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

用户65825501629

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并不像同盟国那样彼此步调一致高度协同。毕竟当时没有卫星这些东西。开战后,德日两国光是保持联络都非常困难,还得靠潜艇从欧洲跑到亚洲,这样的交流难度,就不要想什么协同了。

而且希特勒在骨子里是看不起日本人的。比如《我的奋斗》第11章中有这样一段:“日本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劣等民族,不过我们却可以利用日本,利用他们的执着的为德国服务。”

实际上不只是希特勒这样看日本人。日本虽然被称为“列强”,但是却并不被欧美国家接纳。

普遍来说,当时欧美国家对日本人都有着严重的歧视倾向。


希特勒骨子里是个歧视除了白种人以外所有人的偏执狂

回到日本为什么不攻打苏联这个问题。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旧日本海军和陆军是有着深刻的矛盾的,这种矛盾的产物就是海军造坦克,陆军造航母。旧日本陆海军关于发展战略上则有一定的区别。

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日本的惨胜收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陆军都把北边的苏俄当作假想敌。而日本海军则把美国当作假想敌。(无独有偶,美国也一直把日本当作假想敌)

于是日本军部就分化为了2派:一派是陆军主导的北进派,主张打倒苏联,与德国会师。一派是海军主导的南进派,主张侵吞南亚西太平洋的欧洲国家殖民地并于美国开战,逼迫美国承认日本在亚洲的特殊利益。这两派都不乏实干家,实际上在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打响之前,日本人就尝试过与德国人共同夹击苏联的行为。

诺门罕战役也是朱可夫元帅第一次在战场上显露身手

也就是诺门罕战役,当时德国部分高层是不太相信日本人敢入侵苏联的。于是昭和男儿就真的入侵苏联了。然而德国人看到日本人打苏联,却不以为然。这就让日本军部的南进派彻底压倒了北进派。所以后来等苏联打德国的时候,日本人就不帮忙了。

诺门罕一战给了日本人相当大的心理阴影,后来无论如何都要在边境驻扎几十万关东军


利刃军事

这事追根溯源,得从九一八事变说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继而逐步开启全面入侵中国的行动,军事力量迅速向中国东北集中,同时威胁到了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安全。作为自建国伊始就时刻担心帝国主义势力吞并自己的苏联自然是高度敏感,其国家战略一直是围绕应对帝国主义势力而制定。更何况此时已是深陷敌对势力包围圈,自然不敢马虎大意,当然也在酝酿应对之策。

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增加了日苏开战的风险。同时也给苏联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且看斯大林这个高明的战略家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是军事力量开道,从九一八事变起到1935年,苏联不停地增兵远东。到1935年底,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总兵力达24万人,装备坦克850辆,飞机500架,潜艇20艘,较1931年时兵力兵器扩大了3—5倍,还有扩大的可能。而同时期的日本由于中国国内抗日力量日渐增强,牵制了日军兵力,因而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还不到8万人,武器装备更是远逊于苏联。即便是对苏开战进行总动员也不会超过50万,而且还要应付在东北活跃在白山黑水间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抗日义勇军。日本军部因此产生了北进与南进分歧,日军在华北频频得手,兵锋直逼北平。日本军方多数人主张南进,迅速解决中国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日本向南发动了全面入侵中国的七七事变。苏联也没有闲着,大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援助中国,又积极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让日本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

东方渐渐稳定后,苏联开始经略西方。先是与英法谋求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成,反而招致英法祸水东引政策出笼。于是谋求与德国媾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正当苏联准备在东南欧大干之时,缺乏战略头脑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坎冲突。苏联人毫不示弱,调集重兵反击,全歼关东军一个精锐师团。

