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公民》通过诋毁来杰出, 还是通过批评来唤醒呢?

《杰出公民》蕴含的内容之多,踮起脚尖都只能触摸一二。

它用冰山的冷意戳刺着每一颗想要解读的头脑,又在我们思虑过后给予善意的拥抱。

作家丹尼尔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没有同意向女王鞠躬。

在他眼里平等才是这个现代世界的主旋律。

他用非常简短的话语“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他写作生涯的终结”做了获奖感言,然后目光平视观众。

错愕的观众们并没有理解丹尼尔演讲的意思,尴尬的黑暗笼罩全场,随后便莫名其妙地站立起来鼓掌致敬。

这颇具讽刺意味的开头,仿佛做了这场电影的庄严生命,它是喜剧但不滑稽,它是幽默但发人深省。

一晃眼五年过去,丹尼尔没有再拿出作品,但世界各国对他的邀约和奖项依旧不断。

《杰出公民》通过诋毁来杰出, 还是通过批评来唤醒呢?

在丹尼尔的创作里,有些人永远离不开那个小镇,而自己却永远回不去。

他从小镇萨拉斯走出来,在欧洲旅居四十年,用写作一步步走上了神坛。

他为什么不曾回去?

大约因为对故乡的幻想像是源源不断的宝藏,给予他思维的能量。

而一旦回归,梦想的色彩就会大片地脱落,失去魅力。

可他必须回去,他的回归,是对自己的一种宽恕或者是一种征服。

他回去了,故事又开始展开。

滑稽的出租车司机,将两人抛锚在荒芜人烟的捷径上,“书”为他们燃起了篝火;

充满了戏谑的镇长接过了丹尼尔的“书”礼物后,便安排了令人尴尬的消防车游行;

充满了质疑的女青年,疯狂地拥吻了丹尼尔;

莫名出现的有点神经质的故友安东尼奥,还有一直跟随丹尼尔“书”的脚步的前女友艾琳。

这些人物开始对丹尼尔奉若神明,但丹尼尔赤裸的坦诚触动了别人敏感的神经,

思维观念的差别,举止行为的隔阂,慢慢地引发了冲突矛盾,最后亮出了嫉妒的獠牙。

《杰出公民》通过诋毁来杰出, 还是通过批评来唤醒呢?

整部影片,平淡的叙事中,灰色的格调充满了讽刺的张力。

每一处场景的安排,都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从刚回小镇的喜剧,慢慢演变成逃离猎杀的恐惧,丹尼尔的心境一次次被切换着。

当汽车抛锚在捷径上时,他兴奋地燃起篝火聊天;

当初见艾琳时,他们忍不住真情相吻;

当重逢老友安东尼奥后,他摆脱了禁忌去拥抱;

但是,

当他看到干涸的镜湖后,夸赞“没有水的镜湖别有风格”的话里却开始有了担忧;

当吃到安东尼奥做的羔羊头的时候,观众已经嗅到了血淋淋的味道;

当他因为画作评选而被小混混不断挑衅,被镇长公开欺瞒时,他的愤怒爆发了,他也被恐惧笼罩了。

这故土对他来说,陌生到难堪,连自己想要去父母居住的地方看看都被无情拒绝;

那些与之接近的人,要么想要一个政绩傀儡,要么想要慈善帮助,却鲜有能好好听他讲点文化课的。

这种格格不入,或许就是丹尼尔离开故土,并且四十年没有归来的原因吧。

世外桃源一旦踏入,顿时会塌缩成卑微的苍茫。

《杰出公民》通过诋毁来杰出, 还是通过批评来唤醒呢?

果然,丹尼尔还是逃不出噩运,他被带着面具的老友安东尼奥“猎杀”了。

倒下的瞬间,他的眼神里透出了一种解脱和释然的平静。

正如他拒绝慈善后,平静地让助手给父子买好轮椅;

他被袭击后,依旧平静地为持续前来听讲的镇民讲述自己的写作心得;

他要离开时,平静地赞扬酒店前台的文章,给予期望;

他急切地离开,却假装平静地上了安东尼奥邀约他去打猎的车。

可“面具”下的安东尼奥不平静,这个胆怯又疯狂的人,把这个小镇的愚昧和嫉妒安装在枪口上,一次次喷洒向奔跑的丹尼尔。

《杰出公民》通过诋毁来杰出, 还是通过批评来唤醒呢?

当大家都认为丹尼尔终于用一种“倒下”的方式来解脱了的时候,丹尼尔用犀利的眼神带着新书《杰出公民》重新站了起来。这或许才是他与故乡真正的决裂吧,而那些尚有希望的人或许也会用类似于丹尼尔的方式逃离小镇。

有些人终归走不出来,有些人也注定无法回归了。

讽刺、喜剧、仇恨和释然的《杰出公民》是在用批评故土的方式来杰出自我,还是试图以此鲁迅式的笔调来唤醒众人呢?

所谓真相,无非就是自己认为的一种解读,或者让自己安心,或者来迷惑别人。

我们在漆黑的压抑里,隐约感觉到他已留下了星星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