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為什麼沒有德雲社?

伱如此疼我

相聲前輩李增瑞曾說過:我有名氣的都在北京,有本事的都在天津。比如馬志明,李伯祥,還有前幾年故去的常三爺常寶霆等人,其相聲藝術絕對不輸在北京的馬季,姜昆等人,北京天津,雖然只隔一二百里,可北京畢竟是皇城啊。



郭德綱一個天津人,為什麼要三次進京?其原因就是北京更容易成名,北京有更多的機會。如果老郭一直窩在天津,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今天的郭德綱,中國相聲也不可能出現二次繁榮。於是在郭德綱、于謙剛火的頭幾年裡等一次,確實在天津開過分社,想必老郭當時也想拿下天津的市場,要知道,郭德綱2006年第一次去天津省親演出,可是連續演了七天,差不多上萬觀眾去聽他的相聲,應該說,天津的父老鄉親是欣賞老郭的,就算把目前的郭德綱放回天津,也算數的著的名家!但問題是,老郭這個德雲社的招牌主要應該坐定在京城,而不是老家天津,當時梗塞和現在人才濟濟的德雲社,根本沒法比。

偶爾去老家省親演出尚可,可如果讓郭德綱在天津小園子裡面演出,老郭肯定做不到,畢竟如今天天在京城的德雲社小圓子他也做不到了。沒有人才,自己又不能天天盯在天津的小圓子裡,再加上天津本身就是曲藝之鄉,各種有本事的相聲藝人也多如牛毛,更重要的是老郭啊受人嫉妒,天津同行根本容不了他,他雖然是天津人,但在天津的勢力,遠遠不如在北京的勢力強大,就算德雲社天津分社能撐住,也擋不住同行天天使壞啊。


醉話娛樂

德雲社在天津開過分社,但很快就關張。至於原因,我想應該有這麼幾個:

第一,天津被譽為相聲窩子,相聲是天津的文化名片。天津的相聲名家實在太多,馬季徒弟王謙祥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有名的相聲演員都在北京,有能耐的都在天津。”外地的相聲演員能在天津站住腳跟實在是不容易。

第二,天津相聲觀眾的水平應該是全國最高的,沒有之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那些泡在茶館裡的觀眾長期受燻,不僅能說出演員要說的下句,甚至可以上臺捧哏。水平不行的演員被轟下臺也是常有的事。

第三,當年開天津分社時,德雲社能叫座的演員也就只有郭德綱和于謙,可他們不可能丟下北京的買賣去天津演出,單靠郭德綱的徒弟撐場面當然難以為繼。西安的情況跟天津類似,但天津的強敵就更多。

如今,德雲社人才濟濟,叫好又叫座的演員是越來越多,但唱主角的依然還是郭於二人,最多再加小嶽嶽和孫越兩人。可郭德綱在北京已經不演小劇場了,就更不可能去天津演。所以德雲社天津分社短期內應該不可能再開張。


蕭陶

早在2009年的時候,郭德綱曾經在天津開過德雲社的分社,地址在八一禮堂那兒。

天津作為“相聲窩子”、“曲藝之鄉”,小劇場、茶館兒遍地都是,要想在那兒分得一杯羹,可想而知,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

據說在當時的天津,當地有名的相聲團隊比如眾友、名流、哈哈笑、九河等,門票才20塊錢一張,而德雲社的票價要比他們貴得多!

而且常去茶館聽相聲的天津人啊,不是行家也是半個行家,沒點功力還真壓不住臺!郭德綱、于謙二人上臺是沒問題,但他倆也沒空常去演出呀!大部分時間都是徒弟些在這兒盯著!

當時徒弟陣容裡面,比較厲害一點的就是何偉和曹金了!據說有一次何雲偉表演時,就有觀眾喝倒彩,何雲偉還差點跟觀眾們吵了起來。

還有一個原因,據說是管理方面也出現了問題,跟合作的劇場方面,賬目對不上來。

由於種種原因吧,天津的德雲分社,開的時間不是太長就關掉了。

後來老郭也就不想再在家鄉開分社了,並笑稱:也要給同行留飯嘛!


相聲姐

冒著被噴的危險回答這個問題,肯定會觸怒不少鋼絲。

北京雖然是相聲的發源地,但是天津歷來是相聲的發祥地。天津的聽眾聽的相聲多,會的段子也多,懂相聲。天津電臺有相聲廣播頻道,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家以相生命名的地方電臺。按現在流行的詞說,天津人笑點比較高,一般人逗不樂他們。走在大街上,或者坐在出租車上,隨便哪個人都能給侃兩段兒。很多鋼絲特別愛說一句,沒有郭德綱,誰認識你是誰?但天津的觀眾能叫上名字的相聲演員成堆成片!