诺门坎战役后期,即1939年9月1日,德军全面入侵波兰。根据苏德协定,苏军应占领波兰东部。于是在诺门坎战役结束第二天即9月17日,部署在苏波边境的60万苏军随即开进波兰与德国一道瓜分了波兰。随后德军向西横扫西欧,苏联则兼并波罗的海三国与东南欧多国的部分领土。西部趋于稳定,苏联又开始准备解决东部问题。

日本自武汉会战后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苏联却主动与日本媾和,且条件十分优厚。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中止对中国的军援、有偿转让中东铁路。同时日本承认外蒙古独立国家的地位,双方于1941年4月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利用军援中国拖住日本,有效确保了远东安全,之后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力推日本南下与美英冲突。

到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激战正酣时,日本在中国长沙与中国军队大战,同时注意力又放在了东面的珍珠港和南面的南太平洋,根本无力也无心再顾及北进与德国夹击苏联的事了。


世纪战争大揭秘

日本倒是想帮啊,或者说,日本倒是很想借着小胡子打到莫斯科的机会在背后偷一波塔,北上苏联捡洋落去,奈何……

鬼子在捣鼓出“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与地缘政治回旋余地越来越少,对外实施战争扩张的诉求不断上升。就下一阶段的扩张方向而言,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一是“苦练内功派”,以战略家石原莞尔为代表,力主日本依托现有的“伪满洲国”基地,

将东北、朝鲜、日本本土联成一片,充分发挥资源地带的优势,打造出一个产业集群,待发展较为充分后同英、美等国争夺太平洋制海权,促成日本成为一个海陆二元型帝国;二是“惩膺暴支派”,可以说是“苦练内功派”的升级版,以昭和参谋和“扩大派”为代表,他们的诉求是现在日本国内矛盾深重,必须立刻打出去,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中国,再转入“苦练内功、意图决战”;三是“北上征苏派”,又称为“北上派”,以捣鼓出“关特演”的东条与板垣征四郎为代表,意图争夺苏联的滨海边疆区乃至后贝加尔地区,至于战略目的十分不明,可能是出于彻底消除苏联对“伪满洲国”军事威胁的考虑;四是“南下讨英美派”,以捣鼓出“北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的富永恭次、佐藤贤了等人,还有后来的开战派为代表,要求一波流攻占南洋资源地带,寄希望于第一波打趴下英美鬼畜之后米国能和鬼子缔结“光荣合约”。几个派别既互相掣肘,又互相关联,勾心斗角的撕逼和合作就这样贯穿了整个30年代的日本大本营。

但是随着1937年的“七七事变”导致“惩膺暴支派”取得了胜利,鬼子的扩张方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中国大陆一带,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大陆巨大的战略纵深与无休止的消耗战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鬼子的军力和财力,高昂的占领费用与从中国的土地上攫取的东西根本不成比例不说,指望着“迅速打垮中国”再“掉头回去跟英美鬼畜决战”的打算落了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里去了,还怎么北上去抢苏联的洋落去?

其结果就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鬼子的“白兵主义”和孱弱的火力在苏军坦克与重炮的威力下被毫无悬念地教做人,北上跟苏联刚正面的打算被兜头一盆凉水;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后鬼子一瞧机会来了,以东条陆相为代表的势力又忙不迭地想北上征苏,结果就是1941年7月的“关特演”计划,该计划的要义是待苏军远东方面军向西线战场调动集结后,集结25个师团大约70万兵力横扫苏联远东地区,一是作为小胡子的策应,二是赶快抢一波滨海地区作为新的战略后方。但是俗话说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鬼子为“关特演”准备的大约70万兵力不假,但是只给50万人提供了堪用的武器与冬季装备,为进攻苏联所准备的弹药、油料、备品也是严重不足。计划之草率与异想天开弄的昭和天皇都极为郁闷,接连质问东条陆相“此为何意”,而东条陆相的回应更加爆炸:“进攻苏联的目的我们还没开始考虑。”

