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我觉得上海的早餐,是存在一条鄙视链的,这根链条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块,甚至不同家第间,呈现着全然不同的样貌。

有讲泡饭是上海最正宗的早餐,男主人爬起来第一件事情烧泡饭,好像外国暖男起床煮咖啡一样,然后腐乳、榨菜、咸蛋、都配好,加上隔夜的“大荤大素”,在早上统统“旋掉”,会做人家,又懂生活。

工人新村里的双职工呢,一早一副大饼油条,夹着,踏自行车去单位,在80年代,这个场面不亚于写字楼大堂OL排队买星巴克的样子。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我小时候,一到休息天,就被央去买油条豆浆,到灶片间的“架橱”内取顶“钢盅锅子”,拿一根筷子,攥些“零碎”,跑着跳着去小菜场了!

“钢盅锅子”里装了豆腐浆,一根筷子串了四五根油条,老爷叔看我人小,还帮我算好找零,就这这些买卖,不忘考考我的算术,现在想想也蛮有趣的。

老早,上海滩的油条还是蛮苗条的,至少我记忆里如此,一根油条半两粮票,做多了,要亏本的。

再来细油条煎得透,咬起来也比现在有劲道,放入大饼里做成一副,塞到菜饭里捏成一团,亦是对的样子!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弄堂里的“白相人”和“流氓阿飞”前天夜里出去混,礼拜天基本都“中午敲过”再起来。

吃个Brunch,姆妈一锅冷泡饭烧好了,海碗满满盛上,上头缀零星榨菜、零星咸菜毛豆,零星大头菜,长长一根冷油条碗边一架,就去弄堂里去兜一圈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嗦啰啰”,扒两口泡饭,管管东家闲事,问问西家里短,再惹惹拍香烟牌子的小朋友,最后吊着半根油条,拖着拖鞋,回来吃绿豆汤了。

姆妈问他,吃泡饭的碗呢?

哎呀!看长脚他们下四国大战的时候,落在弄堂口了!

讨了“一顿桑活”!

后来上海动迁热起来,本地人开的油条摊纷纷绝迹,再后来,忽然流行吃台湾的豆浆油条了,24小时营业的那种!在生意场也颇流行了一阵,搞得很多大陆人,都分不清哪个永和是正宗的!

我呢,第一次发觉油条原来可以那么“胖”,原来一根就能饱,原来是蘸蒜蓉味的稠酱的。也有传闻油条那么胖,都是洗衣粉发的,这种阴影,笼罩了好几年。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

有的人喜欢吃咸浆,我父亲就是,我倒是一般,印象里豆浆毕竟是饮料,一股脑放了紫菜、酱油、味精、麻油和开洋,想想也是蛮怪的,你看,所谓的甜党、咸党,家里就有。

后来许多门面店,主推咸豆浆,用很浓的佐料调味,盖了豆浆原来本味的不足,叫你也无话可讲。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我以为豆浆正宗与否,热的,放砂糖,第一口得见分晓了。

还有种吃法,把冷的油条放在滚烫的甜豆浆里泡了,油条的口感不那么僵,亦能助豆浆降温,豆浆沁进油条,油条一下糯了,本身淡淡的咸,加上豆浆里砂糖豆味的结合,换来了一种不同的味型,喜欢早上吃麦片加牛奶的朋友,应当会欢喜的。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说几间上海的豆浆油条店吧…

桃园眷村 近几年蹿起来的,不多说了,及格的出品,中下的服务,高昂的价格,山寨的情怀,资本就是要追捧,你能怎么办?我去年写了篇就餐经历,各位参看。至于东西,不算差,但不正,关键价格高得离谱。

相比,目前的台湾流派的豆浆店,我推荐 将军!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这个牌子目前在上海的连锁不多,徐家汇有,我家附近也有。的确是台湾人做的,服务周到,贴心。

同样做外卖,汤物和干物都有区分开来的不同的包装。东西都很正,用料实在,虽然豆浆并没有我期待的豆味,可是他们家的其他出品也都非常好吃,精炖牛肉汤面,都保持着很稳定和较高的水准,至少,我觉得将军目前的出品,是对得起他的售价的。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前几天早晨,特意去了新客站北广场附近的 王阿姨豆浆油条 拜访,要了豆浆、油条、粢饭糕和一张蛋饼。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豆浆算是很老法的那种口味,虽然离开童年的极致味道尚有一些些差距,可这味道,在目前的上海豆浆界,已经是正的不能再正了。(上海的小囝也可以回忆一下以前幼儿园午睡起来,阿姨给你们喝的豆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油条倒还好,也是肥硕的体型,口感还可以,一根下去8分饱了,最后留了小半根泡豆浆,吃出一股和以前不一样的味道,大概发面的里面,有什么别样讲究吧... 不细究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最后,用桃园眷村来结尾吧

这间店最让我感觉最不好的地方是,他售卖着平民的食物,营造着市井的情怀,却给了一个过高的,越过了百姓底线的价格。

上海的学生,双职工,退休老人,豆浆油条于我们而言,就是一大早匆匆忙忙间的温馨果腹而已,先不谈老早的味道,上海人讲起来,只要干净点,就可以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桃园眷村门口,一对退休老夫妇,看小店很干净,卖着久违了的普通豆浆油条,想这能贵到哪里去呢?

正感雀跃,营业员结账报价,叫两位老人心头一震!

一碗豆浆,一副大饼油条,再贵能贵到哪里?

可是吃上一餐,费上个小一百,对退休工人来讲,杀伤力还是大的。

真的!也不是花不起这一百块,可毕竟只是一副大饼和油条啊!

对此,桃园眷村大概有万般委屈,地段贵,成本贵、人工贵。

市面上也不是没有便宜的豆浆油条,都非本地经营者,用油、用料,个中有太多不敢想的黑幕。

而为了吃到卫生简单,普通平民的老味道,这个时代,我们竟要付出如此高的情怀溢价!

...所以... 情怀到底值几个钱?

于年轻人、广告狗而言,大概是朋友圈里的嬉笑谈资。

那么于上文中那对退休老夫妇来讲呢?是什么?

什么也不是!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上海人的豆浆油条-儿时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