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汉化程度怎么样?跟金元相比呢?

玛鲁1

辽代汉化程度低于金代,和元代差不太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金代的汉化程度是相当高的。女真人很早就有农耕经济。而且女真人占了华北和中原地区后,把都城设在燕京(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统治中心在汉文化地区。整个统治阶级很快采用了传统的汉式制度,譬如科举制、州县制、赋税制、选官制、监察制度等等。

女真人对于汉文化也是非常欣赏甚至敬畏的。金朝建国之后,皇帝甚至感慨为什么女真语写的诗没有契丹语的典雅。这种自省精神和对文化的渴求在辽代和元代统治者身上是基本看不到的。

与之相比,辽代虽然陆续设了五京,但统治机构并没有固定在某个城内,而是四时捺钵,一直在路上。

辽朝一直没有进入中原,统治区域中很大部分是游牧经济为主。

辽朝统治过半,在辽圣宗时期才开科举,而且一开始科举录取人数极少,基本只是作为点缀。

虽然也使用了州县制度,但原有的部族影响很多,部族长官是官僚体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北面官与南面官分庭抗礼贯穿辽朝始终。

读辽史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让我们觉得目瞪口呆的情节,譬如辽朝皇帝因为一年四季四处转悠,每到一个地儿,当地的节度使都是要送礼的。然而辽圣宗有一次到处转的时候,一位节度使对他说:我们这没有什么特产,也没有什么好先献给皇帝的,我这儿有个人叫张俭,挺不错,不如献给皇上吧。于是辽圣宗就跟张俭聊了聊,觉得确实有才能,就让他当官,最后一直当到太师、中书令,还封了王。

辽圣宗铜像


辽圣宗啊,已经是辽朝第六个皇帝了,辽朝已经进入制度最稳定的鼎盛时期啦,赋税和任官、封王之类的制度还是这么随意。

还不止如此。张俭是个非常简朴的人,身上的袍子总是非常破旧,看上去简直没换过,辽圣宗的儿子辽兴宗即位之后,对这位先朝旧臣很感兴趣,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换衣服,就悄悄让一个近侍用一根或筷子在衣服上捅了一个洞作为记号,下次上朝看衣服上的洞还在不在。

结果真的还在。张俭真的不换衣服。遇到这么简朴的大臣,一般是不是应该表彰一下,但辽兴宗的反应是:你太可怜了,去我库房里拿点布吧。

辽朝皇帝一直就没觉得艰苦朴素清廉自律是个好事。辽圣宗时期还有个大臣叫萧合卓,任北院枢密使,是辽朝难得的清廉之人,皇帝心想这个人怎么不收礼呢,这日子怎么过,于是把一个皇族女子嫁给了萧合卓的儿子,然后让大家去送礼,于是大家蜂拥而去。

你看,辽朝皇帝就是这么真性情,离儒家教化差的真的有点远。


pku小动物

辽代契丹民族的汉化程度不如金元时期的女真民族和蒙古民族。其一,辽代实行了一国两制,最大程度地保留契丹人草原渔猎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其二,草原渔猎的文明,注定了这个民族的人口规模不可能大,所以,在后来的朝代战争后,不占统治地位契丹人渐渐消失,融入了其他中华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