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制度在中国古代有时苛刻,有时宽松的原因是什么?

暗中观苴喵

其实避讳制度从来就没宽松过!在《公羊传·闵公元年》中提到:“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就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这条准则在民间可能会比较宽松,但在朝廷层面却执行的很坚决和彻底。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他是个很开明的皇帝,但是在避讳这方面,却还是比较严。唐初名将徐世積,就是因为“世”与李世民同,而去掉,改为徐積。

又如著名的虎牢关,因为“虎牢”有关老虎之意,而李唐先祖就是李虎,因而改名汜水关。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