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

卡哇伊有個洞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共入洞房。

中國人的崇拜或者是信仰無非就是三個字: 天,地,人。《禮記·禮運》稱:“夫禮,必本於天,餚於地,列於鬼神”。《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最高神職“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史記·禮書》也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中國人的信仰。並非是嘴巴說說而已,而且還要落實到行動上。這就是延續了幾千年,現在仍然盛行的“祭祀”活動。“清明節”因此還被當做“祭祀”日的公眾假日。

作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統治中國兩千年,儒教的祭祀對象為天神、人鬼和地祇。儒教百神,組成像人間官僚系統那樣的等級體系。每個神的品級、爵位,一般說來,是由儒者規定的,並載入國家祀典。

平常日子裡,它們依照規定,享受一方祭祀,如同諸侯的有封地和食邑;大祭時,則依品級配享、從祀於天壇之上。不入祀典的,被稱為“淫祀”。“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現在也仍然有“國家公祭”這樣的活動。

民間更是如此。每逢清明或者“七月半”(鬼節),不光是墓地,而且城市大街小巷早上起來一看,隨處可見一堆堆“紙錢”燃燒後留下的黑色灰燼,在水泥鋪就的人行道旁格外引人注目。

如果到了墓地,祭祀活動或者祭祀後留下的“貢品”更是蔚為壯觀。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有房子,有電腦,還有手機,等等現代文明的標誌。不過都是紙糊的罷了。

事死如事生,這是儒家的教誨,也是中國人信仰的一個重要支持。 春節“團圓飯”的飯桌上總是有老人為逝去親人擺放的碗筷。而大年初一必須祭拜祖宗也是一節“必修課”。

天,地,人“三靈”的崇拜現在似乎只剩下對“人”,對祖先的崇拜了。過去是準備下豐厚的祭品,現在也就剩下幾刀“紙錢”而已不過“過年”時為“祭祖”備下的好酒好菜倒是都招待了自家人。

中國人信仰什麼?信仰自己的祖宗,注重自己的家庭。光宗耀祖,衣錦還鄉這類的成語恐怕只有漢語裡才有。而每到“清明節”時,全世界又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忙著與自己逝去的親人在溝通。


閒看秋風999

希望每個人都有信仰

把自己的生活搞好

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關於信仰這個問題確實很值得討論,一個人要有信仰,信仰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比較信仰知識。信仰不能空不能太大,離個人也要近。就說三句話:



一,信仰是內心的那份認可。討論國人的信仰太大了,也研究太深了是我這個老百姓所不能權衡。所以對我自己來說就是內心的認可。

二,信仰需要從文化知識中汲取,不能空談口號,更不能把信仰感覺到的口頭上,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從知識的海洋中尋找自己的需求。

三,信仰需要從行為習慣和價值追求中培養。我們熱愛自己的國家。我們也要為了生活尋找自我的追求信仰,跟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



做個有信仰的平凡人

熱愛自我的生活

我的信仰就是踏實的過好日子,照顧好家人!


鐵騎羅山

中國人信仰自己的祖先,這是中國人之核心信仰。

皇帝死後要把牌位放在宗廟裡供後代供奉,諸侯士大夫也是如此: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天子供奉往上的七代祖先,諸侯供奉五代,大夫供奉三代,一般的士供奉一代。

外國人信仰某些神:

  1. 印度教信仰三大神: 梵天、毗溼努和溼婆
  2. 伊斯蘭教信仰安拉和其使者穆罕默德
  3. 基督教信仰聖父耶和聖子耶穌

中國人也信神,例如社稷神,就是土地神和穀神,皇帝經常會去祭祀,可是這不是普羅大眾的活動。

中國人也信雨神,遇到乾旱的日子,老百姓也會求雨,可是人們不認為雨神會降下懲罰,求雨僅僅是一種獲取神仙幫助的行為。

財神也是一樣,沒人擔心財神懲罰自己,人們只是想發財時才偶爾敬敬財神,可是絕不畏懼財神。

所以中國人與神的關係是鬆散的,我們對神鬼的態度是敬之,而不是信仰之。

可是對於自己的祖宗祖先,中國人會:

