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排行榜,前十应该怎么排?

皮皮虾走

中国历史上前十排行的帝王如下:

1、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中国历史首次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首创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结束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分封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建万里长城,北拒匈奴,南征百越。秦始皇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带给华夏民族两千年来大一统的意识,对中国历史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汉武帝。千古一帝,开创察举制不拘一格选拨人才,罢百家,独尊儒家,使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几千年来的治国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开疆拓土,击匈奴、征朝鲜、并百越、破大宛,使汉朝疆土不断扩大,使汉民族声威在世界上得到最大发扬,使中华民族被冠以汉族。



3、唐太宗。对内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任用贤良,政治上清明开放,使唐朝文化百家齐放,国泰民安。对外征服突厥、高句丽、西域诸国,积极开创唐王朝疆域,并促进民族开放与和解,和亲吐蕃,任用少数民族官吏与士兵,四海臣服,使唐王朝声望达五湖四海。



4、隋文帝。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分裂的乱局,重新建立大一统的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的官吏政治制度,这套制度直到清朝还在使用。加强中央集权,首创科举制,使人才选拨不拘出身,同样科举制也是到清朝还在使用,说明这两种制度确实先进并适合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

5、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开创者,中国历史上最大疆域的开创者,冷兵器时代最强的战争机器,统一整个华夏,及大半个亚洲及欧洲,在武功方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汉高祖。中国历史上首个平民百姓通过造反,建立起大汉王朝,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朝代,汉民族的建立者。

7、宋太祖。宋朝建立者,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统一大部分中国,开创宋朝繁荣的经济,和繁华的文化,汉民族及文化的保留者。

8、明成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维护明帝国南北边疆,派郑和七下西洋,开创海洋通商及贸易的通道,使明帝国及汉民族声望达到世界各国。

9、明太祖。明朝开创者,历史上第二位于平民百姓造反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驱逐蒙元势力,建立汉民族政权。

10、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年代,靠自己当上女皇,实属不易,并且武则天很有能力,能任用贤良,打击小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中国十大帝王

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宋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后周世宗、宋太祖、明成祖

秦始皇( 公元前259 --- 公元前210年 ),嬴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2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汉武帝

汉朝的第7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晚年的汉武帝任用李广利多次远征大宛,士卒伤亡惨重,征和二年巫蛊之祸、征和三年李广利降匈奴,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将注意力转向“富民”。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光武帝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 、谥号光武皇帝。

魏武帝

魏武帝即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宋武帝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祖辈由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徙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刘裕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于604—618年在位。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等。但是,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缢杀,隋朝灭亡。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唐太宗

天可汗是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公元649年,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即柴荣。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明成祖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大明成祖,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血神君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100个人可能有100种排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的排名3个标准:一是功过分开,在此主要谈功;二是抛开历史上的单一民族观,站在今日中国的立场看;三是看具体的文治和武功对后世的影响力。

军事:统一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发北疆(移民、徙刑徒实边);开拓西南;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疆域基本奠定了后世汉地的基础(汉武帝时稍有扩大)。

政治:首创皇帝尊号、废除谥法;天子自称“朕”、避讳制成为法律;制传国玉玺;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泰山封禅。

经济:统一货币(国家统一铸造、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黄金和铜钱);统一度量衡;建驰道;凿灵渠。

文化:书同文(创小篆、秦隶);车同轨;行同伦。

负面:焚书坑儒;兵役、徭役繁重,透支民力,后继之君没有及时调整国策,二世而亡。

2、汉武帝刘彻——政治家、战略家。“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电视剧《汉武大帝》开篇语);汉武盛世

军事:开疆拓土,奠定汉地的基本范围——东并朝鲜(公元前109年灭卫氏朝鲜,新置汉四郡: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南吞百越(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新置南海、儋耳、珠崖、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9郡);西征大宛(大宛、车师、楼兰、龟兹等西域诸国臣服,置西域使者校尉);北破匈奴(公元前127年河套之战收复河套地区,置朔方、五原2郡;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打通河西走廊,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至此匈奴衰落);德招西南夷(招降夜郎、邛、笮、冉駹、白马、滇国等西南诸夷,新置犍为郡、牂牁郡、越嶲郡、沈黎郡、文山郡、武都郡、益州郡)。

