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米票,它是中国粮票第一个里程碑

粮票这东西,年纪稍大点的人都比较熟悉。忆当年,买米买面要粮票,买糕买饼要粮票,上街吃个馒头喝碗粥要粮票,家家户户有粮票,外出旅行还必须带粮票,走到哪粮票就带到那。中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粮票的使用逐步减少,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最终被取消。粮票虽然被取消了,但人们对粮票的情感,就像对那个年代所有事物的特殊情结一样,很深沉。正是因为这种怀旧之情的推动,很多人开始了对粮票的收集,并且这种浪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温。在民间有各种买卖粮票的刊物,网络上也有许多介绍粮票买卖与粮票知识的网站,中国收藏家协会还有专业的分支机构——票证收藏委员会。现在,粮票收藏已经成为民间收藏一个重要门类。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收藏委员会常务主任蔡援朝老师介绍,目前中国从事票证收藏的有几十万人,其中收藏粮票的估计近十万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米票,它是中国粮票第一个里程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八两米票”

关于粮票的定义,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粮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含征购和供应两种性质。广义的粮票,是指与粮食有关的票据,包括古代的征粮票据等。据有关史书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一种用竹片制作的形如令箭的竹签,叫“粮签”。当时,诸侯王公领用生活口粮时,要凭国君发给的这种“粮签”,然后到粮库领取米粟。但这些不是纸制品,显然不能称之为“粮票”。造纸技术发明以后,才出现纸质粮食票证,像清代的“上、下忙”,太平天国的“串票”等,这些才属于广义粮票范畴。广义粮票实际上又具有税票的性质,因为古代征税绝大部分征收的就是粮食。狭义的粮票,是指粮食供应票据。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实际价值的供应粮票,一种是无实际价值的配额粮票。有价值供应粮票的票额与粮食实物是对等的,无价值粮票只是一种供应粮食额度的规定凭证。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收藏的是配额制时期无价值粮票,它实际上是一种只有额度规定的无实际价值的粮食供应票据。与这种无实际价值的粮食供应票据相比,供给制时期发行的粮票才是有实际价值的。比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发行的米票,只要拿出一张八两米票,就不需要再交钱,可领回八两的大米。而在使用配额制时期无价值粮票时,除了要拿出八两大米粮票以外,还必须同时交纳购买八两大米的钱,才能领回八两的大米。

目前,收藏界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中国粮票”是指狭义上的粮票,一种是只带供应功能的有实际价值的粮票,另一种是无实际价值的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配额制便在中国应运而生。为确保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了全国通用粮票,这是新中国第一套无价值配额粮票。这套粮票被票证收藏界称之为“国票”,是闻名遐迩中国粮票的领头羊。伴随着这套粮票的产生和发展,全国上上下下发行了数以万计的各种各样的粮票。最大面额一张有几万斤的,最小面额一张才一钱。使用范围最大的是全国通用粮票,使用范围最小的是村镇粮票。这些都属于无实际价值的配额粮票。

其实在无价值粮票发行以前,中国也发行过不少种类的粮票,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发行了许多有价值供应粮票。这些粮票的发行,对于根据地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以后配额制时期无价值粮票的发行提供了经验。

1934年1月,陈潭秋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被任命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粮食人民委员,即中共第一位粮食部长。“奉命于危难之时”的陈潭秋,上任后,为解决苏区党政机关、革命团体工作人员及红军指战员出差或巡视工作时的定量就餐,着手印制了通用于中央苏区的粮票。于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最早的粮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米票应运而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米票,它是中国粮票第一个里程碑

作者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旧址前留影

这是在那艰苦岁月年代用毛边纸印制的供红军战士和政府工作人员出差使用的米票。它质朴无华的版面设计,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多种形式的防伪印章,体现了苏维埃政府简洁与高效的特征。米票说明的第二条:“持此票可按票面米数到各级政府机构,革命团体及红色饭店等处吃饭。油、盐、柴、菜钱另补”。对米票性质说的很清楚,这张米票可以抵八两大米,换句话说八两大米就是这张米票的实际价值。从米票说明的第三条:“如当地仓库、调剂局、合作社谷子缺乏,可向支库按谷米市价领取票面米数的现款”看,这种米票又带有钱币的性质,可以兑换钱。说明的第四条是使用范围规定,在中央苏区管辖范围都可以使用。从说明的第五条看,使用时间为1934年3月1日至同年8月31日。

1934年也是民国记年23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民国历史档案里有比这更早的发行粮票记录。民国政府从1940年才开始在全国设立粮食管理局,第二年也就是1941年9月1日开始发行粮食库券。截至1944年,粮食库券共发行4次,分稻谷、小麦两种。稻谷券5000多万市石,主要在四川、湖南、福建等11个省发行。小麦券500多万市石,主要在陕西、山西等4省发行。从粮食库券使用性质看,这些粮食库券当属借谷证范畴,也就是广义的征购性质的粮票。除此之外再没有发现其他民国时期的粮票了。民国时期的情况尚且如此,不用说清朝及以前的政府了,都没有史料记载发行过狭义的带供应性质的粮票。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发行的米票,是中国最早由政府发行的粮票,当之无愧为“中国粮票”的祖师爷!

苏维埃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时期,是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尝试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苏维埃政府的伟大实践,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米票的发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不少历史学家是这样评价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共和国摇篮。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米票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它是中国粮票第一个里程碑!

(作者洪荣昌是中国红藏会副主任兼票证部部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