1.經常懷念自己的祖先

2.經常反省自己是否對父母盡孝道

3.希望自己像某位偉大而著名的祖先

4.經常認為祖先的靈魂纏繞在小孩子身上導致他生病

5.每年都會去宗族祠堂或者墓地祭祀,祈求祖先保佑孩子。

6.中國人認為代代相傳是最重要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7.中國人是最尊重歷史的國家,歷史就是祖先的事蹟。

中國人雖然沒把祖先當成無所不能的神,可是對祖先的尊敬和敬畏已經到了血液裡。

補充: 尋秦記大結局秦王嬴政想要殺項少龍滅口,可是項少龍逃到嬴政母親趙雅的衣冠冢那裡,所以即使當時嬴政不顧一切,也不敢炸掉母親的衣冠冢,項少龍從此逃脫。


紫叔

我的信仰是:人民幣。這有什麼問題嗎?


信仰的根本是:你得先活著,一個“死人”就沒有信仰了;但是現在一個可以活著-活得好一點的人,成本需要多少?我們來算一算吧。


北京為例,工資一般在一萬元以內你怎麼活?房貸每個月幾千元,生活費、交通費、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教育費、比如幼兒園費用,醫療費,若無醫療保險更難,比如父母是老家的,必要的家庭消費,換季的衣服等,對吧,所以,請問:現在在北京工作的有多少能拿到一萬以上的?


全國各地都是一樣的,各地的困境都大致相同,生活壓力巨大,比如創業失敗的多,如果一個人創業失敗,將讓整個家庭處於絕境。



其實,信仰這個東西,是有錢人的“消費品”,是普通百姓的“奢侈品”,信仰這個東西也是一種“寄託”,更是一種“迴避”:


很多人說,你看佛教和其它宗教,這種信仰是一種精神寄託,外部的現實壓力越大,這種精神寄託就越需要,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呀,各種費用還是需要人民幣,這就是現實。



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信仰和追求的就是‘人民幣’:前二天我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人笑貧不笑娼?”還是現實太難,支撐不起我們的“信仰”。


我曾聽到一個“碰瓷”的老人心理話:這麼大歲數誰想呀,沒辦法呀,不碰乍活呀……不碰乍活呀……



我們年少時,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有信仰,我小時候希望自己當一名警察,除惡揚善,現在我只想當一名“小生意人”:賺點錢,供養家。信仰這東西,還是成為有錢人時再說吧。



但這些實話,還不能這麼公開的說,在各種場合,還得談“情懷”,談夢想,談追求,你當別人嘉賓,上臺就說我這些“大實話”肯定不行了,人家主辦方下次肯定不找你上臺了,你的合夥人也不會讓你這麼說。


所以,有時人說話有兩面:一面留給自己;一面留給社會。






孫洪鶴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在談到中國人的信仰時,往往好多外國人甚至連國人都說,自己沒有信仰。可是有一個外國人,他對中國的瞭解卻比好多國人都深刻得多,前聯合國執行局主席特維叟.萊特,曾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中對著西方觀眾說“中國人並非沒有信仰,只是他們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是宗教人物,所以“落葉歸根”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不給祖先蒙羞‘’“榮歸故里”就是中國人的奮鬥目標。

正是基於這種對故鄉,對祖先的敬仰使得中國人特別能隱忍,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不會抱怨,相反更是充滿了對故鄉的羞愧,成為在逆境中自我鞭策的動力。

西方人信仰宗教,讓人學會‘懺悔與奉獻’;中國人則是對傳承的信仰,所以他們生來就懂得“繼承與奮鬥”。無論你走到哪裡,變換過多少居住地,中國人永遠都有一個“祖籍”的概念,因為那是埋葬著祖先的地方,祖先埋在哪,根就在哪。

所有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的人 不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都只能說是一種極不瞭解中國的表現,中國人不僅有信仰 而且至今已延續數千年 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

至於那些說中國人缺乏宗教信仰的,不是傻,就是別有用心,老祖宗、老天爺就是我們的宗教信仰,只不過沒有把他們都包裝成耶穌那樣具體的神而已。

還有一位哈佛大學教授大衛·查普曼,針對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就曾經做過大量的演講,他說中國人的這項民族特性,對中國屹立千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西方文化中,火是他們信仰的上帝賜予的,但是中國不同,中國人的神話裡,火種來自對大自然的抵抗,鑽木取火更是充滿了堅韌不拔的同大自然進行抵抗的精神。