政治:中央设置内朝,加强皇权;地方设十三州部刺史;颁布推恩令;首创年号;泰山封禅;选拔人才首创察举制等,用人不拘一格,武帝一朝涌现出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东方朔、主父偃、司马迁、司马相如、张骞、韩安国、苏武、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经济:改革币制;盐铁专营;移民实边。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治国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颁布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设立乐府等。

外交:张骞出使西域,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开辟了丝绸之路。胡瓜(黄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萝卜、葡萄、核桃、苜蓿等农作物以及汗血宝马、胡乐、魔术等引入中原。

负面:穷兵黩武、海内虚耗;巫蛊之祸。晚年幡然悔悟,下《轮台罪己诏》,重拾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治国之策。司马光评价他说:“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3、唐太宗李世民——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天可汗;贞观之治。(自宋代起,“唐”就已经成了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

军事:晋阳起兵灭隋、消灭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灭东突厥、高昌、薛延陀等国;征服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置安西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对西域及漠南、漠北实行羁縻统治。

政治: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地方沿袭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并划天下为10道(道至今仍存于日韩);发展完善科举制,以后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被回纥等民族拥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用人上,任人唯贤,不问出身;以史为鉴,从谏如流;河清海晏,开创贞观之治。

经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文化:设立弘文馆;编纂《大唐西域记》等。

外交:玄奘西行;遣唐使等。

负面:玄武门之变。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此事件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司马光《资治通鉴》:“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4、明太祖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再造华夏;治隆唐宋;洪武之治

军事:剪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江南;收复燕云十六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次北伐,经1388年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之战,俘获北元贵族3000多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马4.7万匹、驼4800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3000余辆,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一雪北宋靖康及南宋崖山之耻。自此,蒙古各部陷入内讧分裂,不能再对中原造成颠覆性威胁;收服贵州诸土司,1372年置贵州宣慰使司,为进军云南做好准备以及为朱棣贵州建省打好基础。(贵州自秦汉以来,始终属于羁縻之地,未能完全融入华夏);1381年进军云南,剿灭梁王及大理段氏等残元势力,次年建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等三司,地方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迁入大量汉族人口并封沐英为黔国公世镇云南。如果说忽必烈设云南行省算是西南边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话,朱元璋的举措则完全将云贵纳入中央政治体系,对云贵完全融入华夏居功至伟。

政治:废除了中书省,不再设丞相,改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这一制度成为后来内阁制的雏形;在地方则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立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这些政策是实施,巩固了皇权,有效的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可能;设锦衣卫等。

经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鼓励开垦荒地;实行了移民政策,对后世中国的人口分布影响很大;大力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尊老养老以及施行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黄册制度等等。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到洪武末年,民户达1605万户,人口达6054万人,明初的社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提升。

文化:恢复汉族礼仪、衣冠、姓名、语言等,并采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消除了元代对汉族的种族歧视政策,及大地增强了汉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他还继承并发扬了科举制,开创八股取士,对后世影响深远。

外交:重新确立了中华宗主国地位,将朝鲜、日本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

负面:屠戮功臣;明朝海禁。

5、隋文帝杨坚——政治家、战略家;圣人可汗;开皇之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5位

军事:灭西梁、南陈、平定江南,成功统一了处于分裂局面300年的中国;北击突厥。

政治:在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五省六曹制(后改名五省六部制),是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蓝图;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下诏举贤良,为科举制之开端;修订《开皇律》;建大兴城;开创开皇之治。

经济:推行均田制、设置粮仓;重新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去鲜卑化,力行汉化,使鲜卑族完全融入汉族。

