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穴到敦煌 駝鈴聲聲月牙泉

從武穴到敦煌 駝鈴聲聲月牙泉

“就在天的那邊,很遠很遠,有美麗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鏡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樂園......”田震的《月牙泉》唱遍大江南北之後,鳴沙山月牙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決定也去那裡看看。到達的那天,正是中午,接站的司機告訴我們,鳴沙山中午溫度很高,最好下午5點以後過去,可以玩到9點。我驚呼:5點以後天不就快黑了嗎?司機告訴我們,這裡的天黑的很晚,5點的時候太陽還很厲害,不要緊。於是,我們聽從司機的安排,回酒店辦理住宿,進餐之後美美地睡了幾個小時。5點整,司機準時接我們去鳴沙山月牙泉。

從武穴到敦煌 駝鈴聲聲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處,千百年來“山泉共處,沙水共生”,泉光山色相映成趣。其獨特的地貌奇觀,為國內罕見,堪稱塞外風光一絕。它和鳴沙山東麓的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一脈相連的“兩大奇蹟”。

一進景區,田震的《月牙泉》在耳邊迴響,讓我們有些小小的激動,歌裡唱到的地方,此刻,我們來了!並且即將掀開它神秘的面紗。買好門票,見鳴月廣場上,有人提供防沙的鞋套,防塵相機罩,我們出門前已將單反作了防塵處理,關於鞋子,我們覺得那個防沙鞋套長得太難看,類似肥大的駱駝掌,因此,決定不要了,直接穿自己的鞋子上鳴沙山。隨著人群,我們看到有開著越野車爬沙山的,有坐著直升機飛沙山的,有騎駱駝上山的,有徒步穿越的,也有沙中滑行的,我們決定乘騎沙漠之舟登鳴沙山,沿途觀賞絲路古道,大漠駝鈴和塞外壯美的景色,感受大漠孤煙之旅,下山後再直奔月牙泉。

工作人員引領我們來到駱駝堆裡,我東看西看,竟有些害怕。駝隊是五人一組,我排在第三,前面是大熊和小熊,後面是一對小夫妻,五峰駱駝由一人牽引。牽駝人一聲令下,第五、第四峰駱駝開始依次前雙膝跪地,再後雙膝跪地,等待遊人坐上駝峰。輪到我時,因為害怕,想溜之大吉,不想被駝主推了上去,只好抓緊扶穩,第一峰是個白色的駱駝,身型很漂亮,原本我是想騎那峰的,因為膽兒小怕第一峰不安全,所以躲後邊兒了。大熊膽兒肥,自然騎了那峰最漂亮的。待五名遊客全部坐好之後,駝主開始發令,反過來從第一峰駱駝開始起身,然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峰駱駝次第起身,絲毫也不混亂,像是訓練了好久似的。當駱駝起身的時候,我還是有些害怕,坐穩後,見駝主牽著那峰白駝,心裡踏實了許多,我仔細尋找我乘坐的第三峰駱駝的繩子,原來,它拴在第二峰駱駝的座墊後面,依次類推。這樣的牽法讓我很是擔心,真後悔沒有騎在第一峰白駝上,如今也只好如此。因為要防紫外線,我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跟穆斯林信徒似的。而大熊、小熊卻連帽子也不願意戴,說是難得有機會曬曬這麼好的太陽。

遊客們都騎在駱駝上,雙手緊抓坐墊前面的鋼環,沒法騰出手來拍照,景區在固定的地點安排了專業攝影人員給每位遊客最少拍一張駱駝照。駝主詢問我們是否需要更多的照片,說是他可以幫忙用客人的設備拍,每人20元不限張數,我們紛紛響應,把單反交給了駝主,駝主一人拿兩個相機(我身後是一對小情侶,五人一組),時不時地放下駝繩,給我們拍照,我們騎著高高的駱駝,沿鳴沙山斜坡緩緩上山。左手邊有無數越野車穿行而過,右邊則是下山的駝隊,駝鈴聲聲,彩巾飄揚。一隊隊裹著絲巾,戴帽子或不戴帽子的遊客喧鬧了孤寂的沙漠,形成了一道獨特而又靚麗的風景。