面對洪水,西方人選擇乘坐諾亞方舟逃跑,中國的大禹卻利用大自然的規律,來分洪洩水,灌溉種植。

太陽神在西方世界象徵著絕對的權力,中國人卻敢於抵抗太陽,賽跑就算了嘛!咋還有人敢把太陽射下來。還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等,中國人從來都不會像大自然屈服,只信自己,充滿著鬥志。

除了這些從小聽著長大的神話故事以外,中國還有:陳勝、吳廣起義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還有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鍥而不捨的精神。所以那些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的。呵呵,沒信仰的民族能存續5000年嗎?


迷彩虎軍事

全國十三億多人,有信仰宗教的,如信道教的,有信佛教的,有信伊斯蘭教的,有信基督教的,有信天主教的,有信原始宗教的,還有信仰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思想文化的,如信儒家、道家、法家文化的,有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其中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發展起來的天人合一信仰,是主宰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生生不息的主流信仰。


信仰是什麼?信仰就是宇宙觀,是對宇宙的總的看法,回答的是“誰創造了宇宙萬物和人類”、“我和‘造物主’的關係是什麼”的基本問題。

中國人的主流信仰,從伏羲一畫開天,畫出天地人三畫卦開始,歷經幾千年而一脈傳承,一直信仰天地人合一或天人合一。儒家認為天地生萬物,道家認為道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人與天地和諧相處,向天地學習,“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見《易·文言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中國古代農業發達,靠的是《二十四節氣》。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上《二十四節氣》的原理就是天人合一,把天時、地宜和人事完全結合起來,這是對天人合一宇宙觀的最好應用。換句話說,中國古代的農業是靠天人合一的信仰來管理的。教育學、中醫學、建築風水學、起名學等,都是建立在天地人合一或天人合一基礎之上的。

毛澤東在1917年寫的作文《心之力》中總結到:

“如神俠義士唯有神州中華,其中庸之尊道重德者如非神俠,則絕無他國可稱之為神俠聖賢。神俠聖賢乃悟農耕生產經濟之始祖,勤勞耕作,取捨有度,好生求德,修身養性,良善處世,信仰天人合一之大道。

同年毛澤東還在詩作《奮鬥》中寫到:“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在信仰天地人中追求人生的崇高價值和最大快樂。

2014年5月15日,習主席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週年紀念活動上講話時指出:

“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國人的主流信仰說到底就是認識自然、遵循自然、利用自然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宇宙觀。

國內外“中國人沒有信仰”的論調,是對中國文化的無知和褻瀆,是對中國人的新的歧視。

季羨林老先生說:“我曾經說過,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過去我們對最寶貴的天人合一宇宙觀,常常是“百姓日用之而不知”,現在和將來,我們應當系統認識它,堅守好天人合一的信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道人家

我們信仰共產主義!

好吧,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中國人的信仰或說宗教信仰,在國際上被稱為Chinese religion 意思是中國宗教,並不專指某一宗教,甚至是本土的道教。

就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宗教信仰可能不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孔子說 子不語怪力亂神,人們敬畏先祖和相信無神論,可能本質上並不矛盾。

再說說中國宗教的複雜性,先秦時期,無論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還是後來立教的道家,都沒有教導人們去崇拜鬼神,而是以自己的觀念去解釋世界、解釋國家和社會,就這麼一個環境下人們學著如何去把握當下,而很少去考慮生前死後的事情。再往後到了漢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說帶了那麼一點神秘學色彩,但目的還是為了鞏固封建階級的統治,也不算是為了勸導人們歸信宗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的興盛和儒學的沒落,包括戰亂使得人們內心更趨向於平靜安詳的精神慰藉,這時漢傳佛教很好地滿足了當時人們的需要。而且,在當時佛教的漢化也逐漸成熟,佛教也漸漸地適應了當地人們的習俗,包括之後武則天推崇佛教,這個外來的宗教從一次又一次地成為普羅大眾的精神支柱。