负面:得国不正;蕴藏大乱(毛泽东语)

6、元世祖忽必烈——政治家、军事家;薛禅汗;诸君主之大君主(马可波罗语);至元之治

军事:灭大理国(云南纳入版图);击败阿布里哥,夺取汗位;攻灭南宋,混一南北。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

政治:采用汉法,重用汉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影响至今;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元朝是第一个定都于北京的大一统政权,亦影响至今;设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

经济:发行纸币;恢复粮控政策;开凿京杭大运河等。

文化:重新创制蒙古文(八思巴文);颁行《授时历》;组织编纂《农桑辑要》等。

负面:民族压迫等。

7、隋炀帝杨广——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诗人;世祖明皇帝(隋恭帝谥);大业盛世(大业元年至大业七年)

军事:统军灭陈;南平林邑,置比景、海阴、林邑三郡;西吞吐谷浑,先后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伊吾等郡(首次将青海纳入版图);征讨契丹、琉球、三征高句丽。

政治: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革官制、改州为郡,发展完善五省六部制;颁《大业律》;开创进士科,对科举制的发展意义重大。

经济:开凿隋朝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

文化:组织编写《长洲玉镜》、《区宇图志》、《诸郡物产土俗记》、《诸州图经集》、《西域图记》等。

外交:遣隋使等

负面:弑父(存疑)、杀兄、屠侄,唐朝对他多有丑化。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然而他急功近利,终身死而国灭,其罪在当代,却利在千秋!

8、清圣祖玄烨——政治家;恩赫阿木古朗汗(蒙古);文殊皇帝(西藏);康熙盛世(康乾盛世)

军事: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将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版图;进兵西藏。对近代中国的版图形成贡献很大。

政治:铲除鳌拜;以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强化皇权,设立南书房;签订《尼布楚条约》;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开创康乾盛世。

经济: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藏富于民,晚年全国大范围普免钱粮;地丁合一;修治漕运;废除匠籍等。

负面:文字狱;九子夺嫡。

9、汉宣帝刘询——政治家;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孝宣之治(孝宣中兴、昭宣中兴)

军事:联合乌孙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称臣;公元前60年,平定西羌,置金城属国安置羌人;同年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这在中华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政治:隐忍蓄势、铲除霍家势力;为汉武帝建世宗庙,确定自己的嫡系正统地位;以“汉家制度”即“霸道(法家)”、“王道(儒家)”杂治天下,反对专任儒术;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西汉的国力达到最强。

经济: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设立常平仓,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抑制土地兼并;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

文化:《谷梁》兴盛;颁行《史记》等。

负面:无

10、明成祖朱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永乐盛世

军事:靖难夺位;北伐蒙古,使鞑靼称臣;南征安南,置交趾省。

政治:改革吏治、完善文官制度、建立内阁;迁都北京;加强皇权、清除藩王;设置东厂,恢复锦衣卫;设奴儿干都司、哈密卫;设贵州省;设缅甸、孟养、老挝、旧港等宣慰使司;开创永乐盛世。

经济:疏浚会通河、凿清江浦;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等。

文化:组织编纂《永乐大典》。

外交: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

负面:靖难夺位。

其他未上榜帝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女皇武则天、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历等。


栏杆拍遍

历史帝王排行只是后世人的想法,真的要排行,哪就得论功德和对国家贡献,以及国家的強大为标准。


第一:世界之王一一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3世纪率铁骑,发动了世界规模最大战争,横扫人类五分之四土地,创造了世界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西方学者称为"全人类帝王。"


第二:千古一帝一一秦始皇

他顺应时代,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巩固国家统一。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万里长城,南征东南亚,使中国成为当世最大帝国。


第三:雄才大略一一汉武帝刘彻

他文治武功,北拒匈奴,创立新规,倡导以德治国,他开拓了最大疆土,奠定了汉王朝强盛,中国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国之境始于汉武帝。


