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東出赤水鎮,沿遇仙河堤南行一華里東拐一華里,便到了我老家——郭村。這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四方形大村子,素以“九樓十八廟三十二套巷”而名震關中。聽老人們講,老村子四周築有城牆,臨近村子的人要從村中經過,武士必須下馬、文士必須下轎。但從我記事起,僅有一座五間開闊的古戲樓孤零零地聳立在村中間,雙翹簷、磚木結構,很是精緻小巧。戲樓的青磚牆存早已斑斑駁駁,粉牆影壁更是坑坑窪窪。戲樓座南向北,中間過道為村中官道,南通南門口,北接村辦小學(解放前為關公廟)。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很小的時候,每逢過年,這裡都會成為最熱鬧的去處。那時候,戲樓中間的過道上方總會架起幾扇木板,供演出的演員們表演。全村的男女老少以及他們鄰村的親朋好友們都會穿了新衣服從四方湧來,將小小的戲樓圍得水洩不通。臺上的古裝戲演的正凶,臺下戲場兩邊農舍前一字排開的小攤點上此起彼伏的叫賣 聲也毫不含糊,字正腔圓、聲音洪亮,彷彿要和臺上才子佳人的咿咿呀呀叫陣。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紅軍、平川、聖地、我、治安、安紅等幾個小夥伴,列成一排,勾肩搭背地擠在人群中,一邊心不在焉地看戲,一邊搖頭晃腦地胡吹冒聊。圓臉的紅軍因為他爹在生產隊當隊長,有些自命不凡,說起話來喜歡走腔拿調,表情很嚴肅地盯著右前方戲臺翹沿下懸掛的鈴鐺想心思。精瘦的小個子平川邊說邊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看舞臺上的演出,頭上那頂寬鬆的綠軍帽帽簷也跟著一晃一晃地朝下溜,鼻子下的兩道黝黑的鼻涕痕道也隨著他上下晃動的身子有節奏的晃悠,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敦敦實實、大不咧咧的聖地一隻手很隨意地搭在平川肩頭,另一隻手插在腰間,側著身子晃動著一條腿,時不時地插上一句話。方臉黃頭髮的治安上排牙齒緊緊咬著下嘴唇,很冷峻地盯著臺上的紅妝佳人,兩臂張得很開,摟著我和安紅。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治安比我們大點,我們當中也數他最能折騰,他用老式自行車燈做光源表演的皮影戲我們都去捧過場。治安右邊是留著偏分頭的安紅,白淨的臉上老是一副拘不住想笑的神情,這小子比較蔫,和治安是鄰居,也是治安的跟屁蟲。那時候的我們最主要的話題就是吃和玩。在親戚家吃過的一頓好飯能磨上半晌牙,至於坐過一次火車和輪船就更是了不起的奇蹟。

那時的我很清瘦,人膽小,好奇心強,嘴卻非常能說。我最喜歡和人為一件事情發生的細節爭論,可能是爭論的時候怒不可遏氣急敗壞的樣子很搞笑的緣故吧,他們送我的外號為“努克”,牛得跟柬埔寨親王一樣。

每次我去爸爸上班的渭南東風電影院逛回來,別的夥計都會蜂擁到我身邊聽我講新看的打仗和破案的影片。《苦菜花》《紅日》《鋼鐵戰士》《南征北戰》《三進山城》《保密局的槍聲》《神女峰的迷霧》《兩個小八路》《十天》《金鎖江畔》《東港諜影》等等都有我們最歡樂的記憶。他們總是有些迫不及待地問我:後來呢?後來呢?

記得當時我們最關心東西是槍和子彈。都夢想擁有一隻手槍、一隻卡賓槍、一挺機關槍和一大房子整箱整箱裝的子彈。記得那天看戲又扯到這個話題了,頓時就忘了站在臺下的目的。我們象一群互不服氣的烏鴉,嘰嘰呱呱喋喋不休,終於在周圍大人的厲聲呵斥聲中悻悻然閉上烏鴉嘴。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看戲太枯燥,雜技卻最為精彩,我們最喜歡看村子裡耍雜技的一家人表演了,那個矮胖的老太太很是厲害,她平躺在桌子上豎起兩條腿,便有人將一個合圍粗的粗磁水甕橫放到她平放的腳底板上,只見她兩腿一縮,雙腳迅速有節奏地動了起來,水甕圓圓的外壁立即成了快速轉動的車輪,很有韻律的狂奔不已。隨後水甕便開始在老太太腳底板的指揮下做起了各種驚險的動作,側立、倒立、斜轉、凌空、旋轉,拋、接、蹬等一連串動作既乾淨利索又出人意料之外,讓人的心一揪一揪的,嘴裡啊啊啊地叫個不停。

