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人名人的梗?


1、

欧阳修崇儒抑佛,可他的儿子欧阳辩,乳名偏偏就唤作和尚,这就让人很费解了。

有人问欧阳修,你不是很排斥佛教么,为何偏偏给儿子取了这个名。

欧阳修微微一笑,说道,贱名好养活啊,我给我儿子小名取和尚,就和其他人给孩子取名牛啊驴啊,没什么不同!

对了,这个儿子活了五十多岁,活蹦乱跳的长大成人,没有英年早逝,夭个折神马的~

呃~给儿子取名字什么的真的很烦~

所以到底取啥名字,儿子好养活,活得长?在线等,真的很急哒~~

2、

苏东坡有个同僚,叫作韩宗儒,经常和苏学士有文书函件往来。每当他得到得到苏轼的回帖,便会拿去与苏轼的铁粉名将姚麟换羊肉吃。

一帖大概可换羊肉十数斤。

此事被黄庭坚知道了,便打趣苏轼道,王羲之的字被人称作换鹅书,你的字我看完全可以叫作换羊书嘛。

后来有一天,当苏轼正忙得不可开交,馋嘴的韩宗儒一天写了好几封书简,希望能得苏轼一二回复,苏学士遂对来人说,“传语本官,今日断屠”~让来人带话给韩宗儒,今日不杀生~~

哈哈哈哈,为啥我爱豆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贪吃呢?好想PY交易呢~~

虽说我站微博经常转发抽各种老婆的写真手办,但是手气不好,抽不中好可怜~~嘤嘤嘤!!

3、

最后分享个女装大佬的~嗯~~


AcFun弹幕视频网

这个太多了。题主想看这类东西,可翻一翻《世说新语》《舌华录》之类的书,你应该会喜欢的。随便说几个不那么常见的:

猿猴欧阳询

欧阳询长得像猿猴,长孙无忌写诗嘲讽云:「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猕猴。」耸肩埋头,还是很形象的。欧阳询回敬曰:「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第一句写长孙无忌脖子短,第二句写肚子大,后两句写大圆脸。后来有好事者托名江总,做小说《白猿传》,写欧阳询为猿猴所生。见孟棨《本事诗》。

营销大师陈子昂

陈子昂北漂十多年,还是默默无闻。当时有人在市场高价出售胡琴。有钱的不少,但谁都分不清这到底真值这么多的好琴,还是纯忽悠。陈子昂于是当场买了下来。在场的各位老板就很惊讶,花这么多钱买把破琴。陈子昂说,我好这口。人家说,能给我们演奏一曲吗?陈子昂就说,我家在哪里哪里,明日你们都来,叫上你们的朋友一起来,好酒好曲招待。第二天一大伙老板文人官员就去了。喝酒唱歌,玩的不亦乐乎。最后压轴要演奏天价胡琴了。陈子昂拿起胡琴说,我有文章百轴,那才是无价之宝。至于这胡琴,乃贱役所为,我怎么会喜欢这个。当场把胡琴砸了,把自己的文章送给来玩的人。于是陈子昂一日之内,驰名京师。见李冗《独异志》。


杜甫上树

杜甫《百忧集行》云;「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张祜不理妻儿

张祜作诗时,其妻儿叫他,他没答应。他老婆就责怪张祜。张祜就说,刚才我口吻生花,哪有功夫理你。见冯贽《云仙杂记》。


宋祁吃苦是为了享乐

宋祁和宋庠是兄弟。两人幼年清苦,后皆高中为官。一次元宵夜,宋庠在读书,而宋祁则在喝花酒。宋庠就告诫宋祁说:你这样可不行啊,太奢侈了,你得想想我们当年的清苦日子。宋祁就说:当年我们吃那么多苦是为了什么?见钱愐《钱氏私志》。

欧阳修讽宋祁用字艰深

宋祁撰《新唐书》列传,好用艰深之语。欧阳修于是故意在墙上写:「宵寐非祯,扎闼洪休」。宋祁见了就很奇怪,说这不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就说,你写「震霆无暇掩聪」,不也是这样嘛。见潘永因《宋稗类钞》。


