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反對子午谷奇計,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因為一個私心!

大家都知道,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很不好,主要責任在諸葛亮。當初,在人群之中,諸葛亮第一眼見到魏延,就神神叨叨的說,“此人腦後有反骨”,以後必反,所以現在當除之!

當然,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但在真實歷史上,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這裡要分兩個階段,即:劉備的死前和死後!

在劉備死前,諸葛亮和魏延,沒什麼矛盾,雙方接觸的機會都不多,諸葛亮也不掌握軍權,和將軍魏延關係不大。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兩個輔政大臣之一時,事情有了新變化!

諸葛亮反對子午谷奇計,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因為一個私心!

第一,劉備死前,諸葛亮不掌握軍權。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很快就奪取了軍權,主要有兩點,(1)諸葛亮利用丞相權力,奪取了另一個輔政大臣李嚴的軍權,將李嚴架空,(2)第一次北伐時(228年),奪取了魏延的漢中軍團兵權,讓魏延淪為一般性的將軍,由此導致魏延和諸葛亮的矛盾升級!

第二,劉備死前,諸葛亮沒有自己的小圈子。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很快就建立了小圈子,楊儀、馬謖等人,都是諸葛亮信任之人。然而,魏延“又性矜高”(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不屑加入諸葛亮的小圈子,一直效忠於劉備父子,所以自然就備受打擊,最終導致魏延的計謀,諸葛亮都是一概拒絕!

諸葛亮五次北伐,作為蜀國二號軍事人物,魏延幾乎沒做什麼事!需要注意的是,魏延鎮守戰略要地漢中10餘年,沒有軍事才華,劉備怎麼可能如此安排?顯然,這是諸葛亮不讓魏延發揮,而不是魏延不行!在五次北伐中,唯一一次主動進攻的勝利,就是魏延大破郭淮,斬甲首三千,攻佔武都、陰平,也可謂魏延唯一一次出手!

第三,諸葛亮臨死之前,對軍事指揮權的安排,讓人非常懷疑。因為魏延是二號軍事人物,資歷、職位、經驗、忠誠度等遠超蜀國其他將軍,按理說諸葛亮去世,他接管才合情合理。然而,諸葛亮卻將指揮權交給了楊儀,這個楊儀和魏延關係非常差,最終導致魏延身死!可以說,諸葛亮臨死時,還在算計著魏延,想著內鬥!

諸葛亮反對子午谷奇計,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因為一個私心!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到一件事,即:諸葛亮一直在打壓魏延!然而,魏延屬於那種給點陽光,就會燦爛的軍事天才,所以諸葛亮深知,不能給予一絲機會!比如,五次北伐中,給魏延唯一一次機會,就創造了一個大戰績。

因此,魏延提出的子午谷計劃,即:(1)僅率軍1萬人,(2)魏延親自率軍!諸葛亮看了之後,卻直接否決。有人說,這是諸葛亮看到,子午谷計劃不可能成功,是送死的計劃,所以才拒絕!

其實,看魏延的這兩個條件就知道,失敗了對蜀國毫無影響,但成功了卻對魏國重大打擊。甚至可以說,一旦成功,可能會讓蜀國取得充分的戰略主動權!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1)按照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諸葛亮很想“弄死”魏延,既然魏延提出了一個“死路一條”的子午谷奇計,那麼諸葛亮應該同意,這樣讓魏延送死,剪除一個大敵才對,(2)但諸葛亮考慮的是,如果魏延計策成功的話,魏延聲望大漲,那麼諸葛亮還如何打壓魏延,如何確保充分掌握軍權?

顯然,諸葛亮反對子午谷奇計,根本原因在於私心,想要確保自己對蜀國的絕對控制!所以,反對子午谷奇計,不是諸葛亮一生謹慎,害怕魏延失敗,而是諸葛亮害怕魏延奇計成功。

諸葛亮反對子午谷奇計,不是害怕失敗,而是因為一個私心!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歷史名人的評價中,皆沒有人說諸葛亮是“軍事天才”,一般都是評價他“善於治國”、“有謀略”,可為名相。在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指揮能力,可能還不如魏延。五次北伐的戰功,除了魏延所取得的之外,就是“在退兵途中設伏小勝”!一次北伐失敗是偶然,五次皆失敗就說明能力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