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里,装着整个映秀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的青山中、绿水旁,多了一个执着的身影,这身影走遍了映秀大大小小的山路,抚摸过每一处山脉的肌理,注视过每一条河水的涨落,用9年多的时间,守护着这个美丽山镇的幸福平安。

这个身影,就是映秀镇的国土员——杨辉。

1

“隐患不排除,就睡不了安稳觉”

“眼看着春汛就要来了,河水上涨导致河道压力增大,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杨辉正在认真地做着准备。

震后十年,地质灾害一直是威胁汶川县映秀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隐患,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的五年时间里,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时有发生:

2011年“8·14”汶川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3年“7·10”汶川特大山洪泥石流;

……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基层国土员,杨辉亲历了这些灾害,也对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记忆犹新。为了保护映秀的耕地利益、生态利益、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杨辉始终都在努力着。

杨辉的日常工作↓

在他心里,装着整个映秀

进行隐患排查和土地情况登记,是杨辉作为国土员的工作日常,听起来平淡无奇的几个字,其难度和强度却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如何排查?

主要就靠杨辉的双脚来走。在映秀镇这样的山区,要想将土地情况排查仔细,上山进沟必不可少。

非汛期至少一周安排一次排查,汛期到来的时候,由于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因此从每年的四月底到十月份,杨辉几乎每天都要去山上与河边排查一次。

“无法睡个安稳觉”是杨辉形容自己在巡查中发现地质隐患时的状态,任何隐患都如同长在杨辉心里的刺,不拔除不解决,他就不能安心。一旦发现了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敲开隐患点附近居民的家门,把利害向老百姓说清楚,通知大家尽快转移,并立即向政府进行汇报申请排除隐患。只有当问题解决了,杨辉才能在心里舒一口气。

今年,他和同事在春汛来临前就提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专门制作了“避险明白卡”,在进行隐患排查时如果发现了问题,便及时按照一式三份的规格进行填写,一份发给临近居住的老百姓,一份报送国土局,还有一份留给自己备案。

杨辉说,国土员的职责,就是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装在心里。在他的心里,装着整个映秀。

2

“一刀一鞋走天涯”

一把砍刀,一双胶鞋,这就是杨辉的巡山工作装备;上到老街村,下到黄家院村,这中间近十公里的距离,就是杨辉的排查工作线路,这一段路程,杨辉已经走了近十年。

由于常年巡山视水,杨辉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他笑着说:“草帽我可戴不惯,但是砍刀却是不能少的。”山上植被丰茂,而杨辉由于要翻山越岭,经常会在没有路的荆棘丛中穿行,被各种带刺的植物划伤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随身携带的砍刀就能为他辟出一条路来,方便通行。

山沟里潮湿的地方,往往会有蚂蟥,因此,胶鞋也是杨辉必不可少的工作伙伴,这些年,杨辉到底走了多少山路,穿破了多少双胶鞋,他自己也是记不清了。

对河道进行巡查↓

在他心里,装着整个映秀

杨辉每次出门摸排隐患的路线几乎是不会重复的,可能一走就是一天,水和干粮,必须都得带上。杨辉走的地方,大多都没有路,因为越是不被注意的地方,越是有可能存在着地质隐患,遇到坡陡石滑的路线,要手脚并用才能前行。累了,杨辉就找块平地坐下歇一歇;饿了渴了,带在身上的干粮和水,就派上了用场。

整个映秀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杨辉一名国土员,在排查地震隐患的路途上,他既艰难又孤独,山上行人寥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杨辉身边往往连个能搭把手的人也没有。2015年,杨辉终于有了工作上的“伴儿”,“80后”转业小伙儿周阳开始和他一起跋山涉水。

对于“师父”杨辉,周阳十分的敬佩和尊重:“杨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劲头,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他经验丰富,工作认真,对待群众平易近人,跟着杨老师,我不仅学做事,更是学做人。”

3

“人生有取舍,工作无放弃”

九年多的时间里,杨辉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他错过了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幸福感悟,还错过了膝前尽孝的珍贵岁月。

2009年就开始从事基层地灾防治工作的杨辉,和家人聚少离多。杨辉的妻子在都江堰工作,父母和孩子也都在那里定居,他独自留在映秀坚守着国土事业。

非汛期的时候,若是周末不值班,杨辉会乘车赶到都江堰和家人聚上一聚。他的女儿今年六岁了,每次杨辉回家的时候,女儿都会黏着他讲东讲西,晚上一定要爸爸哄着才睡觉。

杨辉说,女儿常常会在梦里喊着:“爸爸别走!”然而,爸爸必须得走。周末一结束,杨辉就又要返回映秀。

汛期来临的时候,由于天天都在忙,杨辉可能连续几周都无法见到家人。他回忆说,和家人最久的一次分别,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好在,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视频通话成了他和女儿之间最常用的联系方式。看着女儿“叽叽喳喳”地和他讲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讨论着作业里遇到的问题,这个风吹雨淋都不怕的汉子不由得热泪盈眶。

宣传扶贫政策↓

在他心里,装着整个映秀

如今的杨辉更忙了,精准扶贫任务成为他工作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驻村干部,枫香树村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政策宣传、村务管理、问题协调……工作和生活,在杨辉这里分不了家,一旦干了,他就会完全将自己糅进去,十分纯粹。

虽然对家人怀有歉意,但杨辉从没有一丝一毫地松懈过自己工作的劲头。他说:“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一直干下去。这个岗位虽然很平凡,但责任太大,我无法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