智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张方平有天才,读书不用第二遍,一遍就倒背如流。曾借人《十七史》读,一个月就读完了。三苏名声初显时,一日张方平见到苏洵,就问苏洵:你儿子小轼最近在读什么书啊。苏洵就说:小轼在第二遍读《汉书》。张方平就很惊讶:卧槽,文字难道还有要看两遍的吗?苏洵回去就把这话说给苏轼听,苏轼就说:他怎么会知道,还TM有看三遍的呢。见曾慥《高斋漫录》。

贺鬼头

贺铸因「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时人称许,乃称其为「贺梅子」。这个人所共知,但贺铸还有另一外号曰「贺鬼头」,知之者便少了。因为贺铸相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故谓之「贺鬼头」。见陆游《老学庵笔记》。


渣男戴复古

戴复古到江西时,有土豪喜其才学,就把女儿嫁给了戴复古。戴复古住了两年,突然要离开,他老婆就问他,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啊。戴复古就说:其实,我已经结过婚了。土豪听了大怒。他老婆还百般为他辩解,并把自己的妆奁陪嫁都给了戴复古。戴复古走后,这个女人就投水自杀了。见徐釚《词苑丛谈》。


孙虚白

文人雅士,在人们的印象里,那都是仪表堂堂,玉树临风。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以高大全的形象示之后人的,他们有时也会做一些让人不忍直视的奇葩事件的。

1、曹操:偏偏爱人妻的奇男子

曹操的妻妾尹氏,就是何进的儿媳妇,丈夫早逝,但相貌依旧令曹操着迷,遂将其收入府中,连她的儿子何晏也一并收养。

曹操的另一妻妾杜夫人原本是吕布将秦宜禄(秦谊)之妻。后因吕布派遣秦宜禄出使袁术,又另许配给他汉室宗女为亲。因此杜氏只得带着儿子秦朗留居下邳。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记载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自古英雄爱美人,哈哈)

最为有名的便是张绣的婶婶邹氏。

《三国演义》中写到: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

经宛城之大败,虽然最后曹操得到了邹氏,但是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战死沙场,妻子丁夫人离家出走。由此观之,“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曹孟德果然是性情中人啊!

2、王羲之:爱鹅如命

王羲之的行书天下第一,一卷《兰亭集序》被唐太宗奉为至宝并作为陪葬品。

然而他特殊的癖好并不为后人所知。据传,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得知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巧施小计请他写一卷经换一群鹅,王羲之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王羲之就用这闻名于世的《道德经》换回了山阴道士的一群白鹅。此事成就了一段“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写了一首诗来叙述这件趣事:“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黄庭》指《道德经》)

4、徐渭:自虐成性的徐文长

先不说徐渭是谁,光知道他自杀九次而不死的事迹已是耸人听闻了。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逮入狱死于狱中,徐渭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再加之生性便有些偏激,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自残。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 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徐渭死后追随者不计其数,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向孤高傲娇,一生不大瞧得起人,但是他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下一枚印章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可见徐渭的地位之高,名声之大,对后人的影响之深。

5、纪晓岚:重度性瘾患者

众所周知,纪晓岚的烟瘾十分大,世人称他为“纪大烟袋”。除此之外,纪晓岚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沉迷于女色不可自拔。

纪晓岚日御数女,五鼓入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得不佩服其才学过人,其肾功能也是相当强大。

6、胡适:打麻将还是做学问?