既然进攻苏联的计划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那最后肯定就演不下去了。再加上远东地区的苏军始终没有向西线开始军事运输,初始作战条件始终无法达成,“关特演”自然就只能无果而终了。随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准备亲自下场,对日本的包围圈“ABCD”开始不断收紧,鬼子不得不再度调转枪口南下跟英美抢夺南洋资源地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攻击苏联的问题就更加没人再提了——小胡子的军队在莫斯科城下困苦不堪之时,小鬼子的南进兵团正在印度支那地区自我感觉良好呢。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军武次位面

日俄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战败,日本取得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日本面对土地如此辽阔的沙俄是既鄙视又畏惧,而日本的野心是占领中国东北并殖民那里,日本把中国东北看作是自己的国土,甚至提出满洲是帝国的生命线这样的论调。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政权,这样,日本由与原先对峙的沙俄转变成了布尔什维克的苏联,同时,也由原先腐败的沙俄军队转变成了有着坚定政治信仰,英勇无畏的苏联红军。随着作战对象的改变,日本也必须相应对东北的军事部署做出调整。最显著的部署就是设立关东军,该支军队不仅直属参谋本部直接指挥,而且装备优良,使命特殊,是日本放在中国东北用以进攻苏联的主力。关东军的设立与日本对苏方针有着很直接的关系,1936年8月广田弘毅内阁制定《国策基准》,把苏,美作为主要威胁。由于日本与苏联有着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又与法西斯德国是军事同盟国,故而,日本和苏联,乃至德国都把关东军看作是进攻苏联的军事力量。

1940年6月随着德国对西欧大陆战役的全面胜利使得日本皇道派军人狂躁,焦虑不安,陆海军从上至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快速结束在中国的战争,把军力解脱出来立即发动参与瓜分世界的战争。陆军中的一部分军人认为应该对苏联用兵。但遭到海军和部分统制派陆军军人的反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一年前的“诺门坎事件”,日苏在中苏边境地区交战,日本惨败。通过这场战役使得日本领教了苏联红军的强大战力。原先日本的挑衅就是认为苏军与沙俄军队一样,也可以轻易被日本击败,在战术上轻视苏联红军。所以就贸然发动了军事行动,通过军事行动试图再次探测苏军的实力,但遭到苏军的强力回击,损失极为惨重,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被撤职,列入预备役。日本是个十足的机会主义投机国家,对苏联朱可夫的进攻和毁灭性的打击印象深刻,内心惊惧,恐慌。已经不敢再挑事发动对苏的大规模战争了。但掠夺和瓜分别国领土的野心却并没有收敛,于是就把矛头指向了南洋群岛诸国,尽管那里是英,法,美,荷的势力范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德国击败了这些除美国以外的国家,而日本与德国又是同盟国,况且,南洋群岛诸国又有着日本需要的各种战略资源,同时又可以切断中国的外援,除了美国的军力外,日本认为其他都是小菜一碟。1940年7月在日本的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大本营和政府联合制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的决议,确定了日本在欧洲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势下的对外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针。同时也确立了日本要向南“发展”的军事战略。由于苏联非常明确其主要威胁来自德国,需要稳定其远东边境的所谓安宁,而日本也同时需要与苏联取得暂时的和平,以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好让日本全力南下与美英争夺南洋殖民地,所以,1941年4月,日苏两国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至此,日本可以全力南下了。

1940年9月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正式拉开了与美英争夺太平洋诸岛国的序幕。1941年6月德国突然闪击苏联,并快速进军,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这一重大事件又一次深深刺激了部分陆军军人,他们向大本营提出在中国东北靠近边境的地区举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以作入侵苏联的准备并试探苏联方面的反应。但日军高层仅仅是将此次挑衅限制在演习范围内,以避免事态扩大,因为万一遭到苏军的反击那么日本军队将无法承受。当然,这也是苏联的意愿,因为这时的苏联正在遭到德国军队的闪电袭击,正在节节败退,无法再在远东与日军打一仗。不仅如此,陆军的激烈行为还遭到了海军的激烈反对,为了协调陆海军的行动和积极向南扩张,召开了由日本天皇参加的大本营御前会议,讨论的结果最终决定全力向南发展,对德苏战争则采取观望的态度。