第四:贞观之治一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以超凡魄力和军事才能,率军击退匈奴,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创了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国家政通人和,繁荣昌盛,李世民被史学家公认为:最有作为的帝王。

第五:开皇之治一一隋文帝杨坚

他使中华民族绝处逢生,春秋,秦汉文化在五胡乱华中遗失大半,杨坚以大无为精神,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为中国昌盛打下了根基。


第六:中华始治一一汉文帝刘恒

刘恒治国有方,废除严刑苛法,严明法治。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文景之治",使大汉走向了繁荣昌盛。


第七:一代布衣一一明太祖朱元璋

他领导农民推翻了元朝统治,统一全中国,加強中央集权制,稳定政治大局,调整生产关係,恢复经济为明王朝长治久安,提供了保证。

第八:明星帝王一一清圣祖康熙

他在位61年,勤奋好学,意志坚毅,北拒匈奴沙俄,维护统一,除旧立新,文武兼备,促進了清朝的经济发展,才有了以后的康乾盛世。


第九:绝代女皇一一圣神皇帝武则天

他天生丽质,聪颖过人,称帝后开科举,知人善用,发展经济,容人纳谏。掌控朝政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中华強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千古仁君一一明成祖朱棣

他魄力強大,文治武功,五征蒙古,收复安南,巩固帝国边疆。让郑和七下西洋,开创海上絲绸之路,繁荣海外贸易,使中国的汉民族声望享誉世界。


贾全贵

按照对历史的贡献以及后世影响,个人文治武功方面,个人魅力等因素,暂且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进行排行。

1.秦始皇,嬴政。

2.汉武帝,刘彻。

3.光武帝,刘秀。

4.隋文帝,杨坚。

5.隋炀帝,杨广。

6.唐太宗,李世民。

7.宋太祖,赵匡胤。

8.成吉思汗,铁木真。

9.明太祖,朱元璋。

10.康熙,玄烨。

以上榜单,从秦朝到清朝,囊括了主要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或虽不是开国皇帝,却拥有不亚于开国皇帝影响力的帝王。

秦始皇,中国历史第一个皇帝,创建一整套延用后世的先进制度,促进了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融合。

汉武帝,最大功绩是对强敌匈奴用兵,捍卫了汉民族的尊严。

光武帝,位面之子,东汉开国皇帝,开创建武中兴,个人魅力值很高。

隋文帝杨坚结束五胡乱华以来分崩离析的局面,国家重归一统,重建汉人政权,创建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隋炀帝虽然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但在完善科举制度方面贡献很大,使其成为延续千年,帝国选拔人才的重大制度创建。此外,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也有很大功绩。

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更似开国皇帝,开创贞观之治,使唐王朝逐步强盛,被称为天可汗,个人魅力值很高。

宋太祖,结束五代乱世,使中国社会重归轨道,文治武功在所有皇帝中可算中上等。

成吉思汗,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攻灭金朝,南征北战,他和他的子孙创建了最大的版图,武力值非常高。元朝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统治,对于国家疆域是有贡献的。

明太祖,布衣出身,结束元末乱世,历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建立大一统王朝,恢复被元朝废弃的制度,也使中国社会重归轨道。

康熙,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奠定康乾盛世的基础,文治武功都有建树,平定三藩之乱,收回台湾,对国家疆域方面是有贡献的。


生说

我心中的前十位。从第一到第十依次是: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朱元璋、康熙、汉文帝、雍正。

我的评选标准有两个,一是文治武功如何,二是对待百姓如何。以上十人中有五位都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乱世、统一中华,这样的功绩怎么夸都不过分;另外五人有的仁政爱民,留下千古美名,有的开疆拓土,扩大中华影响力;接下来一一叙述。

【1,秦始皇】

毫无疑问的千古一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创建三公九卿制度等等,在太多层面嬴政都是开创性的。即便后人批评他的暴政,即便秦朝二世而亡,也无法抹杀他闪耀千古的伟大功绩。历史第一皇帝,非嬴政莫属。

