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有时候不管,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权衡之后,不能管,也不够资格管,不管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01

有位朋友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少事少累却称得上君子,大便宜;忙东忙西被说是小人,太冤枉。”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内心的郁闷,兴许是因为管了些不该管的事,而招致了不愉快。

本想问候一下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可一转念想,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多管闲事了。万一朋友不想再提这件事,面对大家的关心,又需要一遍一遍解释来龙去脉,未免揭人伤疤。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遇到这样的事,不要打着关心的旗号,多次揭他人伤疤,彼此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一条朋友圈没有评论问候而受影响,看似关心的举动,不一定会给彼此带来什么好处。

02

烂泥躺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人家扶上墙,朽木腐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家翻一翻,死猪死得好好的你非拿开水烫人家。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 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还只是其次。

  • 多管闲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点点。

03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

不必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不是分内之事,不管,

他人的私事非邀,不管,

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是修养,最好的礼貌,就是不多管闲事。

人最好的礼貌就是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很多人说,每个人都不管了闲事,万一正是这看似的闲事中需要帮助,岂不是误了大事。这里的闲事,不等同于所有事都不管,更不等同见义勇为,也不是说完全不管,而是不多管。

什么是闲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又要管就是多管闲事;对自己没有利也又对他人没有利的事情就是闲事!

见义勇为是值得提倡的,当然有很多见义勇为最后被定义为了多管闲事,这也是少数,并不能因为“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就磨灭助人为乐的心。

04

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

寓言故事可能已经过时了,但其中的道理颠扑不破:不分黑白对错、不辨真假善恶的帮助,不一定会收获好的回报。

东郭先生遇到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明知道狼是食肉动物的,爱管闲事又内心仁慈的他想救狼一命,便让它蜷缩着身子钻进自己的书袋。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猎人骑马远去后,他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结局就是狼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在农夫与蛇的故事中,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觉得它很可怜,善心大发,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为它捂热。

蛇温暖苏醒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农夫一命呜呼。

不多管闲事,不等于拒绝提供任何帮助,帮助与关心,要有原则,有底线。

如果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确实需要你两肋插刀提供关心帮助,或者看到某件事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做点什么。

那么你要管,因为你的善良与帮助,对他们是有价值的。

05

佛教有个词,叫悦纳。我们认可自己的生活,也要愉悦地接纳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不多管闲事,不强行干涉他人生命,是对每个生命最大的尊重。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这个世界才会如罗素所说有参差多态的美。

最好的教养: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多管闲事

分清彼此的界限,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就是最大的尊重。

你不是谁的神,人家不可能非要按照你的规定来;谁也不是你的神,你无需听任谁的安排。

有时候不管,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权衡之后,不能管,也不够资格管,不管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