所以,在诺门坎事件后,日本已经基本不敢再染指苏联的远东地区,只能向南扩展。日本尽管是德国的同盟国,但根本上有着自己的侵略利益,不可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法西斯德国火中取栗。在德军发动莫斯科战役的时候,世界正在屏住呼吸盯着苏德两国的决斗!日本也不例外,它也要注视着战局的变化,赌注不能随意下,否则,将血本无归,而这样的教训日本是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的。


emwm2009

之所以出现轴心国各自为政,同盟国同气连枝的战场局面,这与德日两个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是一致的。

德国与日本达成了了军事同盟,但实际上在作战时并没有互相呼应,甚至日本平白无故地给德国招来了美国这个大敌。

德国的战略目标是统一欧洲,打服苏联,对抗英美海洋霸权。但在德国的战略收益中,日本没有分到很多利益。一旦德国与日本共同打击苏联,苏联抵抗不了,宣布投降或者亡国,那么德国得到的将是苏联富庶的欧洲地区,日本得到的是远东。德国得到了粮食,石油,矿产资源,能够支撑德国打一场消耗战。日本得到的只有西伯利亚的冰雪,除了黑龙江流域的外东北一年能有六个月无霜期,其他地方可被利用的程度很低。当时西伯利亚的油气田还没有被勘探出来,日本在东北找了十几年都没发现大油田,这对日本这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来说,简直是不能接受的状况。日本要战争,要资源,占领这些地区,毫无益处。

日本也做过一些努力,毕竟在远东地区,能够动摇日本霸权的势力,只有苏联一家。日本如要独霸远东,苏联绕不过去。于是日本在1935年和1939年分别两次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试探进攻。进攻的规模如果放在中国,也算得一场大会战,但是在苏联的强势回击下,日本付出了大代价,却没能取得预定的战役目标,这让日本对北进策略的决心发生了动摇。此外,日本军部一直有海军和陆军的争执,彼此互不服气,互相拆台。日本的海军,在列强里是能排的上号的,日本也确实花了大代价在海军身上。日本的海军也一直有善战的传统。如果打苏联,海军怎么打?舰炮根本打不了太远。海军不会这么轻易就让陆军唱主角拿走大量军费。如果打南洋就不同了,那必须得靠海军。海军就能分走大量的国家拨款。

结合以上几点,日军大本营权衡利弊,决定不帮德国人火中取栗。因为德国人取得的战果太辉煌了,日本没必要锦上添花,相反,日本觉得很眼红。

在经过一番仔细的盘算后,精明的日本军队,对珍珠港下手了。

希特勒收到情报后,说:愚蠢的日本人。


而知而行

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其实这个问题首先是日本为什么要在1941年秋天去帮助德国北上进攻苏联?有什么好处?

德国的对苏作战同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时一样,事先未给三国同盟的日本任何通告。希特勒对大岛大使说:“对苏战争是德国自己下决心进行的战争,不期待日本的任何援助。”日本和德国之间对战争的指导没有直接协作。

俄军对苏战争遭到挫折以后,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外长才力劝大岛大使,希望日本也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说这是在东亚除去苏联的好机会。

但是在1941年初,美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了几个必须完成的要求,否则就会在当年8月,全部冻结日本海外资产,对日本进行最严格的石油禁运,并且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这些条件最主要的就是日本必须立刻从中国撤军,并且不能索要赔偿和割让领土。否则,美国就立刻对日本进行全面制裁。

而日本拒不撤军。几个月的谈判毫无进展。七月二十六日,罗斯福总统终于采取了决定性行动,下达总统行政命令,对日实施贸易禁运,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两天后,又冻结了日本全部在美资产。

