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没有动力,为什么会生生不息的转动?

缘起一念866

地球的转动分为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AXIS)的转动,转动的周期是一天(DAY)。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SUN)的转动,转动的周期是一年(YEAR)。

我们观察到的地球在永不停歇的自转和公转,且感觉不到变化。事实上,初始的地球自转速度可比现在快太多了。地球在形成的早期,自转一圈仅仅只有22分钟,因为这时候的地球还没有被太阳俘获,所以可以无拘无束的自转,直到5.4亿年前,地球才被太阳捕获,从此地球上才有了稳定持久的太阳光照射,之后的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的大爆发,同时自转速度才慢慢减速,直到现在自转一周需要将近24小时!

地球转动的动力学原理,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惯性说、地球内部动力说、太阳磁暴说、原始星云说。其中原始星云说相对被肯定的较多。

原始星云说认为,地球自转主要是因为地球形成时的原因。地球起源于太空灰尘的不断积累。由于地球一直围绕太阳公转,太空灰尘对地球的相对冲力导致了地球的自转。而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自转和公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不知道这个回答能不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路,毕竟关于地球转动的问题到现在也是不停的困扰着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


科普团

这个问题有两个错误,一:地球是有动力的,二:地球不是生生不息的转动。

动力源

几百亿年前,随着宇宙的大爆炸,宇宙呈现膨胀状态,一切物体都在相对运动。50多亿年前,在太阳系形成之时,星云的大部分物质之间以一内核为中心逐渐集中,渐渐地形成了太阳,而部分的物质则慢慢集聚形成了行星。由于行星和太阳间有相互运动,太阳对行星又产生了引力,两个力量之间形成了一个行星围绕太阳转的系统。地球的自传也是同理,物质渐渐以地球的内核集聚,地球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旋转的系统

。因为地球的质量十分庞大,所以看起来自传生生不息。

自传并非是生生不息的

根据对古代地质的勘测,古代的时候地球的自传是10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对太阳的公转也会逐渐变慢,根据牛顿定律,地球会逐渐靠近太阳,然后坠落在太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