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區劃,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

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是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

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素稱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是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分佈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750萬人,旅居香港同胞70萬人,旅居澳門同胞6萬人,臺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落戶泉州。

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38。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泉州名列其中。

著名景點有開元寺、府文廟、清淨寺、天后宮、清源山、草菴、清水巖等。

泉州是閩南文化源頭,周秦開始經濟開發,於260年始置東安縣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歷史。

上古為百越地,《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夏、商兩代,泉州地屬揚州。 西周時,為七閩地。 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屬閩越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