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千年古鎮 荊紫關的景觀特點概括起來有四個字:街、橋、寺、邊。街有“明清五里長街”,橋有“馬飲橋、新石橋”,寺有“法海寺”,邊有"三邊古鎮"、"雞鳴響三省"、"一腳踏三省"等之說。三省共有一條街叫白浪街,故曰"三省一條街"。中間有道碑亭,叫三省友誼碑,是1987年三省人民合資修建。碑西屬陝西白浪鎮,東南屬湖北白浪鎮,東北屬河南荊紫關鎮白浪村。碑亭下有一塊三稜石,叫"三省石"。一腳踩上,便腳踏三省,頗有腳踩三省、唯我其誰的豪邁氣概,這就是"一腳踏三省"的來歷。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明清古街

提及白浪街,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呢。遠古時代,一顆耀眼的火星(隕石)從天而降,五彩斑斕,光芒四射,煞是壯觀。雲遊的金榴仙子看得眼花繚亂,留戀難捨,遂嫁火星為妻。當地居民以為是火神、仙女下凡,不敢怠慢,便建起了古剎火星廟,廟前立巨碑二尊,中間夾一三尖石(隕石),石旁長一顆金榴樹,四季枝青葉繁,榴花飄香,金榴溢彩。廟四旁居住著秦鄂豫三省居民。清朝道光年間,以此廟劃地界,並稱此廟為"三省廟"。當時,前來進香朝仙的人絡繹不絕,再加上丹江、白浪河航運昌盛,商賈雲集,有"萬籟晝夜四聞"之盛景。於是,白浪街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三省友誼廣場

隨著歷史的沉浮變遷,"火神廟"、"金榴仙子"已不復存在。但從那殘碑瓦礫中仍能依稀領略到被凝固在這兒的盛世情貌。三省人民世代在這兒繁衍生息,情同手足。1987年,三省集資在街心"火星"三尖石上樹起一座高3米的三稜界碑,稱之為"三面樁"。大家現在看到的是碑的西面,上書,"豫秦鄂","秦"字在中間,表明碑西屬陝西省商南縣。陝西的白浪鎮原來叫王家店鎮,後來改為白浪街,取其三省共街之名。該鎮地廣人稀,礦產資源豐富,是直通秦晉的必經之地,有"陝之咽喉"之稱。陝西著名作家賈平凹年輕時,曾多次到此。咱們再看碑的東南,上書"秦鄂豫",為湖北鄖縣白浪鎮。此鎮原來名叫楊溪鎮。街上這條河,叫白浪河,發源於鄖縣白浪鎮的一個山洞裡,因水白如少女雪肌,浪花似碎玉摧冰,故曰白浪河。白浪街也因這條河而得名。河水穿街而過,流過三省碑亭,流入丹江,也叫一河流三省。咱們再看碑的東北面,上書"鄂豫秦"。"豫"字在中,意指碑的東北面為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娘娘廟村。河南著名詩人王懷讓到此題詩曰:"三省四方客,五風十雨時。丹江攜詩去,告與大海知。"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一腳踏三省

這裡三省的居民世代同居一條街,雖風俗習慣迥異,仍能和睦相處;雖有各自不同的方言,但為了友好,他們一律講"普通話"。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三省碑界石

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這兒的婚姻狀況,"三省開親"乃是一大特色,“三省總督”更是比比皆是。年逾古稀的魏長水是陝西人,妻子是湖北人,兒媳是河南人,真可謂是"三省大聯合"。在這裡,類似這樣的家庭比比皆是。河南的女子嫁給了湖北的小夥兒,陝西的漢子又去娶了湖北的妮兒,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親情。有一年,河南一老漢辦八十大壽,分別嫁在三省的幾個女兒都回來祝壽,三省人濟濟一堂,吆五喝六,在當地傳為美談,老漢也因此有一個雅號"三省總督"。這裡往往一家"過喜",家家都送上十塊八塊錢,以志新禧,婚姻,成了他們聯繫感情的紐帶。難怪人們稱這兒是"三省友誼街"。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古鎮四合院

小小一條白浪街,卻是三種文化的交匯點。從這裡向北,是以古都洛陽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向南,是以雄奇三峽為代表的長江楚文化;向西,則是以古都西安為代表的秦晉文化。於是,便有了頗為有趣的風土人情。走在街上,你可以聽到不同店鋪的收音機、電視機播放的河南豫劇、陝西秦腔、湖北漢劇;你可以聞到從農家飄出的陝西羊肉泡饃、河南胡辣湯、湖北三合湯的不同香味;你可以聽到迥然不同的三鄉口語,說一句話的三種不同腔調。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三省客棧

最有趣的是,隔了一條街或是一堵牆,打個電話過去竟是省際長途。於是,為了方便、省錢,更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不少做買賣的家庭都同時裝了兩三部電話,往哪個省打電話就用哪個省的電話。而這裡的公雞似乎也與"眾"不同:不鳴則已,一鳴驚三省。

千年古鎮荊紫關:一腳踏三省  遊客競相來

特色小吃:神仙涼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