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才能養貌

養心才能養貌

張勇

多年前看過一個故事:有個畫家想畫一幅耶穌像。他許以重金,希望找一個莊嚴、聖潔、貌似耶穌的人當模特。經過一番努力,模特兒終於找到,他也得以完成畫作。十年後,這位畫家想再畫一幅魔鬼的畫像,做強烈的善惡對照。他又四處搜尋一個形似魔鬼的人當模特,終於在某監獄找到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囚徒。在作畫過程中,畫家覺得此人有些面熟。與之交談後方知,原來他就是當年那位模特。畫家十分震驚,一個具有聖者之姿的人,卻因生活糜爛、作惡多端而成為魔鬼之相。

老話說“相由心生”,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相貌是由心靈決定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並非一成不變。一個經常生氣的人,必定愁眉糾結;一個開朗樂觀的人,一定喜慶舒展。一個內心充滿邪惡的人,必定陰晦冰冷;一個內心善良的人,必定慈眉善目。

在曼哈頓中城和香港中環A級寫字樓出沒的人,看上去大多身材苗條,保養得宜。女士們個個模特身材,男士也少有大腹便便的。只隔幾個街口,換到紐約時代廣場和香港上環這些普通社區,路上行人和公司職員則差了一個檔次。成功人士一般比較忙碌,這也使得他們胖不起來,因為腦力活動比體力活動還要消耗能量。有著什麼樣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長相。

相由心生,魔由心起,長得好看,是運氣,長得耐看,才是福氣,真正的美,是一顆慈悲的心所散發出來的光。《格言別錄》上說:“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德行淺薄的人,心地刻薄傲慢,見到每個人都有可憎惡的地方、可挑剔的地方、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中鄙視的人、瞧不起的人就很多。相反,“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可見,一個人的“相”,在其他人眼裡究竟是可憎還是可取,不僅僅取決於本“相”。

要有好“相”,必得養心。“相”是外表流露出來的氣質風度,從小到大不斷在改變,只是這種改變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好像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就換了一副面貌了。古人所謂“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乏味”。積德與讀書都是養心的上策。走上這並行的雙軌,不但可以向著至善之途前進,而且在消極方面可以避開一切的罪惡與痛苦。人生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的相貌又何嘗不是“非向善即向惡”?如果每隔五年端詳自己的照片,一定可以看到歲月的痕跡,但是更重要的,卻是看到心靈成長或後退的痕跡。

一位哲人言:“一張平凡的臉會因他的博學機智而變得生動盎然。一張美貌的臉卻會因他的孤陋寡聞而蒼白空洞……是善良還是狠毒,是溫存還是殘忍,是混亂還是恬靜,是奴顏還是尊嚴,所有一切都會寫在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