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宝爸宝妈们的咨询:

大夫,孩子晚上睡眠不好,汗多,容易惊醒,四肢偶尔还会出现不自觉的抖动,这是什么情况?是孩子在做噩梦么?


大夫,孩子都一岁多了,牙齿还没长出来,这是什么情况?孩子要是没有牙齿,长大了可怎么办啊?难道天天喝奶喝果汁?喝稀饭?

大夫,孩子胸骨好像有些问题,感觉有点往外凸,骨头也好像和我们的不一样,孩子的肺是不是有问题啊?不会像吹气球那样把肺给吹炸了吧?

大夫,孩子的腿好像是“罗圈腿”,这可怎么办啊?需要做手术么?孩子走路还有一些外八字,有没有关系呢?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恩铭告诉大家,孩子们出现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就是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导致肠道吸收钙、磷减少,从而发生低钙血症。此病多见于小婴儿,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也可以出现神经兴奋和肌肉松弛的症状。由于骨骼改变较为明显,我们也常称之为佝偻病。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

(一)初期:多见于半岁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容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晚上经常摇头晃脑,由于枕部频繁摩擦,可以导致出现“枕秃”的情况。请注意哦,出现枕秃并不是因为孩子“聪明绝顶”了哦!那是因为孩子缺维生素D!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二)活动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初期的那些症状外,骨骼改变最明显,尤其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比如颅骨在六个月以内可以出现乒乓球样改变,也就是颅骨软化。7个月到1岁孩子有可能出现方颅、鸡胸、漏斗胸、手足镯、肋骨外翻(肋膈沟)、脊柱侧弯或后凸的情况。1岁左右的孩子胸廓的改变较典型、双下肢开始负重行走后有可能出现K型腿、X型腿、O型腿的外观改变。乳牙萌出延迟。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三)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孩子,临床症状小时,X线检查正常。可以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严重时需要手术纠型。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如何预防孩子们的维生素D缺乏呢?

孕母在孕期就应该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积极参加室外活动,增加维生素D的储备量。足月儿半个月即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可以一直补充到孩子满两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生后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三个月后改为400IU/D,补充到孩子满两岁。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考虑佝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