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辱骂导致他人自杀的,属于犯罪并且承担责任吗,法律有哪些规定?

倾听生命的声音696919

但是,严重的情况下也辱骂是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的,比如说公众场合大声谩骂,使用带有人格侮辱性的词语。不过侮辱诽谤罪属于轻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辱骂致人自杀并不会导致侮辱诽谤的罪责增加。因为在被辱骂之后选择自杀的可能是很低,以一般人的思维和智商都很少有在被辱骂后选择自杀的。大多数骂人的人也不会想到被骂者的自杀后果。

而且,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因为受到了辱骂自杀,骂人的人就要承担非常严重的罪责的话,是不是太过于严苛了呢?

当然,如果说因为对方的辱骂行为导致当事人自杀的,其近亲属可以考虑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予以财产赔偿。


刘辉律师

辱骂他人并导致他人自杀,根据辱骂场合来追究辱骂者的法律责任。

一、行为人在众人面前辱骂他人并导致他人自杀,涉嫌侮辱罪。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行为人在众人面前辱骂他人,属于公然侮辱他人,被辱骂者自杀,属于情节严重。被害人亲属可以自诉辱骂者侮辱罪,并要其赔偿损失。

例1,2007年8月18日,河北省平泉县平泉县41岁的妇女李某因与邻居魏家发生纠纷而对魏家怀恨在心,开始对魏某进行辱骂。8月21日,李某从早上5点多开始,用高音喇叭对着魏家辱骂了近两个小时,魏某在李某的辱骂结束没多久后就在自家后院喝下了农药,事后虽经抢救,但仍然没能留住性命。8月25日,平泉县公安局对涉嫌侮辱罪的李某进行了刑事拘留。

例2,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花甲老太夏某与38岁王某同住在单位宿舍区,两家邻居关系。2009年4月份,夏某在王某家用土垫起来的一块菜地内种了几棵丝瓜,两家因此发生矛盾。4月25日,王某与夏某的丈夫李某因菜地使用发生争吵,王某拽着李某裤子不让他走,夏某见此即以极其下流的语言对王某进行长达20分钟左右辱骂,有多名群众围观。遭受刺激的王某第二天早上跑到夏某家门前喝农药自杀身亡。王某的儿子以夏某构成侮辱罪向法院提起诉讼。2009年4月22日,淮安市中院终审裁决夏某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同时赔偿死者家人8万余元。


429方寸世界

深圳李涛律师观点:如果辱骂行为严重,则属于犯罪,构成侮辱罪,告诉才处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辱骂造成他人自杀的,辱骂与他人自杀行为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即一般人不会因被骂而采取自杀的举动,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死者家属可以主民事赔偿,获得赔偿金。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他人自杀的举动与你的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需要把你们二者放入一般人的范畴考虑,例如,甲辱骂乙,乙因为小心脏受不了自杀了,社会一般人不会因为被他人骂几句就跑去自杀,所以甲与乙的自杀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即甲不需要对乙死亡承担责任。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深圳李涛律师”,关注后可发私信,及时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深圳李涛律师

关于问题描述的事件,最近刚刚有发生这样一起案件。

事件案例

小余和女朋友梅梅是因为工作关系认识的,认识后不久,两人互相产生了好感,确定了恋爱关系。

前段时间,女友梅梅的情绪十分低落,状态不好,整天无所事事。作为男朋友的小余看在眼里,于是便提出带她去吃夜宵散心。同时叫上了另一个男性朋友。

夜宵期间,梅梅喝了几瓶酒,已经略微有些醉意。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梅梅感到口渴要喝水,小余却以附近没有店铺拒绝了。没想到,梅梅转而向另一个男性朋友求助,并撒娇让他去帮她买水。

这一幕,作为男朋友的小余看到了,心里十分不痛快,为两人之后的矛盾留下了隐患。

回到家后,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余借着酒劲大发雷霆,把房间里的东西都砸了,而梅梅则嚷嚷着要跳楼。

小余此时不但没有阻拦,还继续用语言刺激,表示两人一起跳楼。可是哪里想到,已经冲昏头脑的梅梅真就跳了下去,最终死亡。

律师分析

事件发生后,小余表示自己一时的气话,却导致了梅梅的赌气跳楼,十分后悔。

可是,梅梅虽然是自己跳的楼,小余就没有责任吗?

不是的,小余最终还是被检察院提起了公诉。检方认为,作为男朋友的小余,在和女友喝酒且醉酒后,有照顾其避免其处于危险的法定义务。在两人发生争吵后,不仅未对处于醉酒状态的梅梅进行劝阻、救助,还进行了言语刺激对方,导致她最终坠楼身亡。因此,小余涉嫌(间接)故意杀人罪。

点击头像关注我,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线私信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