说到胡适,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他善于做月老,撮合过好多美满的名人婚姻,他有一本“鸳鸯谱”,上面签名的有赵元任夫妇、徐志摩夫妇、沈从文夫妇、千家驹夫妇等等。

作为学者大师,1935-1959年间胡适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授予其博士学位遍及美、英、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胡博士对麻将有个极其经典的评价——“麻将里有鬼”。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袖和旗手,早在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个无神论者了,得出如此结论,可见他对麻将的心得确非常人可比。


安红美食驿站

既然说是“梗”,自然就要是有典可查,有典可用的那种。当然中国古往今来这种梗真的不少。最奇葩的是居然还有一堆书专门记录这个,我不知道把这些东西写入史籍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这或许和记录德川大狸子(德川家康)三方原会战把“味增汤”漏到裤子里的人一样……



反正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好事者记录这些,咱们现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正文前面,首先要感谢一下这些名人八卦的先行探索者们,让咱们看到了这些文化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阮籍篇

文化名人里有名的一些梗很多,最有名的或许要算阮籍的一些故事,细说起来阮籍这人很有意思,《世说新语》里的“任诞”一篇,专门为他记载了不少,比如阮籍丧母,阮籍醉酒,阮籍下棋,阮籍哭丧……

仿佛现在的大明星,他做一件事,世间就为之狂欢,哪怕他翻个白眼都是当时的大新闻。

一、穷途之哭

相传阮籍偶尔喜欢出去浪,动不动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他的目的地和一般的老文青区别很大,不,这伙压根儿就没目的地,完全就是凭着性子驾车狂飙,这架势堪比一台机车打天下的暴走族。

但正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来有路,走到头就没路了(鲁迅:我不是,我没有jpg.)。的确,古时候的交通建设远没有现代这么完备,有些道路是可以走到头的死路,那当无路可走时阮籍会怎么做呢?

哭!

天知道他哭个什么劲儿,反正“宝宝不开森,哭给你看哦,嘤嘤嘤”。

有人说他是哭自己无路可走的前途,也有人说他这是在发神经,至于阮籍为什么而哭,也成了史书间的一桩谜案。

二、青眼有加

正如前文所说,阮籍是个奇人。但他的奇并不仅限在行事作风上,还有他身体上的特殊之处。

不止一本史书提到阮籍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青白眼。

何谓青白眼呢?简单来说,正常人偶尔翻个白眼但还是会露出黑色的眼仁,而阮籍不同,他可以完全用眼白对人,还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与青白眼相关的是阮籍丧母时所发生的一段故事。

据说阮籍丧母之后悲伤异常。他作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也自然有许多人来凭吊悼念,但阮籍毕竟是阮籍,不管来凭吊的人是谁,背景多硬地位多高,但凡是满口礼法的假道学假仁义,他都一律报以白眼。

那么有没有让他报以青眼的呢?也有: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这个嵇康,也就是后来与他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那位。

关于这个梗在后世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叫青眼有加,此外古人也有“垂青”的说法,二者的意思都差不多,是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欣赏。

不得不说魏晋南北朝因为名士文化的盛行,仿佛天生就是一个为后人造“梗”的时代。其中不少奇人奇事也都是。之前说了阮籍,这里再说几位和他同时期的人。

左思篇:外貌协会重点关注对象(反例)


左思这个人大家也许不熟,这也难怪,因为他的《咏史》《招隐》《三都赋》若非学者文人几乎没多少会去翻看。但笔者在这里想说的不是他的成就,而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文才不好可以慢慢学习,但丑,真的是一辈子的事。

没错,左思很丑。丑到什么程度呢?通过对比或许能更直接的呈现出来。

当时有一个典故叫“掷果盈车”,说美男潘安驾车上街,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反正只要是女人就向其献花或者投掷瓜果(还好那时候没有榴莲和西瓜……),而左思先生也想体验一次被万千少女追捧的快感,但是……

面对他的只有一群老妪的口水(一说是人们扔石头砸他),最后只能狼狈而返。

原来外貌协会早在古代就已经成立了。

阮咸篇:与猪共饮&阮咸晒衣

这实际上是两个“梗”(典故),先说第一个。

阮姓在魏晋时期是一个大家族,而阮家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爱好——喝酒(这点从阮籍那里能看得出来)。可喝酒总得有像样的酒具才能“一杯一杯又一杯”,但阮咸等人却不这样。聚会饮酒的时候,他们只用一个大酒缸,围在缸边开怀畅饮。