【2,汉武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是谁奠定的?是汉武帝。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当时的中国疆域面积还比较小,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汉初。汉武帝时期,武帝北伐匈奴、西通西域、东征朝鲜、南定南越、收服夜郎,在他的统治下,新疆、河西走廊、朝鲜半岛北部、和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历史首次纳入中华版图,内蒙古河套和两广地区再次归属中华版图。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面积是秦始皇时期的两倍还要大。

此后数千年,再没有一个皇帝能在“武功”层面达到秦皇汉武的高度。

【3,隋文帝】

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从东汉灭亡到隋朝建立,这中间接近400年的时间被称作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西晋短暂完成过统一,但在大部分时间内中国都处于分裂混战的局面,百姓民不聊生,人口数量下降极其严重,而结束这段几百年乱世的就是隋文帝杨坚

武功方面结束数百年乱世,文治方面同样伟大,隋文帝在位23年,期间励精图治仁政爱民,隋朝迎来盛世,有统计表明,即便在后来的唐太宗时代,唐朝的国力和国民生产总值都没有达到隋文帝时期的程度。

【4,汉光武帝】

两汉前后四百年,历经多个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直至今日中国大部分百姓仍骄傲的自称“汉族”,说的语言叫做“汉语”。能够缔造如此伟大的王朝,除去汉高祖的开国之功外,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同样居功至伟,正因为刘秀的出现,使得汉朝国祚又向后延续了近200年。

汉光武帝刘秀不仅有再造“大汉”之功,还是一位难得的圣明之主,他在位32年,创造了名垂史册的“光武中兴”,使中华大地从焦土废墟中逐渐恢复过来。

【5,唐太宗】

人们总说“汉唐盛世”、“强汉盛唐”,在人们的心目中,能够和大汉相媲美的朝代毫无疑问就是唐朝。直至今日,华人在国外的聚居地仍被称作“唐人街”,传统服饰被称作唐装。而大唐近300年期间,最负盛名的皇帝就要数唐太宗了

汉武帝伐匈奴,唐太宗灭突厥,这似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取得的最酣畅淋漓的两次胜利了。此外,唐太宗善于纳谏的优点也是此后历代皇帝的榜样,他和魏征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迎来贞观之治。

【6,宋太祖】

唐朝末期,中国大地再次陷入分崩离析、藩镇割据的状态,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混乱程度有增无减,堪比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地区五十几年更换了五个朝代,几乎年年都有战乱。如此局面下,中国急需一个像隋文帝杨坚那样的人物站出来结束这种局面,而这个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结束乱世,建立了宋朝。两宋前后三百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顶峰,有数据显示,北宋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是几百年后明朝的8倍,占当时全世界GDP的80%。很多人相信,在唐宋之后,中国大势由盛转衰。

两宋之所以如此繁荣,当然与宋太祖开了个好头有关,在宋太祖的励精图治之下,北宋迎来“建隆之治”的兴盛局面。此外,宋太祖在对待开国功臣时所凸显出的仁慈也令人钦佩,与刘邦朱元璋的大肆屠戮相比,宋太宗杯酒释兵权,至今为人称道。

【7,朱元璋】

蒙古军队南下灭宋建立元朝,经过蒙古人97年的统治,中国大势由盛转衰。而且在此期间蒙古统治者并未对汉族和汉文化显示出足够的坦诚和善意,当时的汉族百姓处处受到压迫,多次奋起反抗。终于在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成功,推翻了元朝,赶走了蒙古人,解救百姓于水火,建立了汉族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

虽然在统治期间,他滥杀功臣的行为受人诟病,但在对待百姓和惩治贪官方面,朱元璋做的非常出色,在他的统治下,明朝迎来“洪武之治”。

【8,康熙】

如果说,汉武帝是第一位真正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皇帝,那康熙就是最后一位奠定现代中国版图的皇帝。收复台湾、三征蒙古、驱逐沙俄,清朝的疆域在康熙时期到达鼎盛。

