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恭圣仁烈杨皇后(1162-1232),原名杨桂枝,于庆元三年(1197)册封杨桂枝为婕妤,南宋宁宗皇帝皇后。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正在故宫进行的“张伯驹收藏展“,展出的原作寥寥可数。

其中最动人的,就是杨妹子的《百花图》。画卷不仅笔意清雅,更有趣的在于立意构图。杨妹子在列举了各色宫廷花卉之后,出现了祥瑞图景,出现了日出和山景,也描绘了水的波光粼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能够认识到花不需要列举,更重要的是四时花卉应该在画面上同时盛开。花的盛开,就是人间盛景最好的诠释。

在她的笔下,花朵的美艳和水的波光粼粼,都散发着世界整一的光辉。

就凭这立意构图,这个宋代的女子就不是一般人。

中国古代女画家极少,在宋朝就能留下名字的更是少之更少。

宋代的王室中,能够出现如此杰出的女画家,说明了那个时代文明的先进,人性的通达,和人文的卓越。

明代文学家、历史学家王世贞(1528-1590)在跋马远的名作《画水》图十二帧(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云:“其印章有杨娃语。长辈云:‘杨娃者,皇后妹也。以艺文供奉内庭,凡远画进御及颁赐贵戚,皆命娃题署云。’”(详见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其实这主要是王氏误读了《画水》图上的杨妹子印章所致。

1964年启功先生发表了《谈南宋院画上题字的“杨妹子”》一文(见《启功丛稿·论文卷》),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又对马远《画水》图上杨氏印章的仔细鉴读,纠正了从陶宗仪开始的误解和王世贞后来的误读,指出杨皇后即是杨妹子,也不存在“杨娃”此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台湾著名的书画家、书画史家和鉴定家江兆申先生发表了《杨妹子》一文(见《双溪读画随笔》,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77年10月)。他通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杨妹子题字的绘画作品,以及美国收藏家顾洛阜收藏的杨妹子书法作品的研究,再辅之以详实的文献史料,确定了杨皇后与杨妹子实际上同为一人,而杨娃则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空中楼阁”。此文比启功先生的文章论证更为详尽,图片和史料丰富,所以也更具有说服力。

启功与江兆申两先生分析性的阅读和解释性的写作得出的结论,后来得到了书画史研究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同。一桩弥漫在中国书画史、鉴藏史上的迷雾就此散去,谜底也终于真相大白。江先生曾在文章的结尾处无所不感慨地引用了孟子的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而在张伯驹先生的《春游琐谈》里,先后三个章节谈到南宋杨皇后---杨妹子其人,是其他人物所不能比拟的。究竟什么原因使张伯驹如此关注其人其事? 杨妹子为何超越美术史上书画大家,被多次专门加以大书特书呢?

因为这个女子不仅才情过人,而且她的人生也充满了传奇。她虽然出身低微,却靠着超人的毅力和能力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杨皇后不仅成为了皇帝的监护人,还成功地垂帘听政,其后又极有智慧和格局地归还了权力。

杨皇后颇懂诗词,写有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集一部,由理宗取名为《杨太后宫词》,共50首。在淳安里商乡杨家村保存的《弘农杨氏宗谱》中,刻录有杨皇后诗作30首。她的《宫词》写道:“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汉道隆。总览权纲术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这首词政治意味颇浓,抒发了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政治理想,正是她治理国事的生活写照。

杨皇后的书画极好,她书写的《道德经》至今还在,字体娟秀工整。她现存的画作有《宋杨婕妤百花图卷》、《樱花黄鹂图》和《月下把杯图》。身处宫斗之中,杨皇后居然能如此恬淡天真而又胸怀广大地描摹花朵和风景,真是让人越看越欢喜。

值得一提的是杨皇后在其书画作品中的署名,一个非贵族出身而内心强悍,最终跻身至高权位的女子,在素绢上用萧散妍媚而略带拙意的笔致写下这样艳暖的“宫词”,并且直署“杨妹子”,果然是性情直露,充满了人格的自信!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杨妹子,杨皇后,杨娃,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女画家,是不是一个人?

南宋 杨婕妤《百花图卷》

绢本矮幅,工笔设色画,横324厘米,纵24厘米

一、寿春花,二、长春花,三、荷花,四、西施莲,五、兰花,六、望仙花,七、蜀葵,八、黄蜀葵,九、胡蜀葵,十、闇提花,十一、玉李花,十二、宫槐,十三、三星在天,十四、旭日初升,十五、桃花荷花,十六、海水,十七、瑞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