在石油和战争物资储备告罄之前,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对美开战。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北上苏联,因为在40年代,西伯利亚油田还没有发现,西伯利亚大油田是60年代才发现,70年代正式开采的。

那么,日本要想获得石油和资源,就只有一条路,南下与美国开战。在 1941年,日军北上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除非能在2年之内打到高加索去抢石油。而且,还能顺利的把石油运回日本,毕竟在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的1941年8月,日本只有最多维持2年的石油储备了,一旦耗尽,没有补充,就只能举国投降了。


深度军事

帮是不可能帮了,这辈子都被可能帮的!早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两年,日本就大举进攻苏联,双方在诺门坎大打开来。


结局是关东军伤亡惨重铩羽而归,所以日本知道打下苏联很难,便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承认满洲国。东北亚地区暂时还算和平。而德国1941大举进攻苏联的时候势如破竹,一个战役几十万上百万的歼灭苏军,一度打到莫斯科城下,

这时谁都以为德国拿下苏联十拿九稳,这个时候日本北上进攻苏联一点好处也捞不到,但是如果日本不南下,由于英美对日本的封锁,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一年,那个时候西伯利亚还没有石油开发。没有石油日本就全面瘫痪。所以南下夺取印度尼西亚的油田便成了当务之急。首当其中的便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然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谁都想不到苏联最厉害的武器“严寒”提前到让德国功亏一篑,

日本若是去了也是送死,还有可能还被中国军队断了退路,所以日本不去是理智的,南方都是大鱼大肉,犯不着北上吃德国残羹剩饭!


正所谓天理昭昭,人算不如天算,这两个邪恶的国家最终都相继战败了!


自由奔跑

首先在诺门坎战役前日本曾经有过北进的计划,就是以中国东北和远东为跳板,进攻苏联。德国在苏联在东线战场打得如火如荼,希特勒也曾要求日本与德国两面夹击苏联。但是日本最终没有北进,而是选择了南下。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诺门坎战役后,日本意识到与苏联远东集团军交战,胜算很小。虽然在日俄战争中日本胜过,但是苏联的实力已是今非昔比。首先日本无论是在大口径火炮还是装甲力量上,都远输苏军,日本在诺门坎和张鼓峰的试探性攻击都没有占到便宜,还使日军领略到了苏联大炮主义的厉害。所以日军对苏军还是有所忌惮。后来还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再有苏联经过情报验证,日军决策层没有进攻苏联的计划,这就使苏联调动了远东的几个集团军来填补苏德战场的大量人员消耗。



第二,当时日军陆军主力在中国战场,虽然东北有其精锐关东军,但是日本若要进攻苏联,日本陆军就要陷入两线作战,兵力必然会分散。何况又没有绝对胜算。而日本最强大的恰恰是海军,何况进攻苏联后就算成功了,日本得到的是什么?西伯利亚贫瘠的土地和严寒。而东南亚恰恰有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所以,可以想到日本本土资源的贫乏,这就需要东南亚大量的资源去维持战争。


第三,当时东南亚大部分是英法殖民地,当时英法忙于西线战场,无暇东顾,给了日本可乘之机。当时美国已经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并且加入同盟国的意向明显(给予英法大量援助),日本若要南下和美国必有一战,就算日本不对美宣战,时间不长,美国也会对日本宣战,日本想不如先下手为强,占取战争主动权。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试图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这就导致了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可以说日本进攻美国虽然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综上所述,日本军部经过深思熟虑,并不是脑袋发热,决定进攻美国。以取得先机。初期,日军攻势势如破竹,横扫东南亚。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招惹美国这个巨人就注定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纯手打,只是个人分析,希望大家多指点。喜欢军事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带给您喜欢的文章。谢谢支持!