而且,康熙皇帝仁政爱民,在位61年间,下令免除地方赋税钱粮的旨意多达545次,在他的努力下,清朝国力逐渐强大,他也是“康雍乾”盛世的开创者。

【9,汉文帝】

说到仁政爱民的好皇帝,首推汉文帝。

秦朝崇尚“法家”,实行严刑峻法,百姓犯下很小的错误都要被施以残酷的“肉刑”,落下终生残疾,还可能被连坐。汉文帝可怜受刑之人,下令废除肉刑、改为鞭刑,还废除了不人道的连坐法。

秦朝时,成年男子几乎每天都在为国劳役,汉初时这种局面得到扭转,而到了汉文帝时期,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参加一次。此外,汉文帝多次下令减免田租税,在他的时代,百姓缴纳的赋税总数仅相当于秦始皇时期的十分之一。

此外,汉文帝本人也是节俭到令人惊讶,他和皇后在日常里只穿粗布做的衣服,从不奢侈浪费,带头树立节俭的作风。

这样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历史上能有几个?

【10,雍正】

职业皇帝,只能这么形容雍正了。

在位13年,单单是批阅奏章时写下的旨意和批语就多达几千万字,平均每天书写5000多字的批语,要知道那可都是一笔一划的毛笔字。一年365年,除了过生日那天给自己放天假之外,其余364天全部照常上班,风雨无阻,夜里工作到12点之后,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如此勤政,堪称历史之最了。

身处康雍乾三朝的中间,雍正起到了非常好的过渡作用,他不惜得罪皇亲贵族,严厉打击贪腐,推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新政,为接下来乾隆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耶律萧

中国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千多年,总共有405人当过帝王,按照个人能力、历史贡献、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最后综合比较。

个人能力:首先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马上皇帝)应排其中,依次是秦始皇、唐太宗、成吉思汗、朱元璋、杨坚(隋文帝)、刘邦、汉武帝、武则天、刘秀、朱棣、宋太祖、玄烨。没有能力,不可能开辟一片天地。


历史贡献:赢政、李世民、杨坚、刘彻、玄烨、刘邦、武则天、赵匡胤、刘秀、朱元璋。

嬴政:灭六国,统华夏,开辟中国封建帝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为今日之中国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定规立制,限制特权,招贤纳谏,开明开放,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杨坚:去鲜卑化,结束了中国自西晋以来长达三百多年南北分治、诸侯割据的历史,开创"三省六部制"和封建科举制度。






刘彻:打走匈奴,安定汉基。



玄烨:战俄国,定草原,平三蕃,收台湾。



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室,粉碎了诸侯割据,奠定了汉家文化的基础。



武则天:开疆拓土,设立河西四郡,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推动社会繁荣进步。



赵匡胤:结束南北分治局面。



刘秀、朱元璋:恢复汉室,结束战乱。



影响和作用:李世民、赢政、杨坚、成吉思汗、刘邦、刘彻、武则天、玄烨、朱棣、赵匡胤。大唐盛世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峰,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深远。赢政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社会制度整整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形成的基础。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西方"三权分立"制的鼻祖,比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隋朝开创的科举选人用人制度整整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选人用人一千一百多年,直到清朝灭亡才终止。京杭大运河发展了水上交通,成了南北经济相互促进的大动脉。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大帝国无疑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不可抹去的。刘邦、刘彻建立和巩固了大汉江山,汉文化、汉历史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将渊源流长。女皇武则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永远是唯一的。玄烨、朱棣、赵匡胤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贡献和作用谁也不可忘记。

总之,根据个人能力、贡献和影响,我认为可以排到前十位的帝王是:赢政、李世民、刘邦、杨坚、刘彻、成吉思汗、玄烨、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有人可能说成吉思汗不应该算,他没当过元蒙的皇帝,但我认为,成吉思汗才真正是元蒙的奠基者,事实上,他的子孙已把他纳入元蒙序列。


