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戰爭年代,一個國家對待戰俘的態度,顯示了這個國家被戰爭所侵蝕的程度。這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納粹德國,德軍在斯大林格勒之前可謂是縱橫歐洲所向披靡,對待非日耳曼人種的慘無人道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就連平民百姓都這樣對待,可想而知德軍對敵國戰俘的殘忍程度。

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可是偏偏有這麼一名德軍的審訊員——漢斯沙爾夫,他不動刑不打罵,不威逼不利誘,單靠著自己獨有的手段,就能使得數百名蘇聯以及美國的戰俘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到底用了什麼恐怖的手法,能使得這些戰場硬漢紛紛就範?

親善!同情!尊重!

沒錯,這三個本不應該和審訊掛上鉤的詞,偏偏就是漢斯的致勝法寶。

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沒次審訊戰俘的時候,漢斯都身著便裝,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和戰俘進行溝通,他會事先通過情報手段儘可能的獲取這位戰俘的信息,對他做一個大致的“畫像”。這樣在溝通的時候會讓戰俘有一種錯覺——只是三言兩語,這個審訊員確是如此的瞭解自己。

和戰俘漸漸混熟了之後,漢斯還經常陪他們抽菸聊天,散步閒談,甚至還曾經組織過野餐聚會讓這些戰俘互相交流休閒。

就是這一點點的潛移默化,漢斯並沒有直接問他們美蘇兩國的情報,但是在無意的閒談之中,漢斯所獲得的信息已經是有巨大的價值了。

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有一次漢斯在與戰俘的閒聊中,隨口問了一句:你們偶爾會使用白色曳光彈,是不是美國製造紅色曳光彈的原料短缺?

戰俘隨即回答:怎麼可能,白色信號彈是為了告訴戰友彈藥快要用盡了。

這麼重要的軍事情報,漢斯就這麼輕易地獲取了。

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漢斯的友善固然是一種審訊的技巧,但是他手下的戰俘確實比其他的戰俘受到更多的人道關愛,很多美蘇的戰俘,戰後甚至還和漢斯成為了好朋友,都非常感謝他在被俘期間的照顧,可是誰都沒有意識到,在無意之間這些戰俘其實已經透露了大量的信息。

戰後的漢斯,雖然是納粹的高級軍官,可是並沒有受到什麼審判,這都要歸功於戰俘們對漢斯的證詞。甚至在戰後不久,漢斯本人還得到了美國的國籍,成功的移民美利堅,成為了一名裝潢藝術家。

納粹軍官審訊戰俘,在他手裡誰都得開口,換了你你能受得了麼

戰爭年代各為其主,漢斯的工作就是獲取情報,但是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夠估計到對戰俘的人道關懷,可以說是情商非常之高了。而漢斯的所作所為也向世界解釋了一個道理——刑訊逼供並不是審問的最佳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