有人說,北京的相聲演員名氣大,天津的演員能耐大。不管這句話是誰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北京的知名演員到天津演出,天津的觀眾可不管你的身份是誰,名氣多大,很有可能讓你下不來臺。姜昆到天津演出時,很多觀眾都認為他不會傳統段子,底下有觀眾就喊讓他來段菜單子,姜昆演了幾段傳統貫口,雖然效果一般,但還是支撐下來了。

平心而論,德雲社的相聲,除了郭德綱、于謙、高峰之外,其他人都很難入得天津觀眾的法眼。在天津觀眾眼裡,德雲社的年輕演員還都太嫩,沒有範兒。08年左右,天津設立了德雲社。但也沒幹長,支撐不下去。除了郭德綱,別人在天津也壓不住場,而郭德綱也不可能每場都在天津演出。

天津的茶館相聲現在也很紅火,我能列出名字來的,至少也能有幾十人,聽眾可選擇的餘地很多。可以說,以現今郭德綱的水平如果親自到天津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他不在,就很難說了。這也是德雲社無法在天津立足的原因。


小智攝影文學

我認為那是因為北京離天津距離比較近,從五環到二環,跟從天津到北京一個時間,所以沒有必要。


lianxiaoqingqing

不是沒有,有過,幹不下去,黃了。好像是2009年,在天津八一禮堂,堅持了不到倆個月。

09年,天津的茶館相聲已經開辦了10年了,當時每天演出的不僅有天津市曲藝團相聲隊,還有全國第一家民營相聲團體:眾友相聲團,還有哈哈笑,九河,名流、青年演員為主的春霖社、北方曲校學員隊等。

德雲社在天津設立分社,老郭又來不了,弄幾個徒弟在這演出,根本吸引不了觀眾,別說徒弟在小劇場演出,老郭首次在津商演時,大概是孔雲龍,使的《雙字意》,一片倒好,觀眾直接往下哄。沒有真本事想在天津吃相聲這碗飯?呵呵。

天津的觀眾都是聽著馬三立、郭榮啟、常寶霆的相聲成長起來的,笑點之高遠不是北京觀眾所能比。為什麼天津相聲演員願意去北京演出,奉承著說叫“好伺候”,其實就是活好使,沾包袱就響。外地相聲演員提起來天津演出就頭皮發麻,你說的段子除了你自己新編的,沒有天津觀眾沒聽的傳統段子,而且以前聽的表演者都比你水平高。你能說樂這幫“老粘子”?

天津之所以被稱為“相聲大本營” ,絕非浪得虛名,既有高水平演員,又有高水平觀眾,高水平的演員提高了觀眾的欣賞品味,懂行的觀眾督促演員你就得長能耐,否則沒人買你帳,也就沒有你的飯了。
天津觀眾聽相聲不是單純為了聽包袱,更看重演員表演的“勁頭兒”。段子可以沒包袱,“勁頭兒”不對立馬上倒好。說白了,坐那給你“擇毛兒”來了。😂“矇事行”在這混不下去。

明白為什麼天津沒有德雲社了吧?


明揚51

德雲社發展至今全國開花,北京以天橋劇場為總部,還有三里屯劇場,廣德樓劇場,三慶元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外地有南京分社,黑龍江分社和吉林分社,再一個就是還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分社,各個分社由德雲社各個演出隊伍輪換演出,基本是座無虛席,題主問的為什麼天津沒有德雲社,個人覺得,首先天津北京離的太近,城際列車一個小時左右車程,看各個分社的距離,南京,黑龍江都是離的比較遠,吉林和黑龍江的距離較近,但是對比天津北京的距離還是顯得遠了一點,再一個天津作為曲藝之鄉,茶館劇社遍地都是,郭老師沒必要再去插一腳,離的這麼近喜歡就去北京也不麻煩,而且之前我去天津跟當地的哥聊天時他跟我說似乎更喜歡本地茶館裡的相聲,以上純是個人猜想,具體為什麼天津沒有德雲社,那只有郭老師自己知道了


楓絡小站

和蘭州沒有“蘭州拉麵”、杭州沒有“杭州小籠包”、天津沒有“天津煎餅果子”的原因差不多。天津是“相聲原產地”,大品牌在原產地反而都不太流行,因為原產地有對這東西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有很多小而美的東西。

有型的例子比如拉麵、茅臺、香檳,無形的例子比如二人轉、相聲


山頭說歷史

唱戲,說相聲在天津不好混。因為觀眾懂行的太多了。第一得有本事,第二性價比還要高,貴了還沒人去。記得有一次在小劇場聽相聲,臺上一個演員說:我請你吃海鮮!另一個說:嘛海鮮!還沒等另一位搭腔呢,臺下一位觀眾拿著小孩腔說:玻璃海苔!弄得轟堂大笑!可臺上演員沒法往下接了。沒點真本事在天津不好混!哏兒都觀眾不白給。


窮鬼的立方

德雲社現在是相聲的代名詞!郭德綱生於天津,學藝也在天津,為什麼沒有在天津開分社呢?

德雲社2009年在天津開過分社!為什麼沒繼續下去?本人有幾個觀點!

第一:天津被稱為曲藝之鄉,相聲的發源地,馬三立大師,就是天津人,他的兒子馬志明被稱為少馬爺,相聲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可以說當年有名的相聲演員全是天津人,在天津說相聲需要有兩把刷子,09年的德雲社主要是在北京發展,除了郭德綱于謙,能拿出手的只有何雲偉李菁和曹雲金!據說喝倒彩的人特別多,市場競爭太激烈,所以沒開下去。


正確和善良你選擇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