知未是也

1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千古一帝是他的专有名词。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春秋战国群雄割据局面,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秦始皇对内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对外北抗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拓百越,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中国汉地版图的奠基者,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所以我把千古一帝秦始皇排第一。

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使一个国家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令世界各国纷纷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可谓万国来朝,德化远播。唐太宗铸造的强盛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使一个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绝后的尊重。唐太宗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世,使中国和中华文化空前自信起来,使中国富了起来,强了起来,所以我把他排第二。

3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塑造了一个民族奋起图强的伟大时代,开创了一段留传千古的帝国传奇,演绎了一场天地泣血的酷烈大战.大汉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圣武大帝。汉武帝使中国站了起来,所以我把他排第三。

4明太祖朱元璋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多为清朝所继承,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的历史功绩,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农民战争后新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得国之正莫如朱元璋,他恢复了自唐之后的中国汉人的地位,所以我把他排第四。

5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使汉民族绝处逢生,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使分裂的国家奇迹般的再次统一,为中华民族的盛世打下根基。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隋文帝由于对中国的统一和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的卓越贡献,被历代西方史学家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隋文帝在西方比中国出名,我把他排第五。

6清圣祖爱新觉罗 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并且祖辈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压在头上的辅政大臣,从此独揽大权。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经过多年奋战,平定三藩,统一蒙古,收复台湾,北拒沙俄,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康熙艺术形象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帝王,是现在影视中的明星帝王,我把他排第六。

7后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君,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向来有褒无贬,少有争议。周世宗柴荣为大宋奠定了基础,宋朝基本上按他的即定路线走下去的。我没有把宋太祖赵匡胤放在这里,把柴荣放在这里,是因为大宋300年也没有完成柴荣的梦想,也没有柴荣五年半的开疆拓土的功劳大,所以我把他排第七。

8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身后无字碑,功过任后人评,我把她排在第八。

9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将国家的文治艺术推向了古代社会的巅峰,造就了古代中国一世繁华,被誉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时期是老百姓最幸福的日子,我把他排为第九。

10元世祖忽必烈

元王朝的建立者,迁都元大都,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从他开始,元朝算一个中原王朝。元世祖忽必烈也是中国的一个皇帝。忽必烈虽然作为一个征服者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我把他排在最后一位,就是因为他接受了汉文化,并且元朝第一次把西藏纳入了版图,统一了中国。


光说道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双全的帝王,能积极听取群臣的建议,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名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无比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

第二位:汉武帝刘彻,他独尊儒术,政治上经过一些列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他让我们汉名族国家有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塑造了一个名族奋起图强的伟大时代,胆敢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这种豪气使得西方的拿破仑、压力山大等世界之王都显得黯然失色!

第三位:秦始皇嬴政

他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群雄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华夏名族的统一,他是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名族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推行了一些列巩固统一国家集权的措施,对外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第四位:隋文帝杨坚

他励精图治,使名族没有分裂,是一个文明得以延续,使一个不再是国家的国家奇迹般再次统一,为名族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位:成吉思汗

他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同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国家。

第六位: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使汉名族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政治上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外采取安抚政策,休养生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开创了文景之治,使汉王朝逐步走向了繁荣昌盛!为后来的汉武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位:明太祖朱元璋

一阶平民的朱元璋推翻了腐朽的,民不聊生的元朝统治,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稳定政治局势,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减少赋税,大力政治官场的腐败,积极推进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为以后明王朝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尊强了汉名族的地位!

第八位:康熙

在位61年,自幼好学,亲政后,平定三藩,统一蒙古,收复台湾,北抗沙俄,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第九位:武则天

历史上第一个女帝王,称帝后,大开科举,知人善任,稳定发展经济,在她的治理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第十位:宋仁宗赵祯

他继承并发扬了一个开放和宽容的政治时期,如不得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不得随意杀戮,建立了专门的言官通道,不搞文字狱,无比宽容读书人,造就了一个政治自由,清明的时代,所推行的仁政治国模式成为历史学家的研究重点!