但無論戰亂也好,和平也好,都不能說中國是宗教國家,因為中國不是宗教認同也不是民族認同而是文化認同才得以存在這麼久的。

宋明理學將三教合一,把萬物存在解釋為氣,將萬物起源解釋為天理,其詳細的我就不做太多解釋,到這裡中國宗教才有了現在的樣子,就是連同佛道儒三家的聖人一起供奉,所以在一些廟裡面即能看到十八羅漢,又能看到三清聖賢。

歷朝歷代,沒有一個宗教能夠統一人們的精神生活,這也為建國後普及科學和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奠定基礎。

所以就信仰而言,我們當今大體的信仰都是唯物主義的,就算不信共產主義,也不會信神,宗教人士還是佔少數,這並不代表我們絕大多數是沒有信仰沒有精神生活的,我們提倡信仰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都有自己的信仰。


鐘樓迴響

想要知道中國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首先要知道,信仰是什麼。

辭典上的解釋是:信仰,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或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宗教,嚴格講,中國沒有普適的宗教,諸如佛教道教什麼的,絕不能稱為中國人的信仰。

對某人和某物的信仰,那個時代過去了。


所以,中國人如果有信仰的話,只能是對某種思想的信仰。

很多人說是儒家思想,這有道理,最明顯的一點,中國人對於祖先的崇敬,對於家族血緣的認同,對於葉落歸根的重視,肯定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但你說儒學是中國人的信仰?這好像也不太對,不說別的,儒學的三從四德,包括孔子講的克己復禮(他要復的是周禮),那肯定不能叫做中國人的信仰。

一百多年前德國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卡爾的思想算我們的信仰嗎?這個大家心中都有數。

那近代的自由民主科學的思想算我們的信仰嗎?恐怕也不算,因為這並不是許多人的行事準則。

有人開玩笑說,那估計金錢是現在中國人的信仰了。我們這樣講吧,如果有人當街喊出來:我就是愛財如命!這個人肯定會遭到大家的鄙夷甚至吐唾沫,那這能算作是信仰的表現嗎?

那中國人豈不是沒有信仰了?一個沒有信仰沒有行事準則的民族,肯定是個混亂不堪的民族,但中國分明又是世界上最安定和諧的國家之一。


想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大家不妨問問,自己平常做事情,遵循的準則是什麼?

有人說是法律,有人說是道德,有的人一拍大腿說良心!中國人信良心。

的確,良心,這是個最樸素的回答,也的確是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可是什麼叫良心?你的良心和我的良心一樣嗎?同樣一件事情,我這樣做是憑良心,你那樣做也是憑良心,誰的良心錯了?

其實誰也沒錯,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中國人的信仰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問題翻譯一下就是:中國從古至今都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行事準則是什麼?你會突然發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如果一個民族一直都遵循一種行事準則的話,那麼這個民族肯定早已被歷史所淘汰。


快樂五十說:時代在變化,社會也在變化,十年前大多數人還認為鐵飯碗是最香的飯碗,十年後創業的浪潮已經一波又一波興起。現在的中國人,既遵循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也認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既追求把權力關進籠子裡,也追求個人的財富自由。而在此之上,你說良心也好天理也罷,其實都很難定義準確這如此多元的思想和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多元並未造成社會的混亂,而是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繁榮發展。對於個人而言,不斷地打破自己的舊認知去認同新的思想,是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卻是最快的成長方式,對於國家和社會,同樣如此。就像是這個問題,比獲得一個唯一確定的答案更重要的,其實是獲得一種認知和思考。



快樂五十大學

對於信仰的解釋,東西方有不同觀點。

英文大百科全書的解釋是:“依宗教之不同,信仰是指相信一個神或者多個神或者一種宗教的教義教導。

我們中國自己的《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信,誠也,從人言。仰,舉也,從人,從印

可以說,西方人對信仰的理解,是從宗教的角度出發的,強調神的崇拜。

而我們中國人對信仰的理解,是從精神的角度出發的,強調心靈上的認同乃至行為上的追隨。


我理解的信仰,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確信,也就是善惡是非的標準認同;

第二是行為上的準則,也就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第三是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也就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據此觀之,中國人有沒有善惡是非對錯標準?當然有。

