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夜话」看上去很蠢

下面这个故事出自《喻世明言》。

「表哥夜话」看上去很蠢

《鸡黍之约》

范巨卿,四十岁应举,病于店中,无人照管,戚戚等死。


其时,张元伯亦赶考宿于店中,夜闻其呻吟,不顾店家阻拦,执意照看。


两人情意相投,结为兄弟。虽误了考期,却毫无怨言,且意犹未尽。相约来年重阳,共拜张元伯母亲。


转眼约期已至,张元伯设鸡黍款待,其母意待范巨卿来之后,再杀鸡做饭未迟。但张元伯坚信其不会失约,从早至晚,站立在庄门守望,夜深亦不肯离去。每有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故人脚步。


三更,隐约见一黑影,果然是范巨卿。张元伯将之引入草堂,取鸡黍和酒,邀其入座。


但巨卿不饮不食,只说,鸡黍之约从未忘,但被俗世所累,拖不得身。无奈千里迢迢,非数日不能至。听闻人死后,魂可夜行千里,所以,以死赴约。


说完,泪如泉涌,急急而出,转眼不见。

「表哥夜话」看上去很蠢

小时候,有很多古老的故事,影响了我的一生。这篇《鸡黍之约》便是其中一个,当然,不是在语文课本里,而是正本的《三言二拍》。

诚信,在我眼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如果连信诺守义都做不到,还指望他能做什么呢?

然而现在,一诺千金的古训早已被见利忘义取代,人们开始以出售自己的诚信来谋生,而且越来越泛滥,越来越廉价。重诺重义的人,往往成为第一个被坑的蠢货,或是众人嘲笑的对象。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想脚踏实地生活的人,想真诚待人的人,真的是看上去很蠢很蠢

但是,蠢人自有蠢人的乐趣,自有蠢人的原则,自有蠢人的感动,也自有蠢人的幸福。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句——我很幸福

后记

前些日子在亲戚家作客,发现如今小学生的课本里已经有了这篇《鸡黍之约》,只是做了“一点”改动,而且没有最后两段,故事到范巨卿深夜出现后便结束了,结局被改成了“几个人愉快地吃了起来”。

「表哥夜话」看上去很蠢

编审人员大概是怕原著这种鬼故事吓到小孩子吧,才做了这种顺应政治正确的改动,挺符合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多正能量啊。

然而,我想我大概知道这个社会失信泛滥的根源所在了。

「表哥夜话」看上去很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