坐以待币人民币的币

本人感觉光武帝刘秀这个人物很不一般。

至少他能排进前五名之内去。

要知道,他的起点还不如他的先祖刘邦的高呢。

刘邦那时候大小还是一个朝廷中的公务员,小小泗水亭长。

而刘秀可不一样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在家务农的平民百姓而已。

虽然他建立的那个朝代叫东汉,

但是,东汉和西汉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叫东汉和西汉呢?

那是因为他们的都城的所在地不一样,西汉的都城是长安在西边。

东汉的都城在洛阳靠东边,而刘秀又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

他就沿用了汉的称号。

但是,他这个皇帝的宝座是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

并不是祖辈里传给他的。

为什么说他是刘邦的子孙,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农民工了呢?

因为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个推恩令,这个政策就是这么玩的。

一个诸侯王,生了多少子孙,他的土地就分成多少块。

也就是说每个儿子分的土地是一样的多。

这就大大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我们单说刘秀这一支刘家血脉,刘秀的先祖可以追踪到汉景帝。

汉景帝有个儿子叫刘发,刘发是被汉景帝封了王。

然后刘发又生了很多儿子,他的儿子在分他的土地时,

土地就更少了,这时候刘发儿子的官职就变为侯了,

从刘发开始,往下传到第四辈上的时候,

这时候正好是刘秀的父亲,他父亲当时的官职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县令。

要说一个县令,也不错,毕竟有一个县可以管理。

小康水平的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

可是,坑爹的是,刘秀九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死去了,更坑爹的是,

他们刘家的江山被王莽给篡夺走了,这下刘家的江山彻底变成了王家的江山。

王莽坐稳皇帝宝座后,就把刘家占领的土地都夺了过来,

让他们王家来管理,

从此,刘秀也就从皇室血脉变为了普通百姓。

为了活下去,他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

在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开始闹饥荒了。

关东的土地几乎是颗粒无收,出现了民间没东西是的局面。

刘秀和他的哥哥刘演,看到王莽的昏庸。

王莽这个新朝肯定不会延续长久的,于是,他们开始想到了谋反。

干掉王莽集团,恢复汉室这是他们此生的目的。

说做就做,他们集结了一群人。

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开始闹革命了。

刚开始和王莽集团打仗,这个惨呀。

刘秀的二姐和二姐家的三个孩子,就是在他面前被人杀死的。

紧接着,他们联合绿林军,打了个胜仗。

这时候他们的队伍渐渐的大起来了,

壮大队伍后,他们要选一个新的皇帝来对抗王莽集团。

可惜,选中的人既不是他,也不是他哥哥。

而是另一个叫刘玄的无能之辈。

当时刘秀的哥哥刘演的才能最突出,名声也最大。

刚当上皇帝的刘玄,怕自己的地位不保,他就找了个借口杀了刘演。

刘秀最倚仗的哥哥死了,可以说这时候他的天都塌下来了。

他还必须在新皇帝刘玄的面前保持镇定,不能有半点悲痛的样子。

因为只有表现的毫不在乎,他才能免遭被杀害。

刘秀表面上装的很自然,好像死的人不是他哥哥一般。

但是,背地后里,他每一夜都是把被子给哭湿透了。

就这样,刘玄还把他给架空了。

可以说这时候的他是一点权力都没有。

就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刘玄派他去河北诏安收复失地。

到了河北之后,刘秀的革命事业才真正的开始。

在这里他有几次差点是丢了命的,还好他命大。

最终控制了整个河北地区,他手里有兵后,

就开始在官兵的拥护下当了皇帝。

这时候的天下又三个皇帝,当时的天下那个乱呀。

一山不容二虎,这三皇帝还要打仗,最终刘秀胜出了。

这是何其的难呀。

刘秀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在得到天下后。

他一个功臣都没有杀,这是历史上多少皇帝做不到的事情呀。

先说这么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