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

请叫我白日梦

1994年在法国戛纳初夏的海滩旁,《霸王别姬》的三位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风姿绰约,该片由陈凯歌执导,并且一举拿下了法国戛纳金棕榈大奖,而主演张国荣也凭借此片获得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该片入围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霸王别姬》除了在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德国 、韩国等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外,该片在内地的观影人次也突破1000万人次(按当时平均4元的电影票价计算)。

这个成绩,至今无人能超越。

陈凯歌说:“我所在电影中呈现的人物常常是与我有着某种情感关联的,人生不尽如人意,但你应随从内心去创造一个世界以及活在其中的人事。程蝶衣就是那样一个一直与现世保持疏离感的人,因为不愿向这个世界撒谎,他才一直以蝶衣的身份保护者自己,愿意让自己相信,我就是蝶衣,蝶衣就是我。”

小说中,对于同性恋的阐述比较明确,同时以一种从容的姿态面对,并没有刻意去强调“执而不得”,结尾亦是“有缘再见”,而在电影中,陈凯歌选择以一种回避的态度去看待“同性”之间微妙的情感,甚至是以“恐同意识”去叙事,尤其强调时代大背景下的命运多舛,这也使得“同性恋”以一种被动的、扭曲的形式出现在了电影中。


自1993年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拿下金棕榈,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仅仅用了6年时间、3部电影(陈凯歌《孩子王》、张艺谋《菊豆》、陈凯歌《霸王别姬》)完成征战。

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中的出色表演成为华人第一位戛纳影帝;1997年,王家卫携《春光乍泄》再度来到戛纳,拿下最佳导演的奖杯。2000年,华语电影几乎称霸戛纳——姜文《鬼子来了》拿到了评委会大奖,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夺得影帝,杨德昌导演的《一一》获得最佳导演。

再到2015年,贾樟柯成为首位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和“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再至今年,范冰冰担任评委会成员,中国电影距离戛纳从来都不遥远。

只是,再也不会有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演员愿意这样毫无保留得为电影奉献了。

回头再看陈凯歌近年来的作品,《搜索》讲述现代案件的陈凯歌缺乏了自我的标签,《赵氏孤儿》不知所云,《道士下山》成为了郭富城和张震基情肆意的笑话,《妖猫传》只在邻国日本获得了满堂彩……似乎那个曾经拍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再也不见人影了……

一声叹息……


香港电影

《霸王别姬》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论功劳,陈凯歌只占其中一部分。


首先,《霸王别姬》本身就已经是比较成熟而又畅销的小说,作者李碧华以其高超的写作水平,自成一派的文字功底,为读者奉献了一道经典精神大餐,这部小说本身题材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讲述了时代的大背景变换之下,个人命运的变化,与人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故事里的那种细密的情感纠葛刻画的是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唏嘘不已。这么成功的一部小说,拿给谁拍,也不会拍的很差。


第二,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张国荣等人的努力,香港巨星张国荣,为了拍好里面的京剧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表演特点,特意花一段时间专门来学习,真正用心的在把表演当成艺术来进行潜心的创作,和现在的一些流量明星相比,张国荣是真正的演员,他的那种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正是张国荣的勤奋努力,才有了至今无法超越的经典人物形象-程蝶衣。


第三,时代环境,上世纪90年代,陈凯歌拍摄的这部影片,是国内电影制片厂和香港电影公司之间的一次友好合作成果。是体制内资源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取得的成功。陈凯歌可以不用计较太多的市场需求因素,调动优质的拍摄团队资源,一门心思的投入到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去,把它当作艺术来做,把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与自己的艺术追求融入电影中去,使这部电影更加的充满了艺术魅力。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很难再遇到这么优秀的剧本,很难再遇到像张国荣这么优秀的演员,很难不去考虑市场因素,当一个人名扬天下之后,别人对他的期待增加了,给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的压力也就增大了,各方面都要考虑得当,有时候,考虑的多了,观众未必会买账,所以,对比一下霸王别姬,人们觉得陈凯歌已经达不到当年的艺术高度了,其实,观众对陈凯歌,一直还是有期待的.....