還有那個瘦高的長臉老頭,上臺來站在條桌上一隻手在空中一晃,就憑空握住了一個高腳玻璃杯;再一晃,杯子裡便有多半杯清水;再一晃,另一隻手裡抓來一個雞蛋,順手一捏,清水變成了黃黃的雞蛋水。他可能是抓累了,將手上的雞蛋汁輕輕摔了摔,然後從褲兜掏出一隻鋼筆,將雞蛋水攪拌均勻了,順勢將鋼筆插在水中。他平舉水杯,很仔細的朝著觀眾緩緩晃了半圈,突然一仰脖子,將雞蛋水連同鋼筆一下子灌進口中!“哎呀——”我們個個都鼓圓了眼睛,倒吸一口氣,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他咽得很難受,踉踉蹌蹌,肩膀上的頭顱都快搖成撥榔鼓了。終於喝完了,我們替他鬆了一口氣。可誰能料到,他趁大家還沒有回過神的當口,竟然微笑著緩緩地從另一個褲兜裡掏出了剛才那隻鋼筆!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村子裡人戲唱得好在當地很出名。聽媽媽講,文革的時候,我們村武鬥的各派勢力在唱樣板戲上也互不相讓,三臺《紅燈記》可以在同一個晚上開演,弄得村裡雞飛狗跳。有一臺紅燈記中演李鐵梅的村姑因沒綁緊褲帶,剛好在唱“聽奶奶,講革命”的關鍵時刻掉了褲子,成為傳了很久的一個笑柄。想起這檔子事,如今早已鬍子拉茬的老夥計們總會笑得忘了年齡。但遺憾得是,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戲臺就被拆掉,我們這些緊挨戲樓的住戶家中至今只留下些磚石、木雕作為飯後閒餘的談資罷了。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作為郭村長大的年輕後生,除了文縐縐的紅軍前些年退伍後從通信員幹成了鎮領導外,其餘大都做了農民。在外面見過世面的聖地現在家裡開了一個獸藥加工工廠,當了廠長;平川擁有龐大的果園,當了園長;治安靠能做飯的手藝在城裡賣了幾年飯,現在歸鄉,與安紅一樣務農,當了地長。我在外面供職,主要從事金融工作,於是成了“行長”。應驗了一句老話:雖然分工不同,終究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依舊是“溝渠子尿尿——感情深”啊!

每年農副產品上市的時節,我們家總能吃到眾兄弟的勞動成果。初夏的草莓,秋天的酥梨,還有新鮮的土豆、加工好的玉米糝以及厚實可口的鍋盔饃都是他們送給我的禮物。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逢年過節,我也喜歡他們攜家帶口來我們家走親戚。我們會重溫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樂趣,在痛快淋漓中海諞神吹。同時,他們也會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所有快樂與煩惱。我最喜歡這群兄弟的質樸和善良,他們沒一個人喜歡賭博的,都崇尚踏實做人、老實養家的信條,在各自的營生上盡心盡力。他們都不很富裕,但都很大方。一個人有困難,大家一起去支援;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大家一起想辦法。他們彼此心裡有了小的矛盾,都會找我一吐心聲。因此,我成了他們的調解主任,得到了被人信任的快感。我們若是相聚,必會圍成一桌,一醉方休。

  十多年前,我工作變動很大,攜家帶口從渭南成幹到了省城西安,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常常不能抽出時間陪伴在爸媽身邊,更別說和老家朋友的相聚了。我愛人知道我心事,也喜歡我那一群鄉村的兄弟,所以很喜歡與我夫唱婦隨。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兒子從小在城市長大,雖然耳濡目染,對我的老家有些感情,孩童時代曾對我一回到村裡就樂而忘歸的做法很反感,前幾年小,常常用哭鬧的方法逼我回去。但令我吃驚的是,對我此次回老家的提議,兒子竟很爽快地答應了。

於是,冒著嚴寒,我們一家三口坐上東去的公共汽車,向著遇仙河畔的老家奔去。我知道,在路的盡頭,有我的一群兒時夥伴、有我魂牽夢繞的鄉情、還有我揪扯不清的親情等著我。

魏勇,筆名遠鴻時有聲,陝西渭南華州區赤水人,現就職於農銀大學陝西分校。自幼受家庭薰陶,喜閱讀,好攝影,愛藝術,立志於文學和書法。主要作品有中國農業銀行青年文明號10週年專題電視片《青春飛揚》(解說詞),詩歌、散文常見諸於網絡及媒體,小說《回頭,我看見你》《翠竹琴語》《周洲傳奇》,劇本《西遊新傳》,長篇報告文學《豐美大地》等。

九樓十八廟 三十二套巷——華州赤水鎮郭村二三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