從武穴到敦煌 駝鈴聲聲月牙泉

我很詫異駱駝的溫馴,一峰站住,其餘四峰均會停下來,一峰開走,其餘幾峰必定跟上,從不亂來,這讓我懸著的心慢慢放了下來,安心享受這大漠無限風情。駝隊上坡還算平穩,下坡時,就沒有那麼安穩了,因坡度較大,沙塵很深,駱駝行走有些困難,一邊要從深埋的沙塵裡拔出腳掌,一邊要努力控制身體下滑,讓我又開始擔心起來。要知道,駝隊旁邊就是幾十米高的“沙崖”,雖不似石頭山那般堅硬,但也是很恐怖的。一步一艱難地前行,總算是下了鳴沙山,駱駝們在牽駝人的吆喝聲中又開始一一跪下,好讓遊客們一一下駝。白駝是第一個跪下的,它剛剛放下大熊,便“啪”的一下倒在地上,並開始打滾,嚇了我們一大跳,原來,這是它們的習慣性動作,沙漠裡太熱太乾了,打個滾可以有效緩解熱浪煎熬。我們打趣地說:大熊太胖啦,把白駝都累趴了……。小熊說:媽媽騎的駱駝年齡最大,老,而且有感冒的跡象。因為時不時地聽見它呼吸聲重。還說自己的座騎應該是個剛長成的小駱駝,因為它對一切充滿了好奇,上山時,一直扭著脖子看左邊的沙漠越野車,駝主讓它把臉露到右邊拍個照,它就使勁兒看右邊的駝隊和滑沙的遊客,一時也不曾乖乖地走過,有時,前面的白駝停下來了,它也不知道,直到撞上去了才發現,真是一個頑皮而有趣的傢伙。

離開駝隊,我們迫不及待奔向前面的月牙泉,茫茫大漠,一彎清澈的泉水映入眼簾,藍綠色的湖水在微風中泛起陣陣漣漪,月牙泉像一彎新月落在黃沙之中,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聳,山坳隨著泉的形狀也成月牙狀,吹進環山窪地裡的風,由於空氣力學原理,會向上渦旋,於是月牙泉周圍流下來的沙子,又被旋風送回四面山脊,這就是泉水始終不被黃沙掩埋的奧秘所在。千百年來,在滿目蒼涼中有此一景,月牙泉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驚喜,更有來自內心深處的震撼。田震的《月牙泉》繼續在耳邊洗腦式播放。沒見月牙泉之前,聽著這歌,只是聽歌,見了這泉,再聽這歌,就不單單是聽歌這麼簡單,終於明白田震的歌聲中為何婉轉而憂傷。的確,月牙泉是美麗的,它美的清澈、純淨,美的讓人心醉,美的讓人無法忘記,“沙漠之眼”當之無愧。但近幾十年來,由於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導致月牙泉水位下降,面積減少,雖經人工幾次回灌補水,得以保住,但每年仍要下降15釐米左右。這讓我們很是擔心,月牙泉還能保存多久。想到這些,我很慶幸我們來了,來到這絕世之地,親眼目睹了月牙泉的絕世之美。

“每當太陽落下西邊的山,天邊映出月牙泉,每當駝鈴聲聲,掠過耳邊,彷彿又回月牙泉。”田震的歌聲依舊在耳邊迴盪,聽著歌曲,踩著黃沙,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月牙泉邊,我們久久不願離去,拍照留念必不可少,為從多個角度欣賞月牙泉,我們登上鳴月閣的臺階,雖然閣門緊閉,但還是可以一覽月牙泉的全貌。“晴空萬里蔚藍天,,美絕人寰月牙泉。銀山四面沙環抱,一池清水綠漪漣”,默唸著這首詩,頓生“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鳴沙山作為騰格裡沙漠的邊緣,南北寬20公里,東西長40公里,雖是邊緣,但一樣具有某種超能力,可以瞬間彌補所有的不足,哪怕發生在剛剛,只要風吹過,這裡全然不會有你的痕跡。千年黃沙掩埋了多少故事,願月牙泉能長長久久地安睡在鳴沙山的懷抱,永遠不會被改變容顏,這是我們對月牙泉源自內心的愛戀。

從武穴到敦煌 駝鈴聲聲月牙泉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濟印象淘寶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