比其她丫頭想的周到,不像晴雯那麼毛手毛腳的……在她的服侍下,寶玉在生活上對她非常依戀。襲人也把寶玉當成了生活上的依靠,不失時機地規勸他走世人認為的正確道路,養成大家都看得慣的習慣。

情切切,意綿綿——襲人和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不同感覺

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講的就是襲人借“贖身之論”,規勸寶玉的事。襲人說家裡人要贖自己出去,如果寶玉答應把她說的那些毛病改了,她就不走了。“情切切”現代漢語解釋為“感情真切”。單說這“切切”兩字,有“急切、急迫”,“哀怨、憂傷”,“懇摯”,“深切”等意思,它還可以作為“再三告誡之詞”。襲人的“情切切”是發自內心的,這種感情會讓寶玉無形中平添一種緊迫感。由於種種原因,賈寶玉確實離不開襲人,但在襲人面前他有一種“壞孩子”的感覺。襲人那種世俗的觀點是寶玉不喜歡的,這是寶玉對襲人感覺美中不足的地方。

情切切,意綿綿——襲人和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不同感覺

在林黛玉這裡完全是一種不同的情景。林黛玉說什麼從不藏著掖著,賈寶玉見了林黛玉就有一種特想照顧她的感覺。雖然賈寶玉見了哪個女孩子都想盡點心,雖然林黛玉的刀子嘴每每嗆得寶玉不知所措。“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講的是寶玉見黛玉剛吃過飯就想睡覺,一是怕她睡出病來;二來是“見了別人就怪膩的”,想跟黛玉說話。黛玉看見寶玉臉上的蹭的胭脂,一面替他擦一面擔心被舅舅知道了。寶玉“總未聽見這些話,只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聞之醉魂酥骨”。為逗黛玉開心,就編了一個“香芋”的“典故”,黛玉擰得寶玉連連求饒:“好妹妹,繞我罷,再不敢了!我因為聞你香,忽然想起這個典故來。”寶玉在黛玉這裡既有層次境界的昇華又可以全身心的放鬆。這種感覺是襲人給不了寶玉的。

情切切,意綿綿——襲人和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不同感覺

在襲人這裡的“情切切”與跟黛玉在一起的“意綿綿”,應該是前八十回賈寶玉生活中的完美未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