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入門(十)——近體詩7用韻

第四節 近體詩的用韻

(一)依照《平水韻》。隋音韻學家陸法言編成《切韻》,唐音韻學家孫愐刊正陸法言《切韻》編成《唐韻》。唐宋詩人用韻所根據的韻書就是這兩部書。到了元末,江北平水人(今山西臨汾)劉淵把同用的韻歸併起來,成為106個韻。這106個韻就是後代所謂《平水韻》。由此看來,若說唐宋詩人用韻是依照《平水韻》的,雖然前後時間上說不過去,而在韻部上卻大致符合。現在我們就把這一百零六個韻列出,作大致的瞭解。

平聲(30個)

上平:

一東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魚 七虞 八齊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刪

下平:

一先仙 二蕭 三餚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陽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鹽 十五鹹

上 聲(29個):

一董 二腫 三講 四紙 五尾 六語 七麌 八薺 九蟹 十賄

十一軫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銑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廿一馬 廿二養 廿三梗 廿四迥

廿五有 廿六寢 廿七感 廿八儉 廿九豏

去 聲(30個):

一 送 二 宋 三 絳 四 置 五 未 六 御 七 遇 八 霽

九泰 十 卦 十一隊 十二震 十三問 十四願 十五翰

十六諫 十七霰 十八嘯 十九效 二十號 廿一個 廿二禡

廿三漾 廿四敬 廿五徑 廿六宥 廿七沁 廿八勘 廿九豔

三十陷

入 聲(17個):

一 屋 二 沃 三 覺 四 質 五 物 六 月 七 曷 八 黠

九 屑 十 藥 十一陌 十二錫 十三職 十四緝 十五合

十六葉 十七洽

(二)記住某字屬某韻的方法:一是硬記。二是根據聲旁大致推斷(漢字形聲字佔絕大部分的特點:比如你知道了“今”字在侵部,那麼,凡是從“今”字得聲的字,如“吟、琴、衾”等,也該都在“侵”部。不過這種類推法有時候也會有意外,比如“廬、驢”在“魚”韻,而“盧、爐、瀘、轤”在“虞”韻;“才、財、孩、該”在灰韻而“豺、骸”在佳韻,這些仍舊是要靠硬記的。三是可以讀一些聲律類的書幫助記憶。比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訓蒙駢句》等。

(三)詩韻分類。各韻所包括的字數很不相稱,有些韻寬(字數多),有些韻窄(字數少)。寬韻可以很自由,窄韻就在作詩時受到很大限制(有文才的人有時侯卻故意用窄韻來顯本領)。依寬窄的程度而論,詩韻大致可分為四類,如下:

(1)寬韻:

支 先 陽 庚 尤 東 真

(2)中韻:

元 寒 魚 蕭 侵 冬 灰 齊 歌 麻 豪

(3)窄韻:

微 文 刪 青 蒸 覃

(4)險韻:

江 佳 餚 鹹

(四)近體詩的用韻很嚴,無論絕句、律詩、排律,必須一韻到底(只能押同一個韻)。我們前面見到的近體詩例子,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五)出韻(又稱“落韻”)(有一個韻字與其它韻字不是一個韻部)是近體詩的大忌;寧可避免險韻,決不能讓它出韻。從前的人受這種嚴格的拘束。在科舉考試中,詩出了韻,無論詩意怎樣高超,都算是不及格。現在我們試舉幾個險韻詩的例子:險韻也不能出韻,其他的韻可想而知了。例如:

(1)江韻

格律詩入門(十)——近體詩7用韻

劃線韻字為江韻

(2) 佳韻

格律詩入門(十)——近體詩7用韻

劃線韻字為佳韻

(3) 餚韻

格律詩入門(十)——近體詩7用韻

劃線韻字為餚韻

(4) 鹹韻

格律詩入門(十)——近體詩7用韻

劃線韻字鹹韻

總結:盛唐以前,除了欣、文通韻的情形之外,近體詩絕對不出韻;中唐以後,偶然不免有出韻的情形。總之,宋代以前,近體詩出韻的情況,千首中難見一二首。因此,一首近體詩必須押同一個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