而这个时候,附近也不知是哪家的猪兄猪弟闻到酒香味也凑了上来,于是就成了人猪共饮。

据说这件事被很多所谓的“礼法之士”批评,不过阮咸等人也并不在乎。

第二件事,也就是“阮咸晒衣”。要从阮家这个大家族说起。

据《世说新语·任诞》所载: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阮家作为魏晋的世家大族,依据居住的地方不同,有北阮南阮两大分支。其中阮咸阮籍等人所在的南阮较穷,北阮较富。

在当时有这么一个习俗,七月七日要将家里的衣服拿出户外晾晒。北阮往往也在此时炫耀家中的绫罗绸缎,而面对这种暴发户的无聊行为,阮咸只是把“大布犊鼻裈”,也就是和现在的内裤差不多的东西高高挂起。

试想一条内裤迎风飘扬,这场面也挺壮观的。

不过最经典的还是阮咸的感悟:“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赳赳民国,大师遍地,但有文化人的地方,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梗”,比如吃货鲁迅&黄侃,比如民国时期著名的“三疯子”。

纵然之前说了几个古代文化名人的“梗”,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故而在此补上几则近代文化名人的逸闻趣谈。

黄侃篇:便溺结恩师


黄侃的老师名气不小,毕竟民国时期大师遍地,而疯子只有三个。一个是他黄侃“黄疯子”,一个是刘师培“刘疯子”,因为渊博学问和怒斥袁贼而闻名天下的章太炎,也就是黄侃的老师“章疯子”。

关于章太炎和黄侃这两位“疯子”的相识,其实皆源自一次小便。 黄侃在日本期间寓居旅馆,夜里想要小便却懒得出去找厕所,于是直接对着窗口一阵洋洋洒洒。他虽然舒坦了,而住在楼下的章太炎刚好正在临窗夜读,也正好近距离感受了一场“暴雨”。 两人楼上楼下,高声对骂自不必提,其后更是当面争吵。

黄侃此时年轻气盛,非但不向章道歉,反而还与其争辩,场面激烈几至动手。 但待到互通姓名之后,原本的争端变成了讨论学问,两人也就此一笑泯恩仇。后来黄侃钦佩章太炎的气度和学识,遂入其门下。

刘文典篇:庄子我是不懂,可也没有人懂


刘文典,字舒雅。近现代以来的国学大家,尤其是在《庄子》上的造诣颇深。而加上刘文典本人狂傲不羁,颇有魏晋名士之风, 他在北大每次为学生讲《庄子》时开头都是一句:“庄子嘛,我是不懂的,不过也没有人懂。”

言下之意很明确,除了他刘某人之外没人能懂庄子。 关于这番狂言,还有另一个版本。刘文典曾经说过,古往今来真正懂《庄子》一书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庄子一个他,国内外学者划拉划拉勉强算半个。

章太炎不用多介绍,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革命家,同时也是许多近代国学大师的老师,在笔者的前一篇回答里也提到了他,而苏曼殊同样也是民国时期的一位风流名士。

苏曼殊字元英(或为玄英),近代著名画家翻译家,中日混血。因为数次出家又不戒酒肉吃喝,被戏称为“苏和尚”

这次要说的两件事,分别是章太炎与苏曼殊关于饮食的趣事。

章太炎:嗜臭如命



人的嗜好各有不同,饮食上更是如此,但唯独有一种味道,似乎与“美食”相反,那就是臭。

但即便是“臭”不可闻,也有人欣赏并热衷此道,那人就是国学大家章太炎。

章太炎的嗜臭和他的鼻炎分不开,据说他的鼻炎是从小就有的,因此他对食物的香气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能尝出酸甜苦辣咸而已。但也正因此,众人避而远之的“臭”,在他看来反而是无上的佳肴,发酵产生的特殊味道令他无比沉迷。

