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村

賈堌堆遺址位於梁山縣大路口鄉賈堌堆村西約300米,據村民回憶,此處原來是一處高大的堌堆,面積有二、三十畝(約1.5--2萬平方米),多年來,由於周圍農民不斷開墾種植,堌堆的面積越來越小,人民公社期間因為堌堆上的土呈灰黑色,便將其當作肥料運往附近農田,致使堌堆越來越小,目前堌堆呈正方形,南北、東西各長約30米,中間高約3米。周圍長滿了樹林雜草。

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

古代先民們為了漁獵及生活、休息的需要,常在湖澤的邊沿選擇稍高處搭建住房,每生活一段時間以後,出於防洪和避免潮溼的需要,先民們就將住處墊高,生活垃圾的堆積也使住處越來越高,長此以往,即形成高出地面的土丘,民間稱為“堌堆”。明朝初年賈氏祖遷居在此繁衍生息,“堌堆因村而得姓,村因堌堆而得名”,故稱“賈堌堆”,賈氏所居住的村名也叫“賈堌堆”。

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村頭的雕塑

經考證賈堌堆系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原始社會晚期)至西周時期的人類居住遺址。1976年4月,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曾對賈堌堆進行了調查性試掘,在不同位置做了三個探方,“堌堆”遺址夯墊層次分明,一般的在三到五米,有的竟達十餘米,出土了大量遺物如骨器、陶器、細石器等,還有少量蚌片、鹿角、罐、網墜、紡輪等。尤其是出土的陶輪,中間有孔,經考證,這是紡麻線用的"紡輪",說明早在距今大約4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在梁山一帶居住的東夷族人就已經能紡麻織布了。

早期的村民往往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有一種樸素的敬畏和崇拜,並附會以種種神秘的傳說。據當地村民講,該堌堆極其靈驗,以前附近的貧窮人家在婚喪嫁娶時,如果桌椅碗筷如果不夠用,就來堌堆前燒炷香,第二天一大早,堌堆前就會出現需要的碗筷杯碟等物品,取走用完後如數送回即可。後來由於一些人貪心,不把拿走的器物送回,此法便不靈驗了。

賈堌堆遺址

堌堆上面有香爐並供奉的佛像

遺憾的是,這一重要的古文化遺址,長期未得到應有的保護。1972年,梁山縣革命委員會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到2001年3月才被認定為濟寧市重點保護文物。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堌堆,規模已經比幾十年前縮小很多,堌堆上面也被村民栽植了經濟林木速生楊,農田已經緊逼堌堆腳下,這都會對堌堆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會對以後的發掘科考造成影響。堌堆北、東、南面不遠處的田野,近年出現了一些鄉村企業,眾多建築的遮擋使得已經變得低矮的堌堆遺址更不起眼。

賈堌堆遺址

淹沒在農田中的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遺址

賈堌堆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