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原来这样教,从保母虐童事件省思:是谁让孩子哭泣?

德国幼儿园原来这样教,从保母虐童事件省思:是谁让孩子哭泣?

每每看到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就好虐心。教养绝对是门技术活,会认为幼教工作就是陪孩子玩玩,不需专业且入行门槛低的人,很容易就变成失控的大人。

不管愿不愿意,总是很难避免脸书上流窜的负面新闻,有的新闻我光是读文字内容就太虐心,完全没有胆量点进影片内容去看那冲击的画面,而每每看到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我都会想,这些失控暴走的大人,就算撇除肢体暴力的失格举动不谈,孩子在这样充满高压情绪的环境下生活,也未免太折磨。

在德国幼儿园工作过后,我发现除了教育信念本质上的差异,另外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比例上德国的幼教师的确有较成熟的情绪控管能力,他们不仅高度包容孩子的不同学习步调,在处理孩子行为问题也相当有技巧。

这几天班上两岁的贝拉(化名)只要一到早餐或午餐时间,当我们把水杯递给她时,她就会开始大哭说不要喝水,然后生气地把水杯推开,有几次不小心还打翻了水杯。昨天午餐时,我照例把水杯递给每个孩子,贝拉又开始抽泣了起来说她不想喝水,又把面前的水杯推回来给我,我跟她说你不想喝水没关系,但请把水杯留在桌子上,等一下你也许想喝时就用得到。她看着我,还是重复的嗫嚅着不要喝水不要喝水,我低下身,再次跟她确认贝拉,妳可以不喝水,但请把水杯留在桌上。

教养绝对是门技术活

不强迫进食饮水,但是坚持把食物,水杯留在桌上的原因,是因为 理解在这年纪的孩子情绪来来去去 ,很多时候孩子的NO其实只是一时的,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只要不牴触大原则,大人不必花费大多心力跟孩子的情绪玩角力赛,非得争个输赢 。幼儿园里的用餐时间,我们会多少放些食物在孩子餐盘上,但是拥有最后的决定权的还是孩子,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方式往往长期下来更能培养出孩子均衡进食的习惯。在早餐时间进行了二十分钟后,贝拉自己倒了满满一杯水喝光,她压根忘了自己之前有多麽抗拒喝水这件事,我跟德国幼教师米拉两人相视而笑,一句话都没有说。

到了下午的点心时间,孩子们首次尝试卖相有点触目惊心的血橙(blood orange),两岁半的班奈一看就说他不要吃,我一样告诉他不喜欢可以不要吃,不过血橙非常好吃,比柳橙还甜上许多。同桌的有几个孩子不挑嘴拿了就吃,过了五分钟后,也许看着别人吃也嘴馋了,班奈竟然对我说一点点。。。我转头问他你想吃一点点吗?他说对,但只要一点点就好,我说没问题,就真的只扳了一小瓣给他试味道,然后他对我说很好吃,连吃了好几块。

教养绝对是门技术活,会认为幼教工作就是陪孩子玩玩,不需专业且入行门槛低的人,我想他/她对这行业有着不小的误解 。如果老师不懂得方法,不持续求知,找不到与孩子内心世界的连节,他绝对会觉得这工作苦不堪言,然后一上班就在等下班时间。反之,只要老师能正确理解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懂得管教必须得适时收放,他们会快乐的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因为每天都会得到孩子满满的爱和拥抱。

我们不需要当超人

德国的小孩没有比较好教,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固然有千百种样貌和个性,但也同样的调皮好奇和拥有爱挑战的天性。我也必须说, 德国幼教师的稳定情绪,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校方强大的支援机制 。我们不需要当超人是我在幼儿园工作初期,资深德国同事告诉我的一句话。我们幼儿园的师生比例是一比四,同时间还有两位实习生,一旦有同事临时请病假忙不过来时,分校会立刻调派人力前来支援,若分校当天没有人力上的调度余裕,也会通知配合的临时雇员 (Aushelfe) 上工, 为的就是怕老师压力过大 。

德国多数的幼教师都知道一个网站,这里面有几乎各大幼儿园的在职/已离职的员工对其工作环境,薪水,工作气氛,未来工作展望等等进行评价。所以整体评价差的幼儿园很难找得到好老师,老师的流动率也会很大。在我看来, 老师的素质绝对是一个幼儿园经营成败的关键,其他的校内设备资源反而是其次 ,因此若一家幼儿园里不愿意对人力花下成本,长期的要求老师一再承载不合理的工作量,自然留不住专业的优质老师,而最后留在幼儿园的老师,就可能因为专业能力不足又长时间在高压环境工作而暴躁易怒。

我认为,一个失控的大人,若再加上一个冷眼旁观的同事,那么这家幼儿园有明显的管理疏失,亦难辞其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