络西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日本还有意大利结成轴心国,并且,德国与日本共同商定进攻前苏联,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前苏联的进攻问题上表示出了兴致乏乏的感觉。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日本人曾经在前苏联手里吃过亏,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能够说到的就是诺门坎战役,这场战斗不仅仅是日本人在伤亡比上比不上前苏联,而且还认清了以前苏联之间巨大的军事差距,这一张更是让日本关东军的精锐的士官,还有士兵共同阵亡在了诺门槛,这个地方使得整个关东军虽然能够维持编制,但是跟以前那一支精锐的关东军比起来。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这一仗,直接把日本的最高领导层吓得胆水都吐出来了,从此以后,闭口不提,再派军队进攻前苏联的事情。

第二,曾经的二战里面的间谍之王佐尔格,在莫斯科保卫战里面曾经发给斯大林一分店报也正是因为这份电报,斯大林选择将驻守在西伯利亚的几十万的大军立刻撤回,保卫莫斯科!并且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所有部队经过阅兵场之后直接开赴战场。

当时昨晚儿给我发的一封电报是什么呢?就是意思就是日本人是暂时不会进攻前苏联,至少来说等德国人把莫斯科战役打完,日本人也没有那心思,或者说没有那样的能力去进攻前苏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原因便在于卫国战争开始的时候是1941年6月份,而在这之后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年份是1941年12月份。等于就是说在战争前一年,日本人就为太平洋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你包括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这一地方需要一大堆注意事项,还得经过特殊的训练,然后军队开拔到东南亚森林还得进行军队的集结以及军备物资的集结,你包括入侵缅甸的时候,日本军队实在是抽不出兵力来了,就把天皇身边的近卫师团直接给调了出来,与此同时,日本人在选择北上和南下这两个战略方针上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南下这一条方针,并且在东北选择修建大型的永备工事来防御前苏联的进攻等于就是说已经暗地里告诉前苏联我不会在进攻你了,再大的战略选择上来说,日本人此时此刻,全心全意的为太平洋战争做准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便在于美国人选择了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此时此刻日本的大型军舰以及在侵华战场上奔驰的日本装甲车都是需要石油,但是偏偏日本占领的所有地方都没有产石油,要想维持战争,要想使战争能够继续打下去就必须得去抢夺石油,但是进攻西伯利亚能够得到什么。无非就是徒增军队伤亡,而且军队与高层已经吓破了胆子,不敢再去打前苏联了。此时此刻的东北并不是进攻前苏联的前进基地,而是用来抵御前苏联进攻的一块儿战略缓冲地带。如今的关东军已经不能够再执行进攻前苏联的任务了,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所以佐尔格发了这样一道电文。


漩涡鸣人yy

二战德军和日本根本不可能汇师,因为日本人的脑子里就没有打世界大战的基因,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人跑去打美国人,结果把狼给招来了。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在太平洋上全部被歼灭,要支援德国简直是痴人说梦。而且日本要进攻苏联,也不可能,因为苏联红军也足够强大,在最基本的步兵方面,红军在战前已经开始逐步用半自动步枪取代栓动步枪、用新的更轻的重机枪取代笨重的马克沁机枪,步兵部队的扩编充实和训练也将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

德军之所以在1941年就决定打苏联,也是因为怕苏联以后打就打不赢了,如果延迟进攻苏联意味着苏联基层部队能获得大批的指挥员,而不会出现在历史上正处于换装基本武器、指挥员缺额明显时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侵略的情况。轻武器换装的完成意味着红军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可以上升一个数量级,压制能力更为强大,德军那点兵力和坦克迟早被苏联虐掉,日本在太平洋已经吃鳖了,还想着支援德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军真的等日本来才进攻苏联,那么很有可能在数个月内战局就会逆转甚至被反推,二战甚至更快就结束了。二战德军进攻苏联本来就是个错误,日本去招惹美国人也是个错误,美苏依然是最强的两国,有技术、有战略纵深、有特出的海空军、苏联坦克集团,它们参战之后,日本和德国就别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