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嶼,面積47.34萬平方公里,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島上熱帶植被茂密,環境純淨。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中國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望。蘇門答臘島有約3700萬人,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在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黃金島”之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屢屢從蘇門答臘海岸經過。當年,明成祖令鄭和贈送給亞齊國王一座大鐘,現仍陳列在亞齊博物館裡。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隨後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死,王子蘇幹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夠替國王報仇,保衛蘇門答臘國,願意嫁為妻子。有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老漁翁為老國王。永樂七年(1410年)老漁翁國王來京師朝貢,永樂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蘇門答臘國。這時候,前王子蘇幹拉已經成人,糾眾殺老漁翁國王,然後糾眾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樂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監鄭和擒獲前王子蘇幹拉送京伏法。少漁翁王感恩不盡。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里散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西半部山地縱貫,高峻的巴里散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綿亙1600千米,有90餘座火山,其中最高峰葛林芝山海拔達3800米。山脈以東為沖積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100千米以上。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當中以哈里河最長,可通航480千米。託巴湖面積1140㎞²,是諸多山湖中最大者。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有赤道穿過,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有明顯乾溼兩季)。由於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全島分為北蘇門答臘、佔碑、廖內、西蘇門答臘、南蘇門答臘、邦加-勿裡洞、明古魯和楠榜8省,還有亞齊半自治省。主要城市有棉蘭、巨港和巴東。約有3/5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蘇門答臘東北部棉蘭一帶的人口最為稠密。爪哇島為緩和人口過分擁擠的情況,已往蘇門答臘南部的楠榜省移民。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佔據著印度尼西亞國家領土的1/4。這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物寶庫。島上僅僅哺乳類動物就有176種之多。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爬行類,兩棲類動物。島上的動物包括猩猩、各種猿類、象、貘、虎、兩角聳立的蘇門答臘犀牛、長臂猿、樹鼩、飛狐猴、野豬和靈貓類。島上3座國家公園(勒塞山、葛林芝-塞布拉和南巴里桑山)於2004年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隨著人類在當地雨林中活動的增多,生物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猩猩不到5000只,而根據印尼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統計,在2001年,蘇門答臘犀牛隻有132頭了。蘇門答臘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希望蘇門答臘島這座天然的生物寶庫能夠保持它的原貌。

瀕臨中國南海,擁有3700萬人口的世界第六大島嶼

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屬熱帶雨林帶。除高地外,蘇門答臘氣候炎熱且極為潮溼,植被有蘇門答臘松、南洋松、大王花、香桃木、竹、杜鵑花、蘭花、棕櫚樹、櫟樹、慄樹、烏木、鐵木、樟樹、檀香木及多種可用來製作橡膠的樹種。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的棲息地。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亙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印尼當局的貪汙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