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掛在嘴邊的“做人要講良心”。

什麼是“良心”?這個“良心”就是思想上的確信和行為上的準則。而儒家所言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追求。

所以說,信仰並不是什麼很高大上的東西,一點都不復雜。說白了,就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我們活著追求的是什麼。如此而已。

中國人從來不講“唯一真神崇拜”,而是尊崇所有道德高尚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宗教勢力一家獨大並長時間凌駕皇權之上的事情。


中國的道教,尊崇的是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是“一氣化三清”的象徵,指得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開篇第一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講“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中國的宗教勸人積德行善,強調的都是“從道修身”,修身以自救,而不是靠神仙來挽救。

中國的佛教,主張“人人皆可成佛。”中國寺院供奉的佛像,也都是佛法的化身,三世佛(縱三世、橫三世)分別代表時間和空間,四大菩薩分別代表慈悲、智慧、願力和實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講究得仍是人之本身的自修自救。

因此,中國人的信仰雖然深受宗教影響,但與宗教並沒有直接關係。在“良心”之下,中國人的信仰從來都沒有含糊過,這是自古以來無數先賢聖哲,通過各種渠道傳遞教授給我們的善惡標準、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


所以看起來,中國人什麼都信。實際上,中國人是有智慧的,擇其善者而從之。

我們的歷史文明足夠源遠流長,足夠去驗證一切理論,我們更相信大浪淘沙烈火鍊金之後留下來的東西,不管是誰說的,只要歷史證明是對的,我們就依從之,而不會一味盲從、頂禮膜拜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神仙。

歷來中國讀書人的信仰,更加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

總體上說,中國讀書人的信仰,以儒家為主,結合了釋道兩家的精華,儒家為入世之道,後兩者是出世之道。

要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要入世,以儒家教義為思想、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而面對功名利祿貨色錢物,又講究出世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留無意、雲淡風輕。

在中國的歷史上,信仰的力量和光輝,隨處可見。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是什麼樣的義無反顧?

西漢霍去病: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西漢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什麼樣的沖天豪情?

蜀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唐代韓愈: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

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明代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什麼樣的家國情懷?

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北宋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末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代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晚清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這是什麼樣的氣魄擔當?


如果這些還不算是信仰,那什麼還是信仰呢?

不二太極

遇到災禍或者驚奇,中國人會脫口而出叫‘‘我的天啊’’。而西方人則會說‘‘Oh,My GOD!’’

這簡單的日常用語,實際上就表達出兩種信仰,西方是信仰上帝,中國是信仰‘‘天’’。

關於‘‘天’’的地位,條友們提供了很多典籍出處,我不再舉例,只談談個人的認識。

天,在民間成為‘‘老天爺’’,沒有具體形象、也沒有‘‘神蹟’’,順利的時候,人們就會‘‘謝謝老天爺’’,處於逆境的時候,又會說‘‘該死的老天爺’’。既尊敬又可褻瀆,正表明中國文化中既有宗教因素,又不是宗教,或者可以說是‘‘宗教性’’。



對於天,人們可以求它保佑,如常聽到人說‘‘老天保佑’’,但這種‘‘祈禱’’卻沒有儀式,不需要祭品,也不需要跪拜,更多地可以理解為心理安慰、心理暗示,事情辦成後,也沒有‘’還願‘’,甚至可以不說‘‘謝謝老天爺’’。這種看重又看淡的態度,表明對‘‘天’’的信仰還沒有成一個系統,比如宗教的創世、輪迴等邏輯。


可見,‘‘天’’在中國文化中浸潤很深,已經成了一種日常,在不自覺中會表露出來。

但在儒家文化中,‘‘天’’的地位卻很高,比神靈還高。孔子常以‘‘天’’來鼓勵自己度過困境,以‘‘天’’來發發牢騷說自己‘‘生不逢時’’。

到了宋明理學,試圖以‘‘天性’’、‘‘天命’’、‘‘天理’’來重構儒學的邏輯,把人性分為‘‘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以回覆‘‘天地之性’’為修身的目標。二程進一步地提出‘‘天理’’,存天理、滅人慾,成為之後儒學的修身主流。



‘‘天’’,作為中國的信仰,還是很有味道的,大家可以觀察日常生活,其實不少都與天有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