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调控持续下的变化,开发商为了高收益竟然都在这样干!

控制项目获取成本

控制项目获取成本就是控制风险。其手段包括收并购、旧改,项目获取成本远低于招拍挂。近年来,梅湾文化大苑(远洋)、中航(保利)、江中御墅(万科)、中大青山湖(阳光城)、金燕温泉城(云南城投)、茵梦湖(泰禾)等项目纷纷易主,房地产行业加剧洗牌,品牌开发商获得半路抄底机会。另外,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也有大开发商或有背景的开发商通过旧改低成本获取大量优质土地。

揭秘调控持续下的变化,开发商为了高收益竟然都在这样干!

抱团开发降低风险

抱团取暖是高风险时代的典型特征,联合拿地、联合开发正成为一大趋势。比如南昌国资、力高联合拿下瑶湖新城宅地,上海红星美凯龙、江西坤昊实业、江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控股)联合底价拿下湾里地块。瑶湖新城的凌云府项目由碧桂园、正荣、旭辉三家房企联合开发,新力合园背后有新力、美的、联发、华润、正荣五家开发商背景,绿都新力青云府背后包括绿都、新力、碧桂园、金地、金茂5大开发商,正荣华润玲珑府除了正荣与华润还有新力和联发参股。

揭秘调控持续下的变化,开发商为了高收益竟然都在这样干!

联合开发好处是对外宣传都可算自己的,相当于规模扩大;另外,合作开发有利于降低风险,比如品牌开发商之间合作开发可以优势互补,有的擅长开发,有的擅长营销,有的特长是商业,有的有政府背景和资源,可以实现强项互补;最后,现在土拍市场太激烈,与其互相抬杠不如一起坐轿,避免恶性竞争土地成本过高,也可以此分担政策密集期的风险。

高周转模式极致化

前段时间碧桂园高周转事件吸引了不少关注,在房企百强中这似乎是不二法宝。融资成本高,高周转关系钱的使用效率,可以产生更大的规模和盈利,而且大型开发商标准化体系也支撑快速复制开发的节奏。高周转背景下,拿地3个月就开盘以后或将成为常态。以南昌九湾新城红星天铂为例,4月拿地5月即开始动工,建成临时售楼部,对外宣传推广,效率之快令人咋舌。

揭秘调控持续下的变化,开发商为了高收益竟然都在这样干!

业内知名的还比如万科要求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开盘、第一个月售出八成、产品必须六成是住宅;融创拿地5个月开工,9个月开盘,12个月收回集团资金投入,实现15%的净利率及30%的内部收益率;祥生地产在成熟的根据地拿地后1个月内开工,4个月开盘,首次开盘卖掉70%,8个月现金流回正;新力地产为冲击千亿房企阵营采用“120天启动开发、180天达到预售标准”。

严格控制开发成本

在限价的干预下,虽然不少开发商采用了五花八门的突破手段。但目前来看还是不敢突破天花板太多。住建部发文严格市场监管,而且政策补丁也肯定会不断完善,一旦像联泰天悦引来政府强行干预,开发商虽然不要不要,但也不得不从。因此,楼市正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想赚钱就必须严格控制成本,政府制定游戏规则,潜在的风险必须提前预估。

揭秘调控持续下的变化,开发商为了高收益竟然都在这样干!

因此,以前不限价,开发商为了多卖钱,就往高大尚靠拢以提升项目溢价;如今限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投入的成本自然越少越好。因此,从开发的各个环节开始严控成本、降低配置标准似乎也是不可避免。水泥、钢材等材料价格在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地价也高高在上(本月土拍甚至出现两宗楼面价格逼近限售价格的怪现状),限价政策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增加房屋质量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