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灯没通过欧盟GDPR规则,台灯也能收集用户数据?

张树煜

价值兄发现,关于小米收集用户隐私的事情,其实早在2014年就已经被曝光了,这次被欧洲相关机构所揭露,其实是小米一直惯用的行为而已。这种习惯性收集用户信息和隐私的行为,应该给予坚决的反对,有关部门应该进行严查和处理。此外,因为欧洲新隐私法规的诞生,小米等品牌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被严厉惩罚。具体理由如下:

1.2014年台湾媒体曝光小米手机自动收集用户隐私,副总裁确认并道歉。2014年8月,中国台湾媒体称,小米手机未经用户同意上传用户数据,这个问题很快被小米官方证实了。公司官方回应称,的确有一个内置于小米手机系统内的“网路简讯”(网络短信)服务,在未经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会自动启动,将使用者的电话号码、IMSI及IMEI码通过明文方式回传到小米服务器上。为此,价值兄了解到,小米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雨果·巴拉在其Google+页面上向MIUI用户与粉丝对此感到的担忧表示了歉意。可以说,小米其实早在4年前,其实就有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

2.欧洲新隐私法规诞生,类似小米等收集用户信息行为将被严惩。价值兄了解到,5月25日,欧洲新隐私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本周五生效。路透社评论称,GDPR将迫使企业更加关注如何处理客户数据,同时也让消费者能很好地控制数据,并且其隐私权也能得到更严格的保护。这个法规一个大的改变就是,对待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将给予严厉惩罚措施。

据媒体报道称,对于违反隐私法的企业,欧盟监管机构将可以获取该企业全年收入的4%作为罚金,或是直接处以2000万欧元(约2348万美元)的罚款。具体罚金数额取决于这两个数字哪个更高,这远超之前几十万欧元的罚金。这就意味着,那些依赖收集用户信息行为,将付出更加惨痛代价,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价值兄认为,这样的法规非常好,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指数将得到提升。


科技公司价值

数据保护法GDPR是什么?

数据保护法是欧盟长达四年讨论定制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

这项法律生效后,不单单小米包括脸书和谷歌他们在欧洲地区都会受到影响,同样还有更多的公司。原因在于“数据保护”。

(个人渣渣翻译:HI@小米!我们能谈谈MIUI这个后台程序吗?这个后台程序监控着蓝牙,启动项,广播地址,程序包,屏幕等活动记录。当然,这些数据都被发送到一个中国服务器上。)

现实和解释怎么样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出。为什么被GDPR拒绝相信心中有数。

不单止这款智能灯,如今的智能家居电器你告诉我哪款不收集数据?

在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结果显示,生产企业、服务商掌握着大量消费者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会被泄露、非法使用盗取。个别企业用此“捞金”或售卖获利。调查2千多万条数据中,52.84%的消费者反馈,在购买了某些产品后,匿名推销类骚扰电话就接踵而至。

更甚一互联网大佬公开说“隐私换便利”,大公司如此何况其他公司呢?

现在再讲互联网好像有点过时了,商家企业说的都是物联网(IOT)。物物联网,听起来能不高大上吗?整个一条基于互联网的网链,让虚拟的互联网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好咧,现在除了以往的PC、路由等可能被收集数据的渠道还多了那么多收集数据的途径。一台台联网智能电子电器都可能是一条数据来源呀。

商家企业似乎都热衷于大数据,数据哪里来?当然来自各处收集的用户数据,利用数据分析什么?当然是分析用户的喜爱偏好过往来做针对用户喜好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改变。

从现在看大数据是不可避免的了,被收集数据认了,但关键是这些数据能否得到保护而不被泄露和非法利用?


阿呵IT数码

这是西方明显对东方尤其是中国崛起所表现的焦虑,如同华为中兴在美国所发生的事情一样,长期以来的白人至上的观念以延续几百年,根深蒂固, 所以才出现的这种不自信的表现

只有祖国强大到它们认同了 就不会有这种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