当时画家钱化佛(一说是某无名的投机商人)知道章公的特殊爱好,四处搜罗臭物供他享受,从而也得到了不少章太炎的真迹。据说他某日献上臭苋菜杆,章太炎大喜,竟有求必应,为他连写了数十张“五族共和”。第二天上海某饭馆新推出“五族共和酒”,而酒坛外所贴的名字,正是这数十张章太炎所写的“五族共和”。

苏曼殊:金牙换糖



有人说苏曼殊一生与其诗画齐名的是他对美食的追求,而众多美食当中苏曼殊偏爱甜品糖类。偏爱到何种程度呢?曾有人拜访苏曼殊,但进屋之后发现其家中除书籍笔墨外只有三种东西:烟灰,糖纸,糖罐。三物铺得满地皆是让人无从下脚。

苏曼殊喜欢《茶花女》,因此也爱屋及乌,格外喜欢书中女主角玛格丽特嗜食的“摩尔登糖”,生活开销几乎都是用来购置“摩尔登”。但苏曼殊一向金钱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毫无顾忌,以致好友孙文、宋教仁等人都时不时送钱接济。

而即便这样他还是有“无钱可用”的窘境。但此时“糖瘾”也汹涌而至,又该如何是好?

但这也难不倒他。原来苏曼殊因为嗜糖如命,镶嵌了一枚金牙,此时刚好可以用来应急。于是他敲掉金牙入市叫卖,等他会来时,手里又多了几罐“摩尔登”。

他的好友章士钊曾因此事作诗笑他:齿豁曾教金作床,只缘偏嗜胶牙糖,忽然糖尽囊羞涩,又脱金床付质房。


梁悦

我来说几个。

1.爬灰

这个词大家可能在红楼梦里面听过吧,醉酒的焦大说“爬灰的爬灰 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里面说的爬灰就是说贾珍和秦可卿私通,贾珍是秦可卿的公公。“爬灰”就是指公公和儿媳妇乱伦。

然而这个梗居然出自苏东坡。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大致是苏东坡早年丧妻,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儿又经常给媳妇儿气受,苏东坡看着于心不忍,常常帮助自己的儿媳妇。久而久之,儿媳妇对苏东坡有了好感。一次儿媳妇受了委屈,苏东坡又帮了她。儿媳妇心里暗生情愫,于是想去苏东坡房里看看,苏东坡对儿媳妇也有朦胧的好感,正在写诗表达对儿媳妇的思念,忽然儿媳妇走进来,慌忙之中用衣袖遮住说是在“扒灰(爬灰)”,于是就有了这个说法。

2.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些橘子

这个是前段时间出来的梗,出自朱自清《背影》。背影讲的是朱自清远行,父亲去送他,帮他买橘子的故事,父亲的背影让朱自清感动不已。其中父亲说了一句话:“你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些橘子。”网上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你爸爸。

3.扁鹊三连

这个梗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有疾病,自己感觉不到,却被神医扁鹊看出来了。扁鹊曾三次劝告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病已经在逐步加重了,不治就没有办法了。但是蔡桓公自己感觉不到,说自己没病不用治,后来扁鹊见到蔡桓公扭头就走,蔡桓公问原因,扁鹊说:“你的病已经病入膏肓,没办法治了。”五天之后,蔡桓公死了。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表情包。


4.鲁迅的名言

鲁迅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文人,用笔杆子在战斗,写过很多名句。我们读书总是逃不过鲁迅,知道他的很多文章和名言,于是大家觉得哪哪鲁迅都在说。于是有了这种表情包。






5.李白其实恋足

李白《越女词》中描写长干吴女儿: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说哪里的女人脚很白。你不看脸看身材,看人家的脚?在古代,女人们的脚是不露出来的,所以算是个隐秘的部位,充满了诱惑力,所以为啥说李白恋足癖呢。

6.杜甫是撑死的

老年的杜甫疾病缠身,更贫苦交加,没吃过啥好东西。在耒阳县困住了。阳县令听说后,派人给杜甫送去了白酒和牛肉。过了几天,县令又派人寻找杜甫,却找不到了。据传,杜甫因为吃多了牛肉,喝多了白酒,结果胀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