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这是InnoTalk记录的第109个故事

有一只灯,很喜欢在热门古装剧里抛头露面,比如《汉武大帝》《芈月传》,还有浓缩了中国电视剧各种魅力杰作的《琅琊榜》。

它还曾让自己深深烙印在演员周冬雨的脑海中,让周冬雨念念不忘。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左右两侧跪地的两盏灯

这只很是调皮的灯,便是满城汉墓中出土的国宝—西汉长信宫灯,堪称满城汉末绝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宫女,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广袖长衫,面目端庄清秀,目光专注。它的头略向前倾斜,神情疲惫而小心翼翼,略显疲惫。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宫女跪坐持灯的形象是汉代宫女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盏灯正是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让今人有机会推想两千多年前汉代宫廷里的阶层状况。

而长信宫灯最让人惊叹和赞美的,是它那现世罕见的工艺。也是因为这样的工艺,在经历了千年时光后,它仍闪耀着高贵优雅的迷人气质。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这只灯表面有一层金,也许会让你想到现在的镀金。但是在千年前连电都没有的古人,又要如何把金镀在其它物体上的呢?

其实他们发明了一种工艺,叫“鎏金”。简单来说就是用加热的方法将金和汞分离,从而使金残留在器物表面的一种古老工艺。

而鎏金的工序,可比镀金复杂得多,价值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首先,需要先将金子砸成薄薄的将近0.9公分的金片,然后把黄金薄片用剪刀剪成细丝,越细就越易融化。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再把加工好的细丝松软地团在一起,放入石墨坩锅中,倒入汞。

汞就是水银,是迄今为止常温下为宜的液态金属,且不能被空气氧化,易流动,沸点为356.9℃。为了使金能够更好地溶于汞,金与汞的用量比最好为1:7。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将温度加热到500-600℃,由于坩锅的密封性很好,汞很难挥发出来,金就会与一部分汞发生反应,形成金汞齐也就是金泥。这一步称为“杀金”,当时在民间称为“金汞齐”。

一般我们补牙所用的材料也是这样的步骤。将银和汞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在一起形成银汞齐,作为牙齿的填充物。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杀金后,用俗称“金棍”的纯铜金属棒来抹金,即把金泥涂上器物。

这一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艺人们手工来完成,因为在抹金的过程中要求抹得均匀、平实、周密,不能留下一点空白。

然后用鬃毛刷轻轻刷抹几遍,最后用清水冲洗出光泽。看到这里也许会让人疑惑,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银白色的,说好的金呢?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因为还没有开金。开金,就是通过高温加热把金泥里面的汞蒸发出来,使黄金固定在铜像表面。

我们知道汞的沸点大概是356℃左右,所以在加热过程当中汞慢慢就会挥发。挥发完以后,就留下金附着在这个器物上,鎏金层从这样慢慢由银白色变成了金黄色。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令人遗憾的是,古时候没有防毒面具,工匠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吸入过多的水银蒸气,一般会引发脑神经的一些损伤致死。

不禁感慨,一件巧夺天工的鎏金器物,背后埋葬的是多少制作者的宝贵生命。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开金过程中,汞在加热后生成氧化汞会在金层中有所残留,所以还需要用铜丝蘸皂角水轻轻擦拭刷洗,再烤,避免造成颜色不匀。

开金完成后的器物,看起来虽然有金的颜色,但却并没有金的光泽和质感,因此还需要压光。

所谓压光,就是用玛瑙制成的牙子,反复将金层压实,从而提升鎏金的附着力。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铜器经过鎏金处理后,表面金碧辉煌,而且经过鎏金后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作用。

这件出土的长信宫灯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经过鎏金处理的铜器,外表都是灿烂夺目,显示出富丽堂皇的金色。整个工艺,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据说,鎏金的薄厚可以体现当时的国力情况,因此能用厚鎏金做东西的,必定是盛世。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清乾隆 掐丝珐琅台座铜鎏金狮

自有鎏金,历朝历代皇帝都无不宠爱的。

鎏金铜器虽然起源于战国时代,不过大规模流行起来,已经是西汉汉武帝时代了。

曾经出土的众多铜鎏金器物中,就很多来自于汉武帝时期,比如1981年在咸阳茂陵出土的“西汉鎏金铜马”。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还有同时出土的“西汉鎏金银竹节熏炉”,这是当时汉武帝赐予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的。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到了盛世大唐,国力鼎盛,鎏金技术空前发展,像这个“鎏金铁芯铜龙”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唐代,鎏金不仅仅使用于铜器表面,很多鎏金都是直接施用于银器上面,造型惊艳,文物价值极高。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唐代鎏金鹦鹉纹银盒

后来到明清,鎏金佛像的制作更是迈向了中国鎏金工艺的巅峰。金光闪闪的铜鎏金佛像是帝王象征,更是达官贵人们竞相追捧的对象。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像这尊释迦牟尼佛鎏金坐像,面目饱满,长目半闭,目光下敛,唇嘴微上翘,略带微笑,袈裟垂下遮掩下身,纹褶生动,转折自如。

因鎏金纯度极高,所以整座佛像让人感觉到宝光夺目,气度恢宏。

鎏金还可以和其他众多工艺结合在一起,如掐丝、珐琅等,更是锦上添花,惊艳无比。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甚至还成为了皇宫里后妃们的专利品,像这样的银鎏金点翠凤冠,可不是一般女子可佩戴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工艺,“凤冠霞帔”根本不值一提。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然而,真正的鎏金工艺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可以说是几乎失传。

因此,鎏金的东西虽然不是全黄金打造,但价值却毫不逊色于全黄金。只要是鎏金,动不动就是国家级宝物。

如今大部分都用电镀金来替代。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电镀金是实现量产及降低生产成本的鎏金替代品,虽然电镀工艺做出来的东西会更光鲜亮丽,但保存性却远不如鎏金工艺。

多少出土的鎏金文物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仍是如当初的样子。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南海一号出土的金腰带其实是鎏金

如果游览故宫,会看到摆放在太和殿、保和殿门口的金属缸,那便清朝打造的鎏金铜缸,每口重2吨,鎏金100两。

即使经历了当年八国联军的大肆抢掠,被刺刀肆意刮取,它们仍闪耀着金灿灿的光泽。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上面的刮痕便是当时留下的

还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被提及的“鎏金铜蚕”,被挖掘出来时也是依旧耀眼夺目。

当年《琅琊榜》只出现过一帧的灯,竟是国宝中华第一灯

这些铜鎏金物品有些历经千年时光,但如今看到,还是惊艳世人。它们任时光打磨,岁月洗礼,依旧锋芒毕露,无坚不摧。

传统工艺的精髓,对于时下社会人人急于求成的现象,有着很深的启发。为了快而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打算,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要知道,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才能成为经典。


· END ·

图片来源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