毕竟是书生

很多演员,观众会记住她最经典的作品,比如《还珠格格》的赵薇,即使后来她又拍了无数部作品、做了无数次转型,提起赵薇,粉丝还是习惯于称她为“小燕子”,导演也一样,陈凯歌,1993年执导了电影《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上映已经25年,却仍然是很多粉丝心里无法抹去的经典,《霸王别姬》豆瓣评分高达9.5分,一直稳稳占据豆瓣电影评分前三甲的地位不可撼动。

《霸王别姬》可以说是陈凯歌导演最精彩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是张国荣生前的绝唱,虽然在拍《霸王别姬》前张国荣已经是香港影帝,但无疑《霸王别姬》让张国荣的演艺事业达到了最高峰,而后来张国荣的意外离世,也让这部电影成了千古绝唱。

《霸王别姬》之所以经典、一举拿下十几个国内外电影大奖,除了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演员的精彩演绎外,《霸王别姬》在剧情上更是对人性进行了血淋淋的剖析。小石头和小豆子两个人从小在戏班子里吃尽了苦头,经过一番磨砺,两个人成了享誉京城的名角名旦段小楼和程蝶衣,而在长期扭曲的环境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程蝶衣,因为过于沉迷于国粹京剧,尤其是《霸王别姬》这场戏,程蝶衣的性取向也渐渐模糊,随着年龄的增长,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情感越发强烈。

可以说《霸王别姬》里渲染了太多的人世悲哀,程蝶衣扭曲悲惨的人生,大环境下人性的脆弱和不堪,还有不被容忍的同性之恋,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演员精彩的演技把《霸王别姬》推到了一个至高点,有人说:《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张国荣之后再无虞姬,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拍摄《霸王别姬》时陈凯歌41岁,无论是精力还是人生阅历,那都是陈凯歌创作生涯的鼎盛时期。《霸王别姬》后陈凯歌也曾拍摄过几部情怀大作,《无极》、《梅兰芳》、《搜索》等,还有2017年上映的斥资10几个亿建唐城的《妖猫传》,虽然这几部电影也成绩不俗,但却无法超越《霸王别姬》的经典。

有人说《霸王别姬》已经用尽了陈凯歌所有才华,有“电影诗人”之称的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他淋漓尽致的挥洒自己的情感和才情,他的疯狂成就了电影《霸王别姬》,成就了哥哥张国荣,也成就了他自己的梦想。


影视口碑榜

陈凯歌是一个令粉丝激动,令从业者追随,令看客扼腕叹息的一个有时代性的导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影业还只是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陈凯歌导演出身于一个演艺世家,从小学识丰厚,在可以说是青壮年时期就拍出了《霸王别姬》。

很多年轻的孩子对这个作品没有概念,不知道《霸王别姬》在中国影坛究竟是个什么地位。我来给大家列几个他拿到过的奖项和提名吧:

- 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 第51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戛纳电影节,美国金球奖,这两个奖项的分量,可以说是电影节的重中之重,即使到2018年,我们二月份拿下了100亿票房的今天,也没有中国导演能够再在那个年纪触控这两个奖项最高荣誉的奖杯(去年《小城二月》拿到过金棕榈的短片奖项)。

但在国人这样的心理预期之下,陈凯歌拍出的却是《无极》《搜索》《道士下山》《妖猫传》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艺术和商业双重失败。既没再拿到过奖,也没有获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究其原因,我觉得并不难获得答案,那就是:

陈导成名太早。

我个人非常钦佩陈导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电影能力。但是与此同时我觉得,拍电影不能让自己位于电影之上,不能对电影有优越感。换句话说,不能骄傲。

但是成名太早会让人忘记这一点。会让人提早进入瓶颈和“妄境”。

陈凯歌自己也曾经感叹过:

当你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他的确是后来再也没能拍出超过甚至是接近《霸王别姬》水准的作品。但是对他这一生其实已经足够吃了。因为大部分人这一辈子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成就。

只是这也算是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当我们处于惯性和超高的期待去问陈导,“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时,是否也忘了问问自己,如果我曾爬到那样的巅峰,是否还能做到“居安思危乎?”


宋雯婷

提起陈凯歌,不得不说华语影视上数一数二的霸王别姬,可能是陈凯歌导演开局出了个四个二带俩王把自己也炸的懵了,徐枫说陈凯歌不会挑剧本,当时也是费了老大劲才说服陈凯歌拍霸王别姬的,而且由张国荣先生演程蝶衣这个角色也是在各方投票后才决定的。而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导演竟没有一部可以说得上的作品,包括近些年的道士下山,妖猫传等等口碑都并不好。那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实我认为就一句话,他能拍好别人的故事而拍不好自己编的故事,以图为例
这是陈凯歌导演拍的别人的故事,


这是陈凯歌拍的有自己编剧的故事。

请自行对比,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阿野小先生

看《霸王别姬》,从故事架构,叙事手法,文化沉淀,对人性的唏嘘,场面恢弘又不失细腻,激烈而又内敛,对中国清末,民国,日占,文革中国四个时代的文化刻画精准,京剧由下九流到角儿,从角儿到日本学习摩拜的艺术大师,从艺术大师到臭老九,从臭老九到新中国的艺术家……一把辛酸泪凝聚了一代名伶的悲剧一生。这部剧年轻导演几乎是拍不出这个味道来的,以陈导后期作品来看,要不